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占峰,薛文錚
(1.河北政法職業(yè)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00;2.河北中醫(yī)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200)
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是古往今來人們一直探討和爭論的問題,不同人、不同民族其價值觀往往存在巨大差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頌揚的價值觀,為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培養(yǎng)了一代一代新人,推動中國革命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
在中華民族歷史上, 有人流芳百世, 有人遺臭萬年,究其原因,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其所為是為國為民,還是禍國殃民。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指明是因為人的追求不同,被人的評價也就不同,從而形成不同的人生價值。追求國家民族大義,所為者,順乎歷史潮流、推動社會進步、 為大多數(shù)人謀取利益, 自然就會受到歷史的銘記、人民的懷念,進而凝聚成寶貴的民族精神,這樣的生命價值就是崇高的;反之,從個人利益出發(fā),逆潮流而動、為一己之私而損害國家民族大義,必然會受到歷史的鞭撻和人民的唾棄,成為被人批判的人生。 可知,不同的人生結局,正是因價值觀不同而形成的。中國的賢良仁人歷來尊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tǒng),注重自身修養(yǎng),看重人生價值,追求擔當天下興亡之大責的理想,以為國家民族謀利為己任,在奮斗中鑄就自己人生的輝煌。屈原、霍去病、岳飛、文天祥、鄭成功、林則徐等歷史人物,他們所處的時代雖然不同,但無一例外的都有著憂國憂民、舍身報國的高尚情操,他們?yōu)槊裾埫?,為國盡忠、死而后已的精神,為歷代所敬仰、紀念,成為人們崇敬的英雄人物,而他們身上所具有的崇高的生命價值也為世代所傳承,為歷史所推崇,可謂是精神不死,生命不朽。
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 使得一個任人宰割、 任人欺凌的舊中國逐步成為一個強盛起來的新中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覺醒了的中國人民擁有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中國共產(chǎn)黨在成立之初,就把建立新中國、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它在動員、組織民眾進行革命斗爭時,用共產(chǎn)主義的先進思想武裝人民,用傳統(tǒng)的愛國精神激發(fā)人民,使人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懂得了為民族奮斗、為人民犧牲、獻身于中華民族及人類的解放事業(yè)而無上光榮的道理, 因而自覺把個人命運的改變與共產(chǎn)主義的理想追求結合在一起, 擔負起了歷史賦予的使命。用先進思想武裝起來的勞苦大眾,明白了生命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所在,因而敢于奮斗、勇于犧牲,在土地革命、萬里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成千上萬的革命戰(zhàn)士和人民群眾前仆后繼、英勇斗爭,建立了豐功偉績,生命因之而輝煌,人生價值亦因之而不朽。 試想,沒有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又怎么可能形成一支戰(zhàn)無不勝的革命隊伍。
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同志在為張思德同志舉行的追悼會上演講時指出“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替法西斯賣力, 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shù)人民的痛苦,我們?yōu)槿嗣穸?,就是死得其所”。這一論斷,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意義,深刻指出了共產(chǎn)黨人的人生價值之所在。
“為人民服務”既是共產(chǎn)黨人的宗旨,又是共產(chǎn)黨人人生價值觀所在。 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完成了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經(jīng)過改革開放,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jīng)濟體,中國人民一步步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飛躍。這些歷史成就的取得,無一不是依靠“為人民服務”所體現(xiàn)出來的生命意義在人民群眾的靈魂深處所激發(fā)出來的無窮力量,正是這種力量喚醒了人民身上潛在的民族精神,使得人民煥發(fā)出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 每個人都積極發(fā)揮使命擔當,為國家、為民族爭先做出自己的貢獻,“為人民服務”成為人們共同的追求。在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人間奇跡的同時, 英雄的人民也在社會實踐中證明并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情懷,使得雷鋒、王進喜、焦裕祿等一大批優(yōu)秀共產(chǎn)黨人成為時代的楷模, 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人生價值, 感召著一代代中國人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去,散發(fā)出巨大的社會能量,推動著黨的事業(yè)不斷向前。 由此,我們可以說,一個人的價值就在于他多大程度上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在祖國的進步與發(fā)展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意義, 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 正如毛澤東同志在《紀念白求恩》中所說的,“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fā),就可以變?yōu)榇笥欣谌嗣竦娜?。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這可謂道出了生命的真諦。所以,共產(chǎn)黨的人生價值觀就在于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奉獻。
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經(jīng)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黨的“十八大” 以后, 中國進入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令世界矚目。但是,西方反華勢力、敵對勢力從未停止過對中國的滲透、破壞,他們仇視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妄圖改變社會主義中國的顏色,遏制中國的發(fā)展。他們想盡各種辦法,把反動、腐朽、頹廢的東西通過各種途徑向中國滲透;培植各種代理人、豢養(yǎng)文化漢奸;不遺余力地宣傳西方的生活方式、價值觀;歪曲、否定共產(chǎn)黨的革命歷史、詆毀革命英雄人物、丑化黨的領導人。一時間,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充斥著某些人的方方面面,出賣國家利益、民族尊嚴的事情時有發(fā)生, 黨所倡導的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的理想和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念受到嚴重挑戰(zhàn),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們的思想混亂。這些都從反面說明了,新時代對人們?nèi)松鷥r值觀的培育仍然是一項非常重要且十分緊迫的任務。 在此,我們認為,新時代更應注重人們價值觀的培育,并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革命傳統(tǒng)教育,夯實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基礎。 強化革命傳統(tǒng)教育,也是當今的形勢使然,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國際敵對勢力的破壞,都要求我們必須保持足夠的警惕、 清醒的認識和堅定的信念。中國共產(chǎn)黨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培育了人們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使得人們在繁復的社會現(xiàn)象中認識、掌握了革命真理, 形成了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的革命傳統(tǒng),這是我們事業(yè)成功的前提,所以革命傳統(tǒng)不能丟;培育人們正確的價值觀,才能使其對紛亂復雜的事務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才能有所遵循、有所拋棄,才能在前進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過去如此,現(xiàn)在和將來都是如此。 所以,新時代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牢記黨的革命歷史, 緬懷英雄光輝業(yè)績, 繼承并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就會使我們在各種困難、干擾和破壞面前都能保持清醒的頭腦,確保價值觀不會改變,從而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保證我們黨的事業(y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2)堅持理想教育,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理想不動搖,奮斗目標才會明確。我們應當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堅定這種信念,努力與奮斗就不會松懈,也就為個人理想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了條件,個人的價值也就會體現(xiàn)出來,因此我們也應當相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奮發(fā)有為,也是實現(xiàn)個人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所以,堅持理想教育, 就是要使每個人都把自己的理想追求與祖國的建設與發(fā)展相結合, 在為國家進步而努力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有意義的人生。通過理想教育,使人們真正經(jīng)得起形形色色的考驗, 在困難面前不低頭, 在誘惑面前不動搖,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必定取得最后勝利,從而把自己鍛煉成為時代所需要的人, 正像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大會上所指出的那樣:“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 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xiàn)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離開了祖國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賞都會陷入越走越窄的狹小天地。 ”
(3)注重愛國教育,鑄就忠誠擔當?shù)钠焚|(zhì)。培養(yǎng)、激發(fā)人們的愛國精神,激勵人們?yōu)閲瞰I,是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前提。 愛國,才會自覺適應國家的需要,才會為之不懈奮斗。從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到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到改革開放、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的每一次飛躍,無一不是以人們的愛國熱情空前迸發(fā)為基礎。因為愛國,中華兒女才能夠凝聚起無窮的民族力量,并最終戰(zhàn)勝一切困難,勇往直前。 所以,在面臨著國際國內(nèi)嚴峻形勢考驗的今天,注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仍然是培育人們正確人生價值觀的重要方面。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首先,要注意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要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個人利益在任何時候都要服從國家利益,惟其如此,個人的價值才能得以升華;其次,要培養(yǎng)人們的擔當意識,在國家需要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敢于承擔,勇于拼搏,在困難面前不畏懼、不退縮,攻堅克難,毫無保留地履行個人對國家的那份責任;最后,培養(yǎng)人們的奉獻精神,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斗爭中,需要全民族人民的拼搏奮斗,更需要人們的無私奉獻,需要每個人都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認真工作, 積極做出自己的努力, 時刻聽從祖國的召喚,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奉獻出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