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shù)學問題驅動式教學是一種聚焦在探究主題上,以主探究問題為抓手、階段關鍵性問題為支撐,促進學生優(yōu)質化發(fā)展的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策略。從背景分析、核心理念、操作要領、最新成果等方面論述如何有效實施小學數(shù)學問題驅動式教學,以促進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
[關鍵詞]問題驅動;問題;小學數(shù)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32—0001—03
2010年,基于自身教學實踐,我回顧梳理自己的教學思考,提出了實施小學數(shù)學問題驅動式教學的主張。2013年,我在自己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開始帶領團隊展開相關探索。以問題驅動的方式實施數(shù)學教學,源于張奠宙先生提出的關于數(shù)學教育的四條特有原則:數(shù)學化、適度形式化、問題驅動、提煉數(shù)學思想方法。這四條原則當中,指向數(shù)學教學方式的就是問題驅動。文獻顯示,在此之前中學數(shù)學領域有教師做過問題驅動式教學的相關探索,但在小學數(shù)學領域尚未有團隊系統(tǒng)關注??梢姡敃r大家對此話題的關注還很有限。
回顧問題驅動式教學的研究過程,我們先從案例人手,再基于案例總結規(guī)律,逐漸深入。經過近十年的探索,已初步建構小學數(shù)學問題驅動式教學的操作范式,并在10多所小學開展實驗和推廣,均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相關研究成果也引起國內數(shù)學教育界諸多專家的關注,南京大學哲學系鄭毓信教授在《中國數(shù)學教育的“問題特色”》(《數(shù)學教育學報》2018年1月)一文中指出:以下源自一線教師的研究應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視:“大問題教學”(黃愛華),“用‘核心問題引領探究學習”(潘小明),“‘問題驅動式教學”(儲冬生)……因為,就整體而言,這清楚地表明了“問題引領”與“問題驅動”對于數(shù)學教學的特殊重要性。鄭毓信教授不但在文中肯定了問題驅動式教學,還邀請我們參加了由他牽頭策劃的“中國數(shù)學教育問題特色研討會”,并作為問題教學的典型代表在大會上做專題分享。
為什么要實施問題驅動式教學
數(shù)學教學要扎實落實課標要求,實現(xiàn)“知識至上”向“素養(yǎng)為重”的轉型;由“兩能”走向“四能”,進一步關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由“雙基”走向“四基”,進一步關注數(shù)學基本思想的滲透和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要實現(xiàn)這些目標不能光靠理念,必須有扎實的抓手,而問題驅動式教學可以成為有力的抓手。問題驅動式教學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高度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將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學習能力的提升、思維方式的進階、情意品格的培養(yǎng)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把握,聚焦全人發(fā)展,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
從教學的內容看,“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數(shù)學本身就與問題緊密相伴。驅動學生的學習可以有不同的路徑和方式,但以問題為抓手,特別符合數(shù)學學科特質。數(shù)學具有一種特有的內生性,比如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時,當學生學了“6+7”之后,對于接下來的“7+8”,他們就能根據(jù)前面學習的規(guī)則和數(shù)學學科本質推算出結果。這種內生性非常明顯,為問題驅動式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支撐。
從教學的對象看,兒童天生就是一個探究者,對世界充滿好奇、充滿探究的欲望。遺憾的是,因為教育方式的缺失,兒童的探究欲望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減少??梢灾v,所有創(chuàng)新都是從好奇開始的,探究欲望是創(chuàng)新的第一動力。問題驅動式教學能夠激發(fā)人的探究欲望、理性精神、創(chuàng)新人格,包括面對困難時的堅韌品格。
從教學的方式看,數(shù)學教學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問題驅動讓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得以展開。“結果”的價值體現(xiàn)在廣泛的應用性——使用起來很方便,而“過程”的價值則在于它所具有的生產性——能夠運用類似的原理、方法、策略生成更多有價值的知識,探究更多類似的問題,真正從“學知識”走向“長見識”。
什么是問題驅動式教學
什么是問題?學界有很多理性的論述?;趯πW數(shù)學教育的理解,我想借用一個比喻來說明。我以為,問題就好比一個人想要過河的情境,要過河而不能,在此岸與彼岸之間就形成一種空缺感,而這種空缺就是問題情境。過去的教學中,我們總強調在學生面前挖河,但是常常忽視激發(fā)學生想要過河的欲望。其實,如果學生不想過河,即使在他們的面前挖一條長江,對學生而言也構不成真正的問題情境。只有學生有了欲望,形成空缺感,問題才可能真正生成。
什么是驅動?驅動不是推動,推動更多是外在的力量,而驅動更強調內在的力量,主要是內驅力在發(fā)揮作用。驅動就是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讓學生產生探索的內需,從而積極投入學習活動中。學習是學生自身的知識與能力建構過程,所以內在的因素是根本,外在的力量最多只是促進而已。歸根結底,外在的力量還是要通過內因才可能發(fā)揮作用。
什么是問題驅動?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潛能有很多種方式,我們倡導以問題驅動學生的學習。通過問題的內在張力引發(fā)學生真思考、真探索、真研究,從而促進深度學習的發(fā)生,讓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以生成。問題驅動源自數(shù)學的內在力量,外在的形式化的東西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內驅力。問題驅動讓學習“基于問題、為了問題、在問題中”,讓問題成為學習的動力系統(tǒng)。
什么是問題驅動式教學?問題驅動式教學是聚焦學科本質和兒童認知特質,以探究主題為要義、主探究問題為抓手、階段關鍵性問題為支撐的一種教學范式,它能夠較好地促進兒童思維進階和學習力提升,將核心素養(yǎng)的生成真正落到實處。探究主題是學習內容的核心本質;主探究問題是優(yōu)化后的學習主題,是探究主題的學習化呈現(xiàn);階段關鍵性問題是主探究問題在課堂中分階段實施和推進的結構化問題系統(tǒng)。
怎樣實施問題驅動式教學
基于上文對問題驅動式教學的內涵詮釋,我們根據(jù)實踐中的體悟,對問題驅動式教學的實施提出以下五條建議。
第一,教材分析緊扣知識的本源,做到切中要害,提綱挈領。只有把握教學內容的本質,對內容的理解通透了,教學才能抓大放小、綱舉目張。解讀教材是抓關鍵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否則抓不到要害,教學目標的達成就會大打折扣。
第二,問題設計既要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又要與教學目標高度匹配。在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要設計有趣的問題來引領兒童的思考,在此過程中尤其要關注問題與教學目標的內在一致性,不能僅僅關注外在的形式和效果,而忽視了內在的本質。如果問題不指向教學目標,那么再“熱鬧”的問題都不能稱為好問題。
第三,教案撰寫要努力做到板塊清晰、任務明確。從教學實施層面看,教案的撰寫是備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為了更好地實施問題驅動式教學,我們倡導大家盡可能在撰寫教案的時候做到板塊化設計。每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主體部分就圍繞兩三個板塊來實施,不要過分瑣碎,不要拘泥于細枝末節(jié),要給課堂留足生成的空間。
第四,課堂實施要關注學生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等技能的培養(yǎng)。實施問題驅動式教學要注重學生學的功夫的培養(yǎng),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技能。這樣“驅動”之后,學生的學習能力跟上了,他們才能充分地利用教師留出的思維空間展開有效的學習探究。否則,所謂的合作、探究、討論、交流都可能淪為形式,使得問題驅動式教學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第五,效果評價要著眼長遠,關注能力、重視品格,聚焦素養(yǎng)。在評價的過程中,不能僅僅著眼于眼前,要關注長效。因為一些高階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同時知識和能力的測評相對顯性,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則相對隱性,不能簡單依賴紙筆評價,要積極探索表現(xiàn)性評價、檔案袋評價等多種方式的綜合應用。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下面將與大家分享“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一次問題驅動式教學嘗試。
數(shù)學與語文等學科相比有一個明顯的優(yōu)勢,即知識目標更明確。通過分析教材很容易知道,本課的探究主題就是“如何用對數(shù)去確定位置”。但是,這個主題不適合直接布置給學生去作為學習的主問題,因為它具有數(shù)學性,卻沒有兒童性。學生覺得它“有意義”,卻感受不到“有意思”。假如教師就以這個問題為抓手向學生提出學習要求,也許會形成外在的“推動”,因為是教師布置的任務不得不去參與,但是要真正形成“驅動力”,似乎還不可行,因為學生不感興趣。
我們將這個探究主題“包裝”成一個可供探索的研究性任務(或者說項目)“在班級中如何確定你的好朋友的位置”,這就可以作為這節(jié)課的主探究問題。它既彰顯探究主題的數(shù)學本質,又關注了兒童的認知特點。整節(jié)課的主體部分就圍繞“如何確定好朋友的位置”展開。這個問題還有一個突出的優(yōu)點就是簡潔凝練,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闡述,學生一聽就明白。接下來,在實際的推進過程中為了更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也便于教師進行教學調控,我們將推進的過程又分為“如何準確確定”(能說清楚好朋友的位置,別人能夠找到,沒有歧義)、“如何規(guī)范確定”(能夠用行列的規(guī)則來表達,便于人們交流)、“如何簡潔確定”(能用數(shù)對表示,表達得簡潔明了)三個層次來推進。
練習可拓展到電影院的位置“8排12座”(先行后列)、高鐵位置的確定“12B”(數(shù)字與字母的組合)等,以深化學生的認識,讓學生理解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實質就是用行與列結合的辦法確定位置。重要的不是數(shù)對的形式,而是這種在二維空間確定位置的原理。因此,最后我們把這節(jié)課的課題確定為“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原理”。
整節(jié)課的設計和實施,直指知識本源、緊扣問題設計、著力板塊實施。問題的設計既與教學目標高度匹配,又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收到很好的效果:學生既學會了知識,又增長了見識,既“學會了”,又“會學了”。
問題驅動式教學還可以怎么做
通過近10年的探索,小學數(shù)學問題驅動式教學已經初步建構起自己的教學范式,取得較好的實驗效果,探索出一條引領兒童數(shù)學學習的有效路徑。
教學研究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為了進一步促進問題驅動式教學的深化研究,我們一直走在探索的道路上。近期,我們又開始關注問題驅動式教學在單元教學中的運用。我們嘗試用問題驅動的方式促進單元教學的重組,修改原有的教材編寫結構,進一步關注兒童的真問題,開展真研究,收獲真成長!我們將一個單元的教學時間根據(jù)需要分為問題梳理、問題確立、問題探究、問題拓展四個部分,形成單元教學的新結構。
問題梳理課,學生自主解決能解決的問題,整理有困難的問題;問題確立課,學生交流各自遇到的困難,確定哪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聚焦;問題探究課,研究大家討論形成的需要聚焦的問題,解決學習中的難點;問題拓展課,增加一些素材,拓寬學生的眼界,開展綜合應用,培養(yǎng)高階思維。
以“圓的認識”這個單元的教學為例。
問題梳理課,學生通過自學研討,自學完成類似什么是圓的半徑(直徑、周長、面積)等問題,并將自己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梳理出來。
問題確立課,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各自梳理出來的問題,能解決的就在小組內解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需要深入研究的就確認為深度研究的問題交給全班研究,如圓的面積為什么這樣算。
問題探究課,對“圓的面積為什么這樣算”等問題進行探究,解決學生認識上的困惑。
問題拓展課,引導學生開展深度思考,如為什么窨井蓋要做成圓形、自行車的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在研究中加深對圓的本質特征的理解。
經過這樣的問題驅動式重組,教學的立意進一步向學生傾斜,鍛煉學生的關鍵能力、涵養(yǎng)學生的必備品格、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讓深度學習真正發(fā)生。
關注問題驅動式教學,讓我們的研究進一步聚焦,在學生收獲成長的同時,整個研究團隊也得到了新的成長。大家都在不斷思考、不斷探索,團隊的每一位教師都在問題驅動式教學的理念下結合自己的研究基礎和研究興趣找到研究的著力點,形成具有個人特質的問題驅動式教學的樣態(tài)。整個研究團隊逐漸達到一種“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美好境界。
(責編 金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