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琴
初中歷史教育對于學生了解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觀念是十分重要的。在實際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符合歷史教學目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模式,能夠將學生放置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更加有利于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明確初中PBL教學模式的概念
在目前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同方面的問題,正是因為這些不足,我們才要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使得初中歷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課前準備不充分是一個主要問題。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如果對即將要講的課本內容不熟悉,在分析問題時就無法深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所提的問題沒有代入感,使得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無味,無法進行積極有效的思考,沒有學習興趣。PBL教學法能夠改變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
PBL是Problem-BasedLearning的縮寫,就是讓學生在一定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問題探究,獲得所要學習的知識。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PBL教學模式時,可以在每堂課中都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有興趣融入情境進行思考。
二、積極提出相關問題進行有效思考
PBL教學法正是通過一些問題的設置,讓學生通過自主分析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鍛煉了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具備歷史專業(yè)知識,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體的、生動有趣的情境,幫助學生提出問題。同時,在問題提出之后,要引導學生思考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從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PBL模式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分析問題。例如,在教學《秦統(tǒng)一中國》時,教師可以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1.秦統(tǒng)一中國的歷史背景是什么?2.秦統(tǒng)一中國所具備的條件是什么?3.秦統(tǒng)一中國在歷史長河中發(fā)揮的作用是什么?前兩個題目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能夠總結出一些知識點,最后一個問題則偏向于思維的發(fā)散性,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這一課,讓學生能夠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歷史人物的特征來分析秦統(tǒng)一中國是歷史的必然,還是某個歷史人物導致的結果。
三、增強初中生自主深入學習的能力
PBL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使教師改變了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學會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概括知識點的能力,使學生對一些歷史事件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夠按照一定的流程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學生對某一歷史事件,要掌握相關背景及發(fā)生的過程,以及所產生的歷史意義。在PBL教學模式中,通過人物來分析歷史,或者通過事件本身的積極影響或消極影響來分析歷史,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通過一定的問題設置,讓學生深入閱讀課本,這樣,一方面完成了問題的解答,另一方面,使學生通過與組員進行探討,能夠取長補短,進行一定的思維碰撞,從而更加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斷吸收他人的意見。例如,在介紹“焚書坑儒”時,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歷史事件提出問題,請同學們分析為什么當時會出現(xiàn)這一事件。教師要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例如站在儒家或者其他學派的角度上,分析這一事件所帶來的消極影響?;蛘哒驹诮y(tǒng)治者的角度,分析為什么當時一定要進行這一舉措,是不是為了鞏固封建的中央集權統(tǒng)治。最后,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其他朝代中類似的歷史事件。
采用PBL教學模式的歷史課堂生動有趣,能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對問題的分析過程中,學生能夠聯(lián)系不同時代的歷史事件,通過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能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感受到歷史學習帶來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