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鋒 余立勇
慢性心力衰竭在臨床具有較高發(fā)病率,主要多發(fā)于老年群體,高血壓、心瓣膜病、內分泌紊亂、肺源性心臟病等均有可能誘發(fā)慢性心力衰竭。該疾病的主要發(fā)病機制為患者心肌收縮功能減弱,血液無法順利回流至心臟,從而導致身體代謝功能異常。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即兩種及以上疾病所導致的慢性心力衰竭,為防止患者心肌收縮能力下降,應及時給予有效治療,若治療不及時很容易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及早發(fā)現(xiàn)和診斷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極為重要[1]。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心臟彩超等檢查方法的應用為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診斷提供了重要途徑,為了解心臟彩超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本文選取了我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期間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體檢者各50 例進行研究,對兩組研究對象的心臟彩超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以我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50 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組,所有患者均經詳細檢查確診為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病程均在1 周以上,均知曉本研究并自愿配合,排除嚴重肝腎功能疾病、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和惡性腫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22 例,年齡在56~78 歲之間,平均年齡(62.1±3.8)歲。另選取同期我院健康體檢者50 例為對照組,其中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齡為55~79 歲,平均年齡為(62.2±3.9)歲。研究組與對照中的性別、年齡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符合對比要求。
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心臟彩超檢查,所使用儀器為飛利浦公司生產的IU-22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設置探頭頻率為2~4 MHz。檢查時患者取坐臥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后將探頭置于患者心臟心尖搏動處,將患者心尖四腔的心切面圖像清晰顯示出來,觀察患者的各心室間隔厚度、心臟血流、心臟瓣膜結構、各心房室內徑以及心臟搏動等情況。測量兩組研究對象3 個心動周期內的左房內徑、左室舒張末徑及左室射血分數(shù),取其平均值進行比較。
觀察比較兩組心臟彩超所測得的左室舒張末徑、左室射血分數(shù)和左房內徑,左室舒張末徑的參考范圍為37~51 mm,左房內徑的參考范圍為低于35 mm,左室射血分數(shù)的參考范圍為55%~80%。
從表1 的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研究組患者的左室舒張末徑、左房內徑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shù)為(64.3%±5.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7.9%±5.3%),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的各指標均不在正常范圍內。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各指標比較()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各指標比較()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臨床常見高危疾病,在老年群體中具有較高發(fā)病率,該疾病的發(fā)生與患者心房、心室過度受累具有較大關系,且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其慢性心力衰竭發(fā)生風險顯著高于正常人群。根據(jù)患者心衰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左心衰竭、全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其中以左心衰竭最為常見,隨著病情的不斷發(fā)展,最終可進展為全心衰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種原因所導致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臟功能損傷是導致該疾病的主要原因。有研究報道,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xiàn)心力衰竭的情況,并導致心肌功能改變,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乏力、呼吸困難等癥狀,若不能及時對其實施有效治療很容易進展為全心衰竭,給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2-3]。因此,及早發(fā)現(xiàn)和診斷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對患者生活癥狀改善和生活質量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近年來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發(fā)病率也具有顯著上升趨勢,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在診斷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時,通常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病因、病史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4]。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伴有其他基礎疾病,臨床表現(xiàn)較為復雜多樣,所以單純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進行判斷很容易出現(xiàn)誤診或漏診的情況。心臟彩超是一種無創(chuàng)檢查方式,能夠動態(tài)顯示患者的血液流動、心臟內部結構以及心臟搏動等情況,通過轉動探頭能夠較為清晰地顯示患者心臟各結構,有助于臨床醫(yī)生更為準確地判斷患者心臟瓣膜病變和功能改變情況,更為準確地判斷患者病情,從而實施更有針對性的治療[5]。隨著彩超技術的不斷進步,心臟彩超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診斷中的應用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諸多研究證實,心臟彩超能夠更為直觀地顯示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臟搏動和心臟結構等情況,能夠為臨床疾病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jù)。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應從多方面進行防治,減輕心臟負荷是預防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前提,日常應注意保障充足睡眠,控制鈉鹽的攝入,必要時可遵醫(yī)囑服用血管擴張劑或利尿劑,以減輕心臟負擔[6]。另外,應及時對患者的基礎疾病實施對癥治療,加強患者心肌收縮能力,充分了解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發(fā)病原因以及誘因,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預防和治療,盡可能降低患者疾病發(fā)生風險。老年人是發(fā)生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群體,所以應注重對老年群體各種器質性心臟病的防治,引導其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避免過大的攝入鹽分,清淡飲食,戒煙戒酒,多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保持良好心態(tài)[7]。
有研究報道,心臟彩超具有安全無創(chuàng)和操作簡便等優(yōu)勢,能夠較為直觀、全面地反映患者病情,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任何一種檢查方法都不可能完美無缺,單純依靠心臟彩超檢查容易出現(xiàn)誤差,所以臨床在應用心臟彩超進行診斷的同時,還應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病因病史等情況,綜合判斷患者病情,從而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8]。與其他檢查方式相比,心臟彩超具有操作簡便、安全無創(chuàng)和可重復操作等優(yōu)勢,能夠動態(tài)顯示患者相關數(shù)據(jù),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但臨床實踐證實,并不能將其作為單一的診斷標準,心臟彩超所展現(xiàn)的各項指標(如左室射血分數(shù)),也能通過其他指征定量分析獲得詳細的身體數(shù)據(jù),所以單純依靠心臟彩超數(shù)據(jù)進行確診相對較為武斷[9-10]。其主要原因人體本來就是一個復雜多樣的機體,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伴有的其他基礎疾病也會對身體各項指征造成影響,其中就包括左室射血分數(shù)、左室舒張末徑等,所以單純依靠彩超數(shù)據(jù)確診容易出現(xiàn)誤診和漏診的情況,臨床仍需要結合患者病因、臨床癥狀、病史、體征等輔助診斷,整體把控患者病情,從而保障診斷結果的準確性[11]。
本研究中,通過對50 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50 例健康體檢者進行心臟彩超檢查,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心功能各指標均不在正常范圍內,左室舒張末徑、左房內徑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左室射血分數(shù)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患者在發(fā)生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后左室射血分數(shù)會明顯升高,左房內徑和左室舒張末徑會出現(xiàn)下降的情況,通過對這些指標進行分析能夠較好地反映患者病情,從而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指導。與黃艷玲[12]的研究結論相符,表明心臟彩超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診斷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能夠動態(tài)顯示患者的心臟搏動、心臟結構以及血液流速等情況,有助于臨床準確判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為臨床治療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據(jù)。雖然心臟彩超無法作為診斷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唯一標準,但是能夠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指導,在臨床具有較高應用價值[13-14]。
綜上所述,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采用心臟彩超進行診斷,能夠較好地反映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左室舒張末經等心臟功能變化,有助于臨床準確判斷患者病情,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臨床可將心臟彩超與臨床特征及輔助檢查相結合,有效提高臨床對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