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莉
(西安汽車科技職業(yè)學院,陜西西安 710038)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歷史使命,以及地位和作用進行闡述,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青年觀,領(lǐng)悟習近平的青年觀,在其青年觀視域下對當代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的培養(yǎng)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早在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就道明了青年在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毛澤東訪蘇期間,專程看望在蘇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并對青年寄予了厚望,他說:“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發(fā)達時期,青年就像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的身上。”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承載著民族復興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也高度重視青年在時代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盵1]“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2]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中國青年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黨領(lǐng)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事業(yè)中,以其獨有的青春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黨和國家做出貢獻。
1.2.1 勤學求真
人生的黃金時期在青年,青年時期學識基礎是否厚實,會影響甚至決定其一生。習總書記將青年的高校生活階段比作小麥的“灌漿期”,這一時期,“需要像海綿吸水一樣汲取知識,”注重知識體系的搭建。要“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這就要求青年學生要增強學習的緊迫感,將讀書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惜時如金、孜孜不倦地學習。
“勤學”不僅要從書本上學,更要從實踐中學。將學習、思考與實踐相結(jié)合,“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到的東西,不能停留在書本上,不能只裝在腦袋里,而應該落實到行動上,青年一代要學以致用、學用相長,“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做到躬身實踐,將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并且在實踐中檢驗知識的正確性,從而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1.2.2 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我們把創(chuàng)新作為引領(lǐng)發(fā)展的第一動力,而人才是創(chuàng)新的根基,是創(chuàng)新的核心要素,創(chuàng)新驅(qū)動實質(zhì)上是人才驅(qū)動。而“青年人朝氣蓬勃,是全社會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3]。他們朝氣蓬勃、思維活躍、精力充沛,樂于接受新鮮事物,這些品質(zhì)都賦予了青年一代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使命,這就要求青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解放思想,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
1.2.3 修德立身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品德是為人之本。青年時期是人生發(fā)展中一個極為重要的階段,能否走好這一人生道路,關(guān)鍵在于能否以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作指導。青年只有以高尚的品德做積淀,才能走得正、走得寬、走得遠。習近平強調(diào):青年既要志存高遠,又要錘煉高尚品格,才能引領(lǐng)社會風尚。青年一代應從自身內(nèi)省中提升道德修為,明辨是非、恪守正道。
現(xiàn)在的高校大學生多為“00 后”,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使其在理想信念上呈現(xiàn)多元化特點,整體來講,高職學生理想信念主流積極向上,但也存在問題。
第一,理想信念缺失。高職生理想信念的缺失是基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對自己的期望值較低,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甚至沒有學習目標,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不思進取;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使得原本奮斗的學生喪失理想信念。隨著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更多的高職生將注意力、精力都集中于手機、電腦上,而由于高職生的自制力相對較差,便會導致其沉迷網(wǎng)絡,長此以往,就會出現(xiàn)價值觀扭曲。
第二,理想信念功利化。在當今日益功利化的社會,越來越多的學生處于迷茫無聊的十字路口,部分高職生的理想越來越趨于現(xiàn)實功利化,甚至出現(xiàn)了理想就是有利就想的想法,他們注重自我發(fā)展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過分關(guān)注現(xiàn)實,疏離社會理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強調(diào)對青年一代理想信念的教育意義,他提出了“補鈣論”和“紐扣論”,肯定了理想信念的動力和指引作用。
2.2.1 理想信念:精神之“鈣”
習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理想信念對于青年的重要性。在紀念五四運動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關(guān)乎國家未來。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青年志存高遠,就能激發(fā)奮進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盵4]因此廣大青年要堅定自身理想信念,在理想信念中獲取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他形象地將理想信念比作精神之“鈣”,指出:“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會在風雨面前東搖西擺?!盵5]當代青年生長在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缺少對理想信念的正確認識,且受多元文化的滲透,使得部分學生存在著懶惰及嬌氣這樣的“軟骨病”,這便會阻礙他們的健康成長,影響其肩負其時代賦予他們的歷史使命。
2.2.2 理想信念:指引方向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yè)成敗。習近平用“紐扣論”闡述了理想信念的指引功能,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他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盵6]理想信念是青年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yǎng)成的前提,扣好、扣準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自我價值。相反,“第一粒扣子” 扣歪則會導致青年在成長成才中偏離正確的方向。然而,部分高職學生將自己的人生目標確定為吃喝玩樂,游戲人生,這種錯誤的人生觀就會導致嚴重的方向性問題。因此,高職生需以理想信念指引人生方向,將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大我之中,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
理想的實現(xiàn)并非是一帆風順的,習總書記指出:“人類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離不開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斗?!盵7]青年人生理想的實現(xiàn)會面臨困難和壓力,這就需要青年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奮斗精神來面對人生路途中的艱難險阻,使順境逆境都成為人生的財富而不是包袱。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對于高職學生理想信念的培養(yǎng),關(guān)鍵在于教師,尤其是思政教師,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guān)鍵課程,這便要求教師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導青年,做青年的引路人。在紀念五四運動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總書記指出:“青年要順利成長成才,就像幼苗需要精心培育,該培土時就要培土,該澆水時就要澆水,該施肥時就要施肥,該打藥時就要打藥,該整枝時就要整枝。”[8]教師在提升自身素質(zhì)和教學本領(lǐng)的同時,要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積極教育引導青年,當發(fā)現(xiàn)學生的第一??圩涌坼e時,要及時指出并幫助其糾正,耐心指導;當發(fā)現(xiàn)青年思想認識陷入困惑彷徨、人生抉擇處于十字路口時要給予鼓勵,以激勵學生樹立并堅定理想信念,推動其腳踏實地地走上更為廣闊的舞臺。
在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及貼近生活的教學內(nèi)容,通過身邊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理想、責任、人生和信念。
第一,通過講座、演講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高職院??梢匝垉?yōu)秀教師開展專門的講座,使學生在聽取講座的過程中受到啟示和鼓勵,從而堅定理想信念。
第二,加大實踐教學,使學生在參與中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教師要改變教學中滿堂灌的教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開設實踐課程,使學生通過親身參與體會獲得干,從而減少學習中的迷茫,明確自己的理想信念。
第三,通過校企合作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高職院校通過為學生提供到企業(yè)實踐的機會,引領(lǐng)學生感受企業(yè)文化,在校企合作的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因此,青年一代要自覺承擔責任,不忘初心,堅定理想信念,在學習與實踐中知行統(tǒng)一,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自己的青春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