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興
(西安科技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陜西西安 710054)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出臺后,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育人功能被賦予了更多內涵和期待; 指出不斷推進和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對于不斷增強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增強社會實踐的實效性,引導學生們回歸社會實踐本質,做到服務社會,鍛煉能力就成了高等教育管理者們所需要面對和亟待解決的問題[1]。西安科技大學大學生赴西部地區(qū)實踐團從實踐目的、團隊組建、調研課題、成果凝練、宣傳報道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和推敲論證,以此增強社會實踐的可行性和實效性。
幾年來隨著對社會實踐投入力度和關注程度不斷增大,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取得的成效也在不斷凸顯;一些院?;蛘邎F隊的社會實踐只是表面上的轟轟烈烈,在理論研究、長期規(guī)劃、成果凝練等方面缺少系統(tǒng)的規(guī)劃。但系統(tǒng)分析來看,當前學校組織以團隊為單位集中開展的大學生社會實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普遍問題。
一是形式化。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從學校層面和二級學院層面都有大量的人力和資金投入;但是,一些實踐團隊對社會實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社會實踐態(tài)度不端正;只是將社會實踐當成一項需要交差的任務去完成,過分注重活動形式和總結材料上,缺少實質性內容,進而也就脫離了實踐育人的本質。二是娛樂化。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初衷是引導學生走進鄉(xiāng)村、走進基層,通過在一線的學習來加深對學校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更多地了解社會,進而服務社會; 但有些實踐團隊因為認識不深或者是組織不當等原因,將走進一線的社會實踐做成了“鄉(xiāng)村體驗”和“景點參觀”,讓社會實踐的本質變了味[2]。三是隨意化。社會實踐是一個過程,但要想有好的實踐成果就必須要有精心的設計、全面的安排和深入的調研,然而一些團隊基于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實踐的錯誤觀念,前期不設計、中期不安排、后期不總結,就出現了實踐隨意化、想一出是一出的情況,無法有效保障社會實踐的實效性。
實踐目的決定實踐安排和實踐內容,也影響著實踐成效,明晰可行的實踐目的不僅能夠調動實踐隊員的積極性,有助于實踐開展; 而且有助于提升實踐內涵,凝練實踐成果。赴西部地區(qū)實踐團從實踐育人的實效性考慮,在解讀近年來國家不斷提倡的“一帶一路”倡議的前提下,結合學校本身地處絲綢之路起點西安的地緣優(yōu)勢、煤炭院校的學科優(yōu)勢和煤炭行業(yè)繼續(xù)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需求,基于絲綢之路沿線有扎根西部的學校校友、儲量豐富的煤礦資源、頗具規(guī)模的煤炭企業(yè)和博大精深的絲路文化而確定了該次社會實踐的目的,旨在以實踐為載體,引導新時代的大學生沿絲綢之路,走向西部、深入煤礦、走進一線。
在學生社會實踐過程中,實踐團隊的組建看似簡單,但卻蘊含大學問,一個好的實踐團隊要求指導教師有水平、實踐隊長有擔當、全體隊員有目標;團隊齊心協(xié)力有干勁,要杜絕自由散漫和很多“90 后”學生所謂的“佛系”思想。赴西部地區(qū)實踐團在組建團隊過程中就指導教師來說,包括了2017年度團中央全國社會實踐優(yōu)秀指導教師和國家級優(yōu)秀學生工作者,經驗豐富水平較高;就實踐隊員選拔而言,分宣傳、調研、撰稿等多個模塊進行選配。實踐團正是通過上述措施做到了人員分布合理、配備齊全、分工明確,保證了團隊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調研課題是整個團隊社會實踐的精髓所在,調研課題好不好最直觀的反映就是實踐成果夠不夠豐富、夠不夠深入;實踐影響能不能傳播。赴西部地區(qū)實踐團從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近期發(fā)布的《煤炭行業(yè)繼續(xù)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分析了我國煤炭行業(yè)目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仍然存在的一系列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該次實踐正是基于此確定了實踐調研課題,做到了符合行業(yè)實際需求和學校實際情況,這就讓學生對于煤炭行業(yè)的認識從書本走進了現實,也為后期成果總結、宣傳報道、基地建設奠定了基礎。
一次好的社會實踐活動離不開成果的支撐,實踐成果作為活動本身的一部分,要充分發(fā)揮其畫龍點睛的作用。赴西部地區(qū)實踐團為強化對相關行業(yè)領域實踐認知、了解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先后建立了4 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基地;了解了煤炭行業(yè)繼續(xù)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現狀,國家還將在淘汰煤炭落后產能的同時,繼續(xù)促進煤炭經濟平穩(wěn)運行[3];提出了在煤炭企業(yè)改革中高校和大學生該怎么做,要力爭在學習上實現創(chuàng)新,將來為企業(yè)發(fā)展注入創(chuàng)新思維和活力。當然,社會實踐的成果是多方面的,如學生個人的收獲和能力的提升、實踐報告的撰寫、實踐基地的創(chuàng)建等;只有做到了多方并促才真正達到了社會實踐效果。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離不開新聞,在凸顯宣傳報道工作重要性的同時,宣傳已成為一種學科,如何注重宣傳報道、做好宣傳工作也成了實踐團隊所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赴西部地區(qū)實踐團從新聞素材挖掘、角度選擇和文章撰稿等角度進行了專門學習和培訓,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團隊在中國青年網、中國網、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中國媒體新聞網等國家級媒體刊發(fā)新聞宣傳報道30 余篇。
實踐任務的完成不是工作執(zhí)行的最終結果,還要做好工作總結,積累經驗教訓,為以后的工作做好借鑒。實踐工作完成并不代表所有事情都完結了,高效的實踐團隊還會注重實踐的匯報總結,在這次實踐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克服了那些困難、用了什么方法解決問題等都是需要進行總結; 要正確地運用事后總結,不僅可以從錯誤和疏忽中學習,還能夠促使學生正確地思考、反思和歸納,在思考和歸納中獲得改善。
綜上所述,實踐的意義永不止步,學習永無止境。作為社會實踐團隊,必須從實踐的本質和意義入手,把握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克服社會實踐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進一步提升理論研究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工作創(chuàng)新能力,進一步提升成果凝練水平,真正發(fā)揮實踐育人的作用,讓團隊成員有所收獲、其他學生間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