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縣白田小學 華萍萍
“整本書閱讀”已成了一個熱門話題,這對于語文教學而言是件大好事。整本書閱讀的教學不同于單篇文本的教學,課型可分為三種:導讀課、推進課和成果交流課,本文就“整本書閱讀”中如何精心設計“導讀課”,結合幾個教學片段談談自己的想法。
帶著學生進行預測和驗證,連結學生的已有認知和生活,引導學生進行角色和讀者或幾個角色間的比較……這些方法在導讀課中非常有效,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傻狗溫迪克》是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的經(jīng)典作品。下面是教師帶著學生感受“歐寶接納溫迪克”的教學片段:
師:孩子們,溫迪克這只狗究竟有多傻呢?
生:我想它大概找不到回家的路。
生:它不會看門,亂認主人。
師:它是一只流浪狗,沒有主人的。接著說!
生:我估計它很無趣,不會跟人親熱。
師:你們的預測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讀。(師出示文段:那是一只又大又丑的狗……)
師:(生齊讀后)說它傻,它究竟傻在哪里?
……
透過上面的教學片段,我們能清楚地感受到教師運用了“連結”和“預測”的方式,勾連了學生的生活,帶著學生預測,同時在預測之后進行驗證。在課堂教學中,也看到了孩子們驗證正確后的喜悅和思維的成長。
在整本書閱讀的導讀課中,要突顯“讀”的重要和自然,一是盡可能地讓學生靜讀這本書;二是教師帶著孩子“讀”的方式靈活多變。
例如:特級教師周婷在《失落的一角》教學時,是在一段對話處帶著學生進行閱讀的:
師:我們請這兩個孩子來合作讀。(兩名學生合作讀,因理解不深,讀得不好,只做到了正確、流利。)
師:這段話大家讀明白了嗎?要不要再讀一次。誰和老師讀讀?(眾多學生舉手。)
師:這個男同學使勁舉手,好,就是你了!你想讀哪個角色?你第一個讀吧。(師生合作讀,這次老師很入境,語調(diào)極富兒童味。學生也開始用“讀”對話。讀后全場給予了師生掌聲。)
師:我們把難度提高一點,我們把角色互換一下,看看我們兩個人是不是都適應兩個角色。(師生互換角色合作讀,讀后掌聲再次響起來。)
師:同學剛才聽了我們倆在讀同一個角色的時候,你們聽出了語氣不一樣了嗎?
生:我聽出這個不圓滿的圓有些不自信,沒有了之前的那種傲氣。
生:我聽出了有點試探著說的感覺。
……
師:是的,我們在讀“圓”的話語的時候,就是要有點不自信和小心翼翼的味道。你們同桌可以合作再讀讀,再感受感受。(同桌合作讀。)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導著孩子從讀對、讀通到讀到人物的內(nèi)心。導得有層次,有梯度,有趣。所以,導入方法、指導讀法多變,“無意”為佳,自然為妙!
就整本書閱讀而言,教師要具有“和學生聊書”的意識,要和學生真切地對話,這就要精心選點,巧設話題。請看《時代廣場的蟋蟀》中為讓學生感悟面對朋友有難時,會不會伸手援助的教學片段:
師:塔克,是啊,我們知道塔克是有錢的老鼠。那么,假如柴斯特去找塔克借錢,塔克會借給他嗎?
師(出示《第八章 塔克一生的積蓄》片段):不著急回答,課前老師發(fā)給大家的紙,請大家拿出來,自由地朗讀這個情節(jié)。等會兒,我們再回答這個問題。(生自由朗讀。)
師:大家剛剛讀得很認真,我再請一位同學給大家朗讀一遍,大家邊聽邊思考,塔克會借錢給柴斯特嗎?(一生朗讀,略。)
師:同學們,讀完這兩段話,你覺得假如柴斯特去找塔克借錢,塔克會借給他嗎?
生:不會借。因為這是塔克艱苦付出得到的錢。
師:嗯,你覺得這錢來之不易,要借給別人很難,是嗎?還有誰有想法。
生:不會借,因為塔克是冒著生命危險撿到的錢。
師:這錢是生命換來的,所以你也覺得塔克不愿意借。還有嗎?
生:我覺得他會借,因為他們是朋友。
師:嗯,你認為友情比錢更重要,是嗎?
……
師:我們再回到書中,假如柴斯特去找塔克借錢,他究竟借到了嗎,究竟是不是像你們想的那樣?——我們在這里留下一個問號,請大家到這書里去尋找答案!
在上面的教學片段中,教師抓住文中的“趣處”做文章,讓學生在閱讀后感知到“塔克愛錢如命”,然后制造了矛盾沖突——“這樣的塔克,會不會借錢給柴斯特?”讓學生表明觀點,談理由,同時滲透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借這樣的話題,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感知。同時留下懸念,“究竟會不會借呢?”在即將揭示謎底的時候卻又戛然而止,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
巧設話題,話題一方面可以從內(nèi)容中選擇,在一波三折處制造話題,制造認知矛盾;可以聚焦于“精彩文段”,感悟本書獨特的表達方式或風格;可以將人物或事物進行“統(tǒng)整”,去發(fā)現(xiàn)異同;可以“讀寫相連”,讓心理、語言可視……巧設了話題,并帶著學生盡情痛快地討論和聊書,導讀就起到了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