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荒山荒地進行了營造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純林試驗,經(jīng)過12a的經(jīng)營管理,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林木生長效果良好。結果顯示:12a生的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平均林分生長童,分別比杉木、黑木相思純林平均林分樹高大8.89%、11.99%,每公項平均樹高分別大8.89%、11.99%,胸徑分別粗16.65%和18.20%,郁閉度大0.33%、0.30%,單株材積大44.44%、56.00%,蓄積量多14.04%、31.19%。
關鍵詞:杉木;黑木相思;混交造林;生長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S7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087-03
1 引言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別名青杉,屬杉科,常綠喬木屬針葉樹種。杉木樹高可達30m,胸徑2.5~3m,林木生長迅速,根系發(fā)達,在紅壤黃紅壤里均能生長,材質好。但多代經(jīng)營會造成林分生長不良,林地地力衰退,生產(chǎn)力下降。黑木相思(Acaciamelanoxylon)屬強陽性樹種,原產(chǎn)地為澳大利亞南部,是相思類較高的大喬木樹木,其樹高可達35m,胸徑粗1.5m,為深根性樹種,具有固氮根瘤,喜光、耐干旱、耐瘠薄、壽命長,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對紅壤生長要求不嚴均能生長,材質好。杉木與黑木相思混交造林能提高林木生長,可改善林地自然環(huán)境。2005年2月份,在荒山荒地進行造林,營造面積10hm2的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純林試驗。經(jīng)過12年的經(jīng)營,林木生長效果較好。2017年12月份,筆者根據(jù)杉木黑木相思的生長特性進行調查,對不同林木的生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為引種栽培黑木相思,改造針葉樹種杉木純林生長狀況,而培育杉木速生豐產(chǎn)林的生長效果,對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純林生長效果進行調查分析,為現(xiàn)代技術造林,提供科學經(jīng)營方式。
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qū)華亭鎮(zhèn)后塘村,東經(jīng)118°54′34″,北緯25°24′24″,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暖,年日照時數(shù)平均為1996h,平均氣溫19℃,降雨量1800mm,空氣相對濕度80%左右,全年平均氣溫22℃,極低溫-1℃,高溫38℃,全年≥10℃活動積溫7000℃,無霜期348d。試驗地屬丘陵地帶,海拔455m,坡向東南,坡位下,坡度80,此地屬荒山荒地,Ⅲ類立地級,pH值5.2~5.5,植被五尖芒,苦竹,土壤肥沃,土壤酸性紅壤,土層腐殖質層厚,肥力中等以上,適杉木黑木相思混交造林、純林造林,宜技術試驗造林面積10hm2。
3 材料來源
3.1 整地
3.1.1 規(guī)劃
2004年11月份,對荒山荒地進行規(guī)劃營造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純林,規(guī)劃面積10.0hm2(其中營造杉木黑木相思混交造林、面積3.4hm2,營造杉木純林、面積3.3hm2,營造黑木相思純林,面積3.3hm2)。試驗地工:營造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其面積3.4hm2,株行距2.0m×2.0m,穴規(guī)格50cm×50cm×40cm,營造2501株/hm2。
試驗地Ⅱ:營造杉木純林,面積3.3hm2。株行距2.0m×2.0m,穴規(guī)格50cm×50cm×40cm,營造2501株/hm2。
試驗地Ⅲ:營造黑木相思純林,面積3.3hm2。株行距2.0m×2.50m,穴規(guī)格50cm×50cm×40cm,營造2001株/hm2。
3.1.2 整地
2004年12月份,先對林地清雜后再挖穴。挖穴采用挖明穴回表土,每穴施1kg過磷酸鈣和5%阿維菌素可濕性粉劑誘殺白螞蟻與穴中土壤攪拌均勻,使穴中土壤發(fā)酵,提高土壤肥力,再把黃心土挖回穴面上打碎,壅成面包型。
3.2 造林
3.2.1 苗木
杉木黑木相思苗木是后塘村自育的容器苗木,苗木平均苗高32cm,地徑粗0.3cm,符合有關技術規(guī)定標準。
3.2.2 運輸
起苗前,先要用清水噴灑容器苗木苗木濕透,避免損壞苗木。起苗后,苗木要裝在籮筐里,把每個容器苗木擠緊。使苗木在運輸時途中不會松懈損壞。當天取苗,當天造林完畢。
3.2.1 種植
2005年2月份,在氣候良好林地土壤濕潤陰時造林,先把穴底的塑料薄膜撕掉,再挖小土坑,然后容器苗放在小土坑里,讓容器營養(yǎng)袋子球與穴中土壤接觸連接在一起,將穴兩邊的土壤壓緊,并用雙腳在苗木兩邊輕輕踩實,而后填一層松土覆蓋容器袋壅成饅頭型,這樣若天氣干旱,穴中土壤即可保持持水分濕潤,苗木不會枯掉死亡,或長期下雨,穴中積水,幼樹根系腐爛死亡,可減免經(jīng)濟損失。
3.2.2 成活率檢查
造林之后,要對苗木成活率進行撿查,各設3個臨時樣地檢查對比,檢查苗木成活率,面積分別為25.58m×25.58m。在每個樣地內按三角型各設8個樣點,在每一個小樣點內抽10株苗木,檢查杉木黑木相思苗木生長平均成活率,然后計算整片樣地苗木生長成活率數(shù)據(jù)(表1)。
3.2.3 苗木補植
造林之后,由于部分苗木死亡,在3個月內要進行補植,才能使幼林生長林相整齊,促進林木生長。隔年再補植的林木不整齊,即影響幼樹生長競爭力。
4 林木經(jīng)營
4.1 幼林管理
杉木黑木相思容器苗木造林種植后,要加強林地管理,嚴禁羊、牛等進入破壞,影響幼樹生長。
4.2 撫育除草
造林之后,由于天氣溫暖,濕度大,土壤肥沃,雜草叢生,雜草和幼樹生長競爭激烈,會影響幼林生長。在5~6月間要進行撫育除草,采用近自然經(jīng)營擴穴除草,穴寬1.5m左右,深10cm左右,將除掉墾復后的雜草放在樹木邊,可減少林地水分減少蒸發(fā),能促進林木生長。待雜草腐爛后即增加穴中肥力,提高林分生長。在8~9在月份間再除草一次。每年除草一次,連續(xù)除草3年。
4.3 施肥
除草后施肥,每株施尿素和復合肥各0.3~0.5kg,每年施肥2次,第1次施肥在5~6月份間除草后進行,第2次施肥在8~9月份間除草后進行。連續(xù)3年施肥,每次的施肥量可逐漸增加。
4.4 成活率調查
容器苗木造林后,為了提高杉木黑木相思造林成活率,在一段時間,要對苗木成活率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苗木死亡要及時補植。若氣候干旱,要對補植后要進行澆水、遮陰,保持苗木成活。隨著幼林的生長,在第二年春天,對整片林木的生長成活率進行調查,設臨時樣地,選取林木生長均勻的苗木,面積25.58m×25.58m,在各個樣地內設樣點,檢測各樹木造林成活率(表2)。
4.5 撫育間伐
杉木黑木相思林木10a的生長,由于樹木生長迅速,枝葉茂盛,林分度郁閉度大,林內透光性差,使部分樹木被壓木而生長不良。為了提高林木生長量培育經(jīng)營目的,于2016年11月份進行撫育間伐。按福建省森林撫育間伐技術規(guī)定,間伐株數(shù)20~25,保留株數(shù)75~80%(表3)。
4 結果與分析
4.1 幼樹生長分析
同樣的整地,杉木黑木相思林木造林株數(shù)不同,經(jīng)營的幼樹生長每hm2成活率不同。試驗地I的幼樹平均成活率99.8%,試驗地11的幼樹平均成活率99.6%,試驗地Ⅲ的幼樹平均成活率99.7%。試驗I的幼樹平均成活率,比試驗Ⅱ、Ⅲ的幼樹平均成活率提高0.10%~0.20%。
4.2 林木生長分析
杉木黑木相思容器造林,一年生幼林試驗工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平均樹高1.6m,地徑5.0cm,試驗11杉木純林平均樹高1.0m、地徑0.33cm,試驗m黑木相思純林平均樹高1.3m,地徑0.4cm。試驗Ⅰ幼林生長平均樹高,分別比試驗Ⅱ、Ⅲ幼林生長平均樹高大50%、14.2%,平均胸徑粗67%、25%。這顯示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林木能互相促進生長,林木較快。
經(jīng)過12a的經(jīng)營撫育、施肥、間伐管理,試驗Ⅰ:12a生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林木每公頃平均樹高11.02m,胸徑13.25cm,郁閉度0.98,單株材積0.078m3,蓄積量120.14m3。試驗n:杉木純林林木每公頃平均樹高10.12m、胸徑11.37cm,郁閉度0.92,單株材積0.054m3,蓄積量105.35m3。試驗Ⅲ:黑木相思純林每公頃平均樹高9.84m,胸徑11.21cm,郁閉度0.93,單株材積0.050m3,蓄積量91.58m3。試驗Ⅰ:每公頃平均樹高、胸徑、單株材積、蓄積量,分別比試驗Ⅱ 、Ⅲ每公頃平均樹高分別大8.89%、11.99%,平均胸徑分別粗16.65%和18.20%,郁閉度大0.33%0.30%,單株材積大44.44%、56.00%,蓄積量多14.04%、31.19%,這體現(xiàn)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可達到速生豐產(chǎn),能培育大徑材。(見表4)。
5 結語
采用不同方式塊狀整地造林試驗,營造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純林,種植株行距不同、栽培株數(shù)也不同,其苗木生長成活率不同、林分生長量也不同。經(jīng)過12a的經(jīng)營,撫育除草、施肥、間伐,林分生長良好。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純林的林木生長量平均樹高相差0.9~1.18m,胸徑相差1.88~2.04cm,單株材積相差0.024~0.028m3、每公頃立木蓄積量相差14.59~28.56m3。試驗結果經(jīng)過調查分析,實踐證明杉木黑木相思混交林能提高林木生長量,比純林的林木生長好。杉木黑木相思混交造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青天.杉木與馬尾松混交造林模式的環(huán)境效應與生長分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3,28(3):126~130.
[2]邱永杰,于占源,何宗明,等.杉木與杉木純林生長過程比較分析[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4,24(3):10~13.
[3]周后盛.杉木多代連載地營造混交林生產(chǎn)地力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學院,1999,10(2):146~148.
[4]陳元品,吳木花.杉木濕地松混交造林對林木生長及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J].福建林業(yè)科技,2013,1(40):40~62.
收稿日期:2019-09-12
作者簡介:陳兩枝(1976-),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培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