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杰
(宜賓學(xué)院 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四川宜賓 644000)
北宋有個叫管師仁的人,說起他,可能不少人還比較陌生,但說起他的后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中國籍作家莫言,大家就非常熟悉了。莫言原名叫管謨業(yè),山東高密人。莫言這一支管氏源出龍泉管氏,他是龍泉管氏第三十六代孫。在龍泉管氏中,管師仁當(dāng)屬代表性人物。管師仁,字元善,處州龍泉人(即今天的浙江省麗水市下轄縣級市麗水市人),北宋熙寧六年進士,官至副樞密使,相當(dāng)于副宰相,品級為正二品,《宋史》有其傳。研究管師仁,除了研究《宋史》對其記載之外,其他史料中的記載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該文專就有關(guān)管師仁的民間故事作為重點來展開研究,以期能對管師仁生平之研究作出重要的補充。
據(jù)筆者查證,管師仁遇鬼一事的記載最早出自南宋學(xué)者洪邁所著的《夷堅志》一書中?!兑膱灾尽钒姹颈姸?,有關(guān)管師仁遇鬼一事共有兩個版本,均以《管樞密》作為標(biāo)題,在內(nèi)容上略有不同,現(xiàn)分述如下。
版本一:“縉云管樞密(師仁)為士人時,正旦夙興出門,遇大鬼數(shù)輩,形貌獰惡。叱問之,對曰:‘我等疫鬼也。歲首之日,當(dāng)行病于人間?!茉唬骸峒矣兄酰俊唬骸疅o之。’曰:‘何以得免?’曰:‘或三世積德,或門戶將興,或不食牛肉,三者有一焉,則我不能入,家無疫患?!觳灰姟!盵1]
版本二:“縉云管樞密(師仁)為士人時,正旦夙興出門,遇大鬼數(shù)輩,形貌獰惡。叱問之,對曰:‘我疫鬼也。歲旦,當(dāng)行疫于人間?!茉唬骸峒矣兄酰?’曰:‘無之?!唬骸我缘妹?? ’曰:‘或三世積德,或門戶將興,或不食牛肉,三者有一焉,則我不敢犯其家?!援?,遂不見?!盵2]
版本一比較常見。阮元《委苑別藏》影宋抄本、陸心源重刻十萬卷樓本、 嚴元照副本、 張元濟涵芬樓本、何卓中華書局點校本等所載文字皆屬版本一。版本二使用較少。此版出自南宋葉榮祖編的《新編分類夷堅志》(日本內(nèi)閣文庫藏明嘉靖二十五年洪楩清平山堂刻本)。何卓在中華書局點校本中聲稱在點校張元濟涵芬樓本時亦參對了葉榮祖分類本。經(jīng)筆者查證,何氏在對比“管師仁遇鬼”故事一文時,并未將張元濟涵芬本與葉榮祖分類本的不同之處予以完整地說明,僅指出兩處不同,實際上還有五處不同未能指出,這說明他在點校時并未能做仔細之對比。
在管師仁遇鬼故事中,管師仁問疫鬼如何免除疫病,疫鬼的回答是“或三世積德,或門戶將興,或不食牛肉。三者有一焉,則我不能入,家無疫患?!边@里提到三種免遭疫鬼之害的途徑,實際上,正如學(xué)者任兆杰所言,“雖曰三途,其實一也,門戶方興也是積德所致,而不食牛肉又常被認為是積德之舉?!盵3]這實際上就是在告誡人們要努力積德行善,莫要反其道而行之,使自己及家族遭受疫災(zāi)之害。
隨著《夷堅志》的刊行與流布,后來的學(xué)者們在輯錄其他書籍時亦會對《夷堅志》中的一些故事進行引用,他們在引用時會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而有所取舍,于是便有了這些故事的派生版本。經(jīng)筆者查證,管師仁遇鬼一事除了在《夷堅志》中出現(xiàn)過之外,還在佛教典籍、道教典籍中有過記載。因此,它至少有兩個派生版本。
在佛教典籍中,管師仁遇鬼一事具體出現(xiàn)在明末清初學(xué)者李長科等人所輯錄的《廣仁品》一書。該書有明崇禎六年(1633) 刻本、《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這兩個版本所記載的管師仁遇鬼一事在文字上是一樣的:“管樞密師仁,縉云人。為士時,正旦夙興出門,遇大鬼數(shù)輩,形狀獰惡。叱問之,對曰:‘我疫鬼也,今行疫人間?!试唬骸峒矣兄??’曰:‘無也?!喂实妹?? ’曰:‘不食牛肉。’”[4]
在道教典籍中,管師仁遇鬼一事具體出現(xiàn)在《感應(yīng)篇匯編》與《陰騭文圖證》兩書之中?!陡袘?yīng)篇匯編》,作者不可考,至少在清代乾隆年間即已成書,是對《太上感應(yīng)篇》的注解與釋證。該書卷三在講“非禮烹宰”一句時提到了管師仁遇鬼一事:“管師仁,少時于元旦五鼓,遇鬼數(shù)輩。叱問之,曰:‘我疫鬼也。今行疫人間?!试唬骸峒矣兄?? ’曰:‘不食牛肉,故免?!盵5]《陰騭文圖證》,清人費丹旭圖繪,許光清集證,成書于清道光二十四年,有別下齋刻本、文匯齋翻刻本,是對《陰騭文》的注解與圖繪。該書在對“永無惡曜加臨” 一句作解釋時也提到了管師仁遇鬼一事:“縉云管師仁,元旦五鼓出門,遇大鬼數(shù)輩,形狀獰惡。叱問之,答曰:‘我疫鬼也。因歲首,散疫人間耳?!试唬骸壹矣兄?? ’曰:‘無?!蕟枺骸喂湿毭?? ’曰:‘不食牛肉耳?!盵6]
由于《廣仁品》一書成于明代,遠早于《太上感應(yīng)篇》與《陰騭文圖證》兩書,因此筆者懷疑后兩本書關(guān)于此事之記載極有可能就是源自《廣仁品》一書。當(dāng)然,我們也不能排除它們是直接由《夷堅志》版刪簡而成。
《廣仁品》《太上感應(yīng)篇》《陰騭文圖證》3 書雖然在記載管師仁遇鬼一事上文字略有差異,但在疫鬼回答管師仁如何免疫的問題上,均直接給出“不食牛肉”這一條建議,而省略掉了《夷堅志》版本中的“三世積德”與“門戶將興”兩條建議。編纂者這樣做之目的均是在于突出重點,強化主題。管師仁遇鬼一事出現(xiàn)在《廣仁品》的“牛戒匯鈔”篇,該篇所講內(nèi)容均與戒食牛肉有關(guān)。與佛教一樣,道教也主張不食牛肉。據(jù)說道教教祖老子曾騎青牛過函谷關(guān),為紀念青牛托老子出函谷關(guān)的偉大功德,道教中便有了不食牛肉的規(guī)定。
前面講的是管師仁遇鬼的故事,接下來談管師仁遇神的故事。
筆者經(jīng)查證得知,管師仁遇神的故事出自清乾隆二十七年所修《龍泉縣志》一書。該書卷四“禮記志” 在介紹康濟將軍廟時講到了管師仁遇神一事:“管師仁未第時,嘗晨至康濟廟,遇五神人,長丈馀,皆金甲兠鍪。師仁遙望下拜。神曰:‘某五瘟使者,公貴人,有福德,故見之。’師仁曰:‘民何罪而疫之邪?’神曰:‘吾奉帝命有五不入:一孝子家,二忠臣家,三依本分家,四行方便家,五讀書家。公貴,后幸留意?!杂櫜灰姟:蠊菣C府,遂塑神像于廟中?!盵7]
管師仁遇疫鬼已經(jīng)很不得了,結(jié)果現(xiàn)在又遇到了瘟神,這要是普通人早就嚇得魂飛魄散了,但管師仁沒有,反而表現(xiàn)得很鎮(zhèn)定。瘟神說管師仁是福貴之人,有福德,所以他們就特意前來見見他,并且還回答管師仁所提出的老百姓因什么罪過會染上瘟疫的問題。這與疫鬼所說的3 種免瘟疫之答案雖在表達上有差異,但卻在套路上是一樣的。瘟神真是對管師仁呵護有加,最后還語重心長地說“公是貴人,以后希望你能多加留意。”這句話很重要,它不僅是對管師仁及其家族所做諸善事之肯定,實際上更是對他的鞭策。管師仁在做了大官之后,就請人在康濟將軍廟中塑了5 位瘟神的像,足見他是一個很懂得感恩的人。
在龍泉當(dāng)?shù)?,有這樣一個關(guān)于管師仁的故事。據(jù)說管師仁當(dāng)時在朝中任吏部尚書(有的說法的是他當(dāng)時在任宰相,其實管師仁最高官職是副樞密使,相當(dāng)于副宰相,并未做過宰相),他的侄兒家與林姓鄰居家共有一條小弄(小巷子),他的侄兒為了建個花園,依仗伯父在朝中為官,就在這條小弄上多占了三尺,壘起一堵墻,而林姓鄰居也不示弱,也多占了三尺,壘起了墻。他的侄兒就給伯父管師仁寫信,控告林姓鄰居強占公共通道,要求拆除。結(jié)果管師仁非但沒有為侄兒撐腰,反而回信把侄兒狠狠批評了一頓,令他拆除圍墻,退回三尺,并寫了一首詩給他:“千里修書為垛墻,讓他幾尺有何妨;鄰里相處應(yīng)友善,賢良方正心地寬。”(有的版本稱這首詩的內(nèi)容是“千里修書為垛墻,讓他幾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保┧闹秲鹤x了伯父的回信,倍感羞愧,立刻拆了圍墻,退地三尺。林姓鄰居看到對方退讓了,也跟著拆了圍墻,退了三尺。這樣兩家就和睦相處起來了。兩家的這條小弄被人們稱為“林管弄”,后來管師仁回鄉(xiāng)探親時,在弄堂立了個碑,手書“賢良坊”三字。當(dāng)?shù)卣髞砭头Q路過“賢良坊”的這條街道為“賢良路”,一直使用至今。
管師仁斥侄讓地、 造賢良坊的故事后來被收錄在《中國民間文學(xué)集成·浙江省龍泉縣卷》一書中。沈漢珍曾在《麗水日報》發(fā)表了題為《不徇私情的管師仁》的文章,專就這個故事做了論說?,F(xiàn)在的麗水市“十里清風(fēng)”清廉法治文化主題公園中,設(shè)有8 個主題壁畫,以“清廉敬業(yè)”為主題的壁畫介紹了《文淵卻金》與《師仁讓地》兩個故事,這里的《師仁讓地》就是本節(jié)所講的這個故事。
管師仁斥侄讓地這個故事到底是真還是假,筆者無從知曉。關(guān)于禮讓土地的民間故事太多了,僅以管師仁寫給他侄兒的那首詩來說,我們只需要在網(wǎng)絡(luò)上搜索“千里修書為垛墻”一句,就能出來許多個版本的故事。除了宋朝管員管師仁這個版本之外,還有明朝官員舒芬版本、郭樸版本、林翰版本、鄭板橋版本,清朝官員張英版本、張廷玉版本、曾國藩版本、何紹基版本等,簡直不勝枚舉。這些版本中的詩句雖然在文字上略有差異,但實際上意思都是一樣的。既然如此,那么管師仁斥侄讓地的故事之真實性就值得讓人懷疑了。當(dāng)然,在這里,我們就沒必要去糾結(jié)于這些故事的真假問題了。關(guān)注故事背后所傳遞的信息,探究講故事的人想告訴我們什么,才是我們應(yīng)當(dāng)去做的最為重要的事情。沈漢珍曾說過“古人遠逝,但其精神永存。管師仁造賢良坊一事在龍泉民間一直傳為佳話,其位居高官,不徇私情的精神品格為現(xiàn)代人樹立了標(biāo)桿?!盵8]此話說得在理! 講故事的人就是想要告訴我們:為官者要克己奉公,不徇私情。除此之外,鄰里之間也要和睦相處,寬容謙讓。
無論是管師仁遇鬼的故事,還是管師仁遇神的故事,實際上都繞不開一個話題,那就是瘟疫。因為他所遇到的鬼是疫鬼,所遇到的神是瘟神,顯然都與瘟疫有關(guān)。從管師仁遇鬼故事可以看出,要免于瘟疫,要做到三世積德、門戶將興、不食牛肉,三者有其一。從管師仁遇神故事可以看出,要免于瘟疫,應(yīng)當(dāng)是孝子之家、忠臣之家、安守本分之家、給他人以便利之家、讀書人之家,五者有其一。疫鬼、瘟神都紛紛前來巧遇管師仁,并不是因為管師仁做了壞事、罪孽深重,而恰恰是因為他及其家族長期以來積德行善、為人正派。疫鬼、瘟神們將管師仁之所以能免于瘟疫的原因告之于他,不僅是對管師仁及其家族所做諸善事之肯定,實際上更是在暗示著管師仁今后應(yīng)繼續(xù)不忘初心,積德行善,否則瘟疫照樣會降臨于他的頭上。
我們可以看出,這里的瘟疫類故事是從積極正面的角度入手來敘事的,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宣傳正能量。這兩則故事實際上就是在告誡民眾要免于疫災(zāi)就要從對自己、對家人、對外人、對國家等多個維度積極向善,勇于進取。從科學(xué)的角度來看,鬼神當(dāng)然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樣,便一概否認這些志怪故事里所傳達給民眾的積極正面的信息。即便這種積極正面的信息或許并不能真的讓我們自己免于瘟疫,但是在當(dāng)時的狀況之下,還是能夠給予民眾積極正面的影響,能夠起到催人向善,維護社會和諧的作用。作為現(xiàn)代人的我們,還是應(yīng)當(dāng)體悟志怪故事的編寫者的那番良苦之用心!
從故事內(nèi)容看人品,是我們研究人物的一條重要途徑。管師仁能夠成為民間文學(xué)編寫者的素材,與其人品很好,家族累世積德,在社會上有不錯的影響力有很大關(guān)系。管師仁在處理自己侄兒與鄰居糾紛一事上,沒有站在自己侄兒一邊為親人撐腰,反而訓(xùn)斥侄兒的作為,要其拆墻讓地,足見他是一個克己奉公、 不徇私情的官員。除了民間文學(xué)故事的記載之外,《宋史》 及各地方志對管師仁為官時做的好事也多有提及?!端问贰?說他在任建昌軍知軍時,“有善政”;《光緒江西通志·名宦》說他“人戴其德,為立生祠”;《宋史》說他在任諫官期間,檳棣諸州水患頻仍,他遂向朝廷申請減免當(dāng)?shù)匕傩兆赓x,“一方賴其賜”??傊?,這些均在不同程度上表明了管師仁的人品很好,官德優(yōu)良。作為今天的為官者,理當(dāng)應(yīng)從管師仁身上學(xué)習(xí)他的優(yōu)良官德,以便更好地做好 人民公仆為人民服務(w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