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與西方的文化交流過程中,經(jīng)常會因各種原因出現(xiàn)碰撞,使正常的交往受到制約,因此尋找導致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非常有必要。文章探討跨文化交際中典型的文化沖突,分析跨文化交際中文化沖突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指出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具體措施是提升英語的運用能力,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廣泛接觸西方文化。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文化沖突;交際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2;G4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06-0006-02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西方社會的先進文化和思想正在逐步影響到人們?nèi)粘I畹姆椒矫婷?。在這種背景下,整個文化交流的過程將會給中國人和西方人提供更多的交際機會。因此,本文探討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沖突與交際能力培養(yǎng),進而為中國人更深入地理解西方社會文化及與西方人更順暢地進行文化交流提供有力的幫助。
一、跨文化交際中典型的文化沖突
1.隱私觀念方面的沖突
中國人的隱私觀念普遍較弱,通常認為個人存在于整個集體當中,人和人交往應該真誠坦率,彼此關心,互相照顧。因此,中國人往往愿意認真傾聽他人的心聲,同時也愿意把自己的心事與朋友進行分享。西方人則與中國人在這一方面完全不同,他們對個人隱私的在意程度非常強,同時特別在意個人空間,不愿意把自己的事情傾訴給其他人,自己的事情也不習慣其他人插手。因此,中西方隱私觀念的不同,會導致雙方文化沖突的產(chǎn)生。例如,中國人初次見面往往會詢問一些比較隱私的問題,對此表示關心,如年齡、家庭成員等。在中國人的眼里,這樣的方式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但在西方人眼里這是極其不禮貌的行為,是絕對不應該過問的話題,屬于對其隱私的侵犯。
2.時間觀念方面的沖突
對于西方人來說,時間觀和金錢觀同樣重要,兩者之間存在著必然聯(lián)系。西方人對于時間極其重視,具有較強的時間觀念,在與人相約時會嚴格遵守約定時間,絕不遲到。而中國人對時間的觀念認識不夠強烈,且在時間的利用上也具有較強的隨意性,因此,在與西方人交往時,一定要認識到雙方的差異,避免交往中沖突的發(fā)生。
3.客套語方面的沖突
在中西方文化交往過程中,可以看到,中國人習慣“貶低”自己,以表達自己謙虛有禮的態(tài)度。西方人與中國人存在很大差異,他們受到表揚時通常表現(xiàn)出很開心和激動,會笑著說一聲“Thankyou”表示贊同。因為中西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所以通常中國人會認為西方人不夠謙虛,自信過度。而當西方人夸贊中國人的成就和表現(xiàn)時,中國人通常會謙虛地表示自己沒有那么大的能力,不應該被夸贊,不停地否定自己,這會引起西方人對中國人的極度不理解,不明白中國人為什么會這么否定自己,甚至認為中國人不實事求是。
4.餐飲習俗方面的沖突
中國人通常對待客人非常熱情友善。在會餐的場合,熱情的中國人喜歡在酒桌上相互敬酒。中國人款待賓客,大多準備豐盛的美食進行招待,而且出于善意習慣為客人夾菜,熱情地用各種辦法讓客人多多品嘗。而在西方國家,主人更愿意尊重客人的飲食習慣,吃飯的時候不會為對方夾菜,客人喜愛吃什么就吃什么。同時,主客間或朋友間不會強迫對方喝酒,所以在西方人的聚餐中因被他人勸酒而喝得酩酊大醉的現(xiàn)象通常不會出現(xiàn)。
二、跨文化交際中文化沖突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
導致中西文化沖突現(xiàn)象的原因有多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文化、歷史熏陶下中國人和西方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不同,這種思想和觀念上的差異會造成中國人和西方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的不同,從而導致跨文化交際中文化沖突現(xiàn)象的發(fā)生。
1.思維模式存在差異
中西方因使用不同的語言,擁有不同的歷史,所以,具有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思維。中國人處事通常內(nèi)斂但周到,西方人處事通常直觀但現(xiàn)實。中國人注重內(nèi)涵和間接,西方人則喜歡直來直去。中國人特別重感性,而西方人則偏重理性。中國人與人共處時大多求同存異,而西方人則偏愛標新立異。中國人注重人際關系,相互依賴,而西方人注重個人行為,喜歡獨立自主。中國人家庭觀念濃厚,重視親情,而西方人相對來說家庭觀念比較淡漠。
2.行為規(guī)范存在差異
行為規(guī)范要求個人的行為能被大眾的道德標準認可,簡而言之,行為規(guī)范就是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做的和什么是不應該做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國人和西方人都習慣用自己國家的思維去考慮問題,由于雙方的行為規(guī)范有明顯的本質(zhì)區(qū)別,所以在交流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誤解。例如,中國人見到小孩子,會親昵地拍一拍小孩子的頭,以示喜愛,但西方人會認為這樣的行為屬于不禮貌的做法,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因此,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應重視行為規(guī)范,避免沖突的發(fā)生,以利于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
3.價值取向不同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價值體系,不同的價值體系產(chǎn)生不同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標準。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中國人和西方人在同一件事情的處理上,基于不同的文化會做出不同的判斷,但是在各自的文化體系下又都是正確的。在中國文化中,人們推崇謙虛知禮,追求隨遇而安,不喜歡爭強好勝。而西方文化卻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不同,西方人推崇個人主義,崇尚英雄主義,中國人隨遇而安的思想和不爭的處事原則在他們眼里是不上進、不進取的表現(xiàn)。
三、英語學習過程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中西方不斷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文化方面的沖突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制約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而要改善這一狀況,就需要通過以下措施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1.提升英語的運用能力
語法和詞匯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的重點,但是對于學生而言,語言的實際運用更為重要。因此,授課教師需要改變觀念,提升認識,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避免跨文化沖突的破壞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進而實現(xiàn)綜合文化素質(zhì)的提升。教師要不斷思考以何種方式進行實際工作,實現(xiàn)最終的教學目的。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究可知,語言知識的傳授是大學教學的重點,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象,需要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爭取在質(zhì)和量兩個方面同時提高,加大文化教學的力度,并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提升。
2.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跨文化的英語交際能力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語言能力,即可以通過語言的組織和表達更好地展現(xiàn)英語語言交際、英語文化、英語傳播等方面的能力。其次是語用能力,其更多的是考察語言在運用過程中的敏感性、寬容性和靈活性,綜合展現(xiàn)英語的特定社交技巧和實際轉換能力。第三是策略能力,是指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之中能夠有效運用文化知識更好地表達和展現(xiàn)語言交際的能力,在文化認同上和語言交融的過程中更好地融會貫通。在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優(yōu)化跨文化英語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以期在課堂上能夠形成較濃厚的英語跨文化學習氛圍,不斷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3.廣泛接觸西方文化
高校在課程設置上應盡可能地安排交流活動,努力增加一些有利于學生更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方式和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不斷發(fā)掘?qū)W生的潛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加入一些西方國家歷史文化、現(xiàn)代生活等多元化的課程內(nèi)容,提升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程度和領悟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支配自己的課余時間,找機會去閱讀英文原版著作,觀看原版英文經(jīng)典電影,欣賞英文歌曲,在潛移默化中辯證地接受西方的文化,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學生要利用一切可以和外教接觸與溝通的機會,在真實的交流中逐漸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成為高素質(zhì)的國際化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榮光.中國飲食文化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5.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3]王樹英.印度文化與民俗[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