譚進萍
(重慶市巫山縣官渡中學 重慶巫山 404700)
高中數學是一門必修課程,對學生數學思維與邏輯思維培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數學課堂教學中,游戲教學法的運用,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提升教學工作質量。如何發(fā)揮游戲教學法的優(yōu)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呢?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當前高中數學教育工作中,很多學生都存在消極的學習情緒,認為數學學科是一門枯燥無趣的課程,當 遇到各種學習問題時,就會出現(xiàn)退縮的情況,主動探究學習意識較差。游戲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時,可以有效的消除學生消極的學習情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奧妙,并在探究中滿足自己學習需求與心理需求。該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使課堂氛圍變得更有生氣,學生探究也隨之提升,無形中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促使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
高中數學教學中,游戲教學法的運用,促使師生和諧關鍵構建,提升教育工作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學習需求,設計不同類型的游戲活動,為學生提供參與學習的機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參與感,以此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高效[1]。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會提升教學效果,同時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因此,應重視游戲教學法的運用,利用此創(chuàng)新教學質量,推動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
數學學科是一門思維性非常強的課程,需要教學具備良好的發(fā)散思維,以達到數學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會根據教材內容,選擇適合的游戲組織活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探索,并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究新的內容,以此實現(xiàn)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促使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數學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學法開展教育活動時,需要體現(xiàn)出學生課堂主人公的地位,鼓勵學生參與游戲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趣味性,減少對數學學習的排斥心理,從而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下,部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非常嚴肅,在教師死板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非常強烈的抵觸心理,認為數學就是一門死板的學科,無法感受到其中的邏輯性與思維性[2]。在游戲教學法運用的過程中,轉變單一教學模式,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探究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增加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興趣。
例如,學習《空間幾何體》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掌握幾何體結構、三視圖、直觀圖和表面積、體積,教學活動中,可以組織動手實踐,將教材中描述的幾何體,包括棱錐、棱臺、圓錐等,全部以手工的方式制作出來,讓學生通過手工制作的方式了解幾何體的結構特點,并掌握基礎知識。當學生操作結束后,教師可以就學生手中的幾何體進行理論知識教育,讓學生通過直觀圖掌握基礎知識。進行幾何體表面積和體積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出前期學習過的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探究圓錐、圓臺等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計算方法。在學生探究學習過程中,加深對新知識的記憶,同時實現(xiàn)對以往知識的遷移利用,在動手操作中獲得更多的趣味。數學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實踐操作的重視,借此實現(xiàn)游戲教學,活躍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對課本知識學習欲望,以此提升教育工作質量,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習慣。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同的時機導入游戲, 起到的教學效果也不同。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游戲,增加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育工作中,注重課程設計,了解學生學習基礎,選擇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游戲活動,使學生在游戲體驗中感受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并主動思考知識用途,增加學生應用意識,為學生更好學習發(fā)展提供動力[3]。課堂教學運用游戲方法進行教育工作時,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為學生更好學習數學知識做好鋪墊。
例如,進行《概率》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一個情景,并要求學生以表演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如在以此升國旗活動中,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老師、學生,讓學生思考在參與升國旗女生多余男生的概率是多少?并通過情景表演,感受什么是概率,了解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當學生表演結束后,則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與其他同學分享解題思路。學生交流互動后,教師可以引出教材內容,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概率,如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課堂教學結束后,則引導學生運用教師提出的問題,結合導入情景,進行計算,回答教師提出問題,以此完成數學知識學習,夯實學生學習基礎。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游戲教學法的運用,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課堂教學中,將此運用在適合的教學時機,發(fā)揮該方法最大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學會知識的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