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俠 陳文影 王預建 戴煌 朱愛華 徐狀 李淵洋 慈書平
(1 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軍區(qū)南京第二十離職干部休養(yǎng)所,南京,210003; 2 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原解放軍第三五九醫(yī)院),鎮(zhèn)江,212001)
1.1 一般資料 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對軍隊官兵14 051例進行了睡眠疾病調查,其中男13 309例,女性742例;平均年齡(31.08±4.16)歲,其中18~60歲有14 010例;60歲以上41例(為軍隊干休所離退休干部),平均年齡(70.34±16.09)歲。平原人員11 854例;青藏高原(平均≥3 000 m)軍隊官兵2 197例,男2 035例,女162例。平均高原居住時間(4.35±2.73)年。包括西藏高原(平均≥4 000 m)軍隊官兵790例。
1.2 研究方法 經專家論證,選擇了30種睡眠疾病作為調查內容,并統(tǒng)一制定調查表,睡眠質量評估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失眠評估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以及睡眠質量自測量表;睡眠衛(wèi)生意識采用睡眠衛(wèi)生意識和習慣量表;思睡評估采用Epworth思睡量表;睡眠異常流行病學采用軍隊人員睡眠疾病調查量表;將以上表格自制成問卷,統(tǒng)一指導語、注意事項及相關睡眠疾病基層診斷標準的文字說明。并通過集中上課,多媒體幻燈,網上輔導等多種方式指導填表,有些睡眠疾病需咨詢同室人員方可獲得。因此要留有一定時間讓被調查者熟悉情況。調查人員經專門培訓,由駐軍醫(yī)院、衛(wèi)生隊醫(yī)師擔任,學習并掌握相關睡眠疾病的診斷標準,不能明確判斷由睡眠專科醫(yī)師確定。填寫完整后表格由調查者收回,本次調查發(fā)放14 060份問卷,收回14 051份問卷,回收率為99.9%。調查結束后,數據錄入用EpiData302軟件包制成的電子問卷,并由專人進行統(tǒng)計處理[1-3]。
1.3 診斷標準 各種睡眠疾病的診斷參照美國睡眠研究會、趙忠新、慈書平等提出的睡眠疾病基層診斷標準為準[1-5]。
2.1 2 197例青藏高原軍隊官兵睡眠疾病發(fā)生情況 30種睡眠異常和睡眠疾病按發(fā)病率高低依次見表1,其中有20種睡眠疾病發(fā)生率均大于15%,有4種睡眠疾病發(fā)生率在10%~15%,其余6種睡眠疾病發(fā)生率小于10%。
2.2 青藏高原軍隊官兵睡眠疾病與性別關系的比較 青藏高原軍隊官兵睡眠疾病在男性、女性發(fā)生情況比較。見表2。
表1 2 197例青藏高原軍隊官兵睡眠疾病發(fā)生情況(%,例)
表2 青藏高原軍隊官兵睡眠疾病與性別的關系研究(n=例,%)
注:*P<0.05,**P<0.01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3 000 m以上。西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5 000 m,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fā)源地。大部分人在海拔3 000 m有高山反應,但有生理學家認為3 000 m以上稱高原地帶,3 000 m以下算平原地帶,3 000~5 800 m為高山地帶,5 800 m以上為特高海拔,是人類長期生存極限。西藏高原也是寒區(qū),對睡眠的影響起到雙重危害作用[6-7]。
在4000 m時,人的呼吸氣量大幅度增加到20%~100%,氧氣已經明顯不夠用,必須使勁呼吸和喘氣。在6 000 m時,肺泡內氧分壓已經降到40 mmHg,氧分壓降得很低,氧氣要從肺泡氣里彌散進入動脈血,主要是靠肺泡內氧分壓和動脈血氧分壓的壓力差,這個高度壓力差已降到7 mmHg,彌散有一定困難。高原反應的癥狀一般表現(xiàn)為:頭痛、失眠、氣短、胸悶、厭食、微燒、頭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現(xiàn)嘴唇和指尖發(fā)紫、嗜睡、精神亢奮、睡不著覺等不同的表現(xiàn);部分人因空氣干燥而出現(xiàn)皮膚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或積血塊等。青藏高原衰弱指數與睡眠監(jiān)測指標存在相關性[7-9]。
本研究結果顯示:青藏高原軍隊官兵睡眠障礙和睡眠疾病的發(fā)生率高,均較其他地區(qū)和軍種的軍隊官兵發(fā)生率高,尤其是失眠、睡眠不足綜合征、鼾癥、睡眠遺精癥、睡眠性頭痛、睡眠性呼吸急促癥、睡眠夢魘癥、睡眠不安腿綜合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睡眠肌痙攣綜合征等增多明顯[7,10]。青藏高原男性與女性官兵睡眠疾病比較在27個項目中,有12項女性與男性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
如何避免或減輕高原反應?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輕或重的高原反應,避免高原反應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許多的反應癥狀都是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對高原有恐懼心理,缺乏思想準備和戰(zhàn)勝高原決心的人,出現(xiàn)高原反應的機會就多;初到高原地區(qū),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不能做劇烈的體力勞動;不可暴飲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負擔;不要飲酒和吸煙;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維他命的食品;適量飲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涼感冒和消耗體力。
在去高原前,可服用一些緩解高原反應的藥品:提前10 d服用高原紅景天、高原安、西洋參含片、諾迪康膠囊(對緩解極度疲勞很有用)、百服寧(控制高原反應引起的頭痛)、速效救心丸、丹參丸、葡萄糖液等;適應酥油茶的可以多喝一些,對緩解高原反應也有一定的作用;采用階梯遞進與高原適應(習服)中的睡眠保障就是這一方法[7,11]。
青藏高原軍隊官兵部分是來自平原,進入青藏高原之前,要加強預防高原反應的宣傳教育和掌握應注意事項。高原反應是人體急進暴露于低壓低氧環(huán)境后產生的各種病理性反應,是高原地區(qū)獨有的常見病。近年來對青藏高原軍隊官兵的睡眠疾病的研究和防治也較重視。如果高原反應愈來愈重,特別是靜息時也十分明顯,應該立即吸氧,并到醫(yī)院就診,以防因“急性高原肺水腫”而造成不良后果。睡眠疾病和睡眠質量可影響部隊戰(zhàn)斗力,應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