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馥
一、冬日養(yǎng)膘,肉不可少
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冬傷于寒,春必病溫。”
所以,每每到了冬天,如何避寒就是一個大家熱議的話題。其實,避寒無外乎兩種,一是物理暖身,二是以食進補。說到以食進補,越是往后面的時代,其相關(guān)的理論和食譜的種類花樣越是繁多。
但追本溯源,先秦時期人們對冬天進補沒有那么多的花樣,尤其是普通的先秦百姓,對他們冬日進補最好方式是開葷,最好的食材就是“肉”。因為當時的生產(chǎn)力實在太有限,大部分先秦時期普通百姓能吃上肉類食品機會不太大,可能只有在“鄉(xiāng)飲酒”的時候才能吃上。所謂“鄉(xiāng)飲酒”,它用現(xiàn)代的話,其實就是一場盛大的鄉(xiāng)宴。先秦時期在舉行一些重要嘉禮儀式前后都會辦這種大型鄉(xiāng)宴。
而兩千多年前的鄉(xiāng)宴上,菜品的種類和烹飪的方式,跟今天肯定是大為不同的。那個時候胡椒、辣椒、番茄等舶來品還在世界的另一頭,尚未遠渡重洋來到中國。
周代的宴席上常見的肉類,除了現(xiàn)代人熟悉的豬、牛、羊、雞、魚、雁(鵝)之外,還有狗肉。《禮記》上說:“孟秋之月……食麻與犬。”其實,周人在北風起養(yǎng)秋膘的時候就開始吃狗肉了。狗肉在當時可不是一道不上臺面的菜品,它的地位可能還略高于豬肉?!秶Z·越語上》:“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
不過,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狗肉的影響力漸漸被羊肉取代,北齊就將生育獎勵政策,就變成了“生兩男者,賞羊五口”。另外,按著《周禮》,雖然豬、牛、羊、雞、魚、雁這些都是“膳用六牲”,但豬肉和牛肉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被食用程度不是很廣泛。這其中,牛肉味美總所周知,但作為農(nóng)民伯伯的好幫手,耕牛從漢代開始就是被禁止食用的。
無故地擅殺耕牛,在古代是一件很嚴肅違法行為,而且每個時期懲罰力度都不一樣,北宋初期按著《宋刑統(tǒng)》,“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或“主自殺牛者,徒一年”,但是到了南宋時期就變成了,“諸故殺官私牛,徒三年”。
到了元代擅自自己家的耕牛,一年的牢可以不用坐,但是得挨一百仗的打。
另外,在宋代如果盜殺別人家的牛,那情節(jié)惡劣的話,是可以判死刑的。不過,因為物以稀為貴的關(guān)系,宋代的牛肉價格一度被炒得很高?!端螘嫺濉罚荷w一牛之價不過五七千,一牛之肉不下三二百斤,肉每斤價直須百錢,利入厚,故人多貪利,不顧重刑。所以,后來大宋皇帝因擅自殺牛食肉這事,實在是屢禁不止,干脆整了一個“牛肉稅”變相同意該事。然而,普通人家餐桌上,牛肉因為價高的關(guān)系,還是不多見。
豬肉在宋代的價格很便宜,但它的受眾人群依舊不多。用蘇軾的《豬肉頌》的原話來說,“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p>
后來烹飪技術(shù)不斷發(fā)展,東坡肉的誕生,豬肉也漸漸成了大家冬日宴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二、屯菜古來有之
當然,一場完美的宴會不可能食單上只有葷菜而沒有蔬菜。說到冬日的蔬菜呢,就不得不說一個存儲的問題。
在先秦時期,如果你想在寒冬臘月吃上夏日出產(chǎn)的蔬菜,那估計只有吃腌菜了。先秦的腌菜種類很多,常見的有韭、菁、茆、葵、芹、菭和筍,合稱為“七菹”。
別小看“七菹”,它們除了日常食用之外,還可以用來祭祀。所以,在先秦人眼里了腌菜是冬天的必備,而不是一道簡單的開胃小菜。古人儲蓄過季的蔬菜除了腌制之外,最常用的方式還是窖藏。
說到窖藏菜,就不得不先說一下“菘”,它在南朝時期就已經(jīng)有很高的人氣了。南朝梁陶弘景《名醫(yī)別錄》:“菜中有菘,最為常食?!?/p>
“菘”不僅是古代過冬在必囤的蔬菜,其實也是今天不少人過冬必囤的菜,它現(xiàn)在的名字叫“大白菜”。其實,這個名字始于宋代,那會兒的人有時也叫它大白頭,至于屯它的方式,跟今天的人差不多,找一個地方放著就成?!拜俊钡钠焚|(zhì)就是奈放和抗凍。
南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撥雪挑來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可見,那會兒的人也就是隨意將“菘”放在地里。有條件的可能會放一下地窖吧。
不過,古人有條件的話,其實他們還有利用窖坑的地溫來催芽育苗,直接種植反季蔬菜的事情。比如《后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凡供薦新味,多非其節(jié),或鬱養(yǎng)強孰,或穿掘萌芽,味無所至而夭折生長,豈所以順時育物乎!”可見,在東漢時期利用地窖做溫室種植反季蔬菜的事情在貴戚之家已經(jīng)挺常見了。到了唐代呢,唐玄宗讓人用驪山的地熱培育過橘子和反季的果蔬。
然而,這些反季蔬果因為生產(chǎn)成本太高,同古代普通的百姓也是無緣。
對一般的古人來說,冬日宴上最實在的肉是豬肉,最實在蔬菜是白菜和其他的腌菜。
編輯/徐?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