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華
摘 要:大學生心理健康包含認知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等多個方面,是保證心理健康的驅動力和重要元素,旨在為大學生的未來生活與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受當前不同價值觀的沖擊與影響,引發(fā)了大學生適應能力、性格與情緒、網(wǎng)絡成癮、人際交往等多種心理問題,并引起教師、家長、社會的多方關注。結合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xiàn)狀以及心理學相關理論,可以將開展專業(yè)心理咨詢,加大心理健康知識宣傳,開設心理輔導課程等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解決的主要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路徑;人格完善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11-0162-03
對于人類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經(jīng)提出:“不僅身體沒有缺陷和疾病,人類還應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適應能力?!?1世紀是知識經(jīng)濟時代,人們的價值取向也從過去的單一化變?yōu)槎嘣?,這也引發(fā)了不同價值觀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對于身處不同價值觀中的大學生而言,其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發(fā)育成熟,缺乏應對社會問題和心理壓力的經(jīng)驗,很容易被錯誤的價值觀所引導,從而導致心理和行為上的偏差。教育部在《關于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特性,實現(xiàn)素質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蹦壳?,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開展的一項重要教育活動,旨在通過開導、啟發(fā)的方式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前,應充分了解大學生的思想活動以及身心特點,并構建科學、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以預防為主,開展符合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教育活動。
一、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家長、社會三方共同關注的問題,國家教育部也對此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明確提出培養(yǎng)大學生不僅要關注大學生的知識傳授,還要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大部分學校而言,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終是一道難題,過于抽象的講述以及枯燥的理論知識很難引起大學生的共鳴,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對于塑造大學生良好的品格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但目前一些學校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存在應付教學、散漫教學的問題,沒有構建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在這樣的情況下會嚴重損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使其容易受到不良價值觀的影響。所以,只有大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才能對其展開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保證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二)信息時代的需求
近些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網(wǎng)絡對于大學生的影響也在不斷擴大,大學生在頻繁接觸網(wǎng)絡的過程中將自身的精神世界寄托在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中,從而對現(xiàn)實世界漠不關心。網(wǎng)絡能夠使人們快速地獲取大量而豐富的信息,大學生在瀏覽信息的過程中,如果心理控制力不強,那么就會被不良信息所影響,從而對心理健康造成損害。如果網(wǎng)絡中的不良信息在大學生中間擴大到一定程度,那么就會使整個教育環(huán)境遭到破壞。因此,為了能夠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校和教師要從各個方面入手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增強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控制力,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三)醫(yī)學健康的需求
在醫(yī)學范疇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針對目標是具有心理健康疾病以及心理障礙的青少年大學生,通過建立科學的心理治療體系,從而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疾病根源,以預防為前提,對其展開心理咨詢和系統(tǒng)的治療方法。在面對外來風險和影響時,每位大學生的心理自我保護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強的大學生在面對高壓力時,往往能夠通過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疏導,理性支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減少安全事故的發(fā)生。而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大學生,其表現(xiàn)往往是難以想象的,很多大學生因為自卑心理、恐懼心理,導致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不善于通過語言描述來反映自己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需求;還有一些大學生自尊心、虛榮心較強,無法忍受自己落后于他人,過度想要展現(xiàn)自己,反而忽略了自我保護。因此,基于醫(yī)學健康的需求,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適應能力問題
青春期的大學生心理發(fā)育尚未成熟,適應周邊環(huán)境的能力較差,容易引發(fā)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性格的變化,大學生逐漸發(fā)現(xiàn)舊有的學習方式無法適應新的環(huán)境變化,從而引發(fā)心理矛盾和自我質疑,并且衍生出學習動力缺乏、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同時,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教師的更換、班集體的改變等都會給大學生的適應能力帶來一定的影響,使大學生不得不面對適應環(huán)境的壓力。
(二)性格與情緒問題
大學生的性格與情緒的形成與其成長環(huán)境和成長經(jīng)歷是分不開的。目前大多數(shù)大學生都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從小受到家長的萬般寵愛,普遍具有控制情緒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較差的特點,在處理問題時容易隨心所欲,不計后果。性格問題在心理健康方面屬于較為復雜的問題,大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包括孤僻、自卑、偏激、自閉等,這些大學生在處理日常問題時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要求,就會產(chǎn)生相應的情緒問題,如焦慮、膽怯、恐懼等,如很多大學生在面臨重大考試時就會產(chǎn)生緊張、焦慮的情緒,不僅影響自身的考試發(fā)揮,也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響。
(三)網(wǎng)絡成癮問題
目前,網(wǎng)絡成癮已成為大學生群體中常見的主要心理問題,其主要表現(xiàn)為在缺少外力作用下,自己毫無節(jié)制的過度上網(wǎng),沉迷網(wǎng)絡中的虛擬世界,最終危害身心健康。網(wǎng)絡成癮包括網(wǎng)絡色情、網(wǎng)絡交際以及網(wǎng)絡游戲成癮等,而大學生中波及范圍最廣的就是網(wǎng)絡游戲成癮。隨著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fā)展,幾乎每位大學生的家里都會配置電腦,而新興的各種時尚“網(wǎng)咖”也遍布大街小巷,這些都為大學生上網(wǎng)成癮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網(wǎng)絡成癮不僅嚴重危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還會影響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特別是近些年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因為網(wǎng)絡成癮而導致的青少年犯罪事件,如“沉迷游戲荒廢學業(yè)”“為了游戲充值而偷盜搶劫”“深陷網(wǎng)戀離家出走”等等,這些由于沉迷網(wǎng)絡而出現(xiàn)的悲劇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四)人際交往問題
每個人適應環(huán)境能力、價值觀、社會背景都不同,而人際交往的情況影響著每個人的工作、生活以及情緒??梢哉f,人際關系是人與社會建立關系的基礎。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發(fā)育日漸成熟,他們會逐漸衍生出各種心理需求,一方面迫切地想要與社會建立聯(lián)系,另一方面卻又缺乏適應社會和正確認識社會的能力,繼而發(fā)現(xiàn)心理需求與現(xiàn)實之間存在的隔閡與矛盾,這種心理不平衡會導致大學生引發(fā)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最明顯的就是人際交往障礙問題。當前,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叛逆、自私、任性成了他們特有的“標簽”,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這些大學生往往習慣了以自我需求為中心,缺乏替他人考慮的意識,我行我素,甚至出現(xiàn)不合群、疑心重、戒備心理強等問題,這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影響了正常的師生交往。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路徑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構建
基于發(fā)展觀的角度來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構建是建立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基礎上,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可以從縱向層次和橫向層次來劃分:
1.縱向層次
首先,教師應向大學生普及和介紹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識,使大學生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國外著名學者布魯納認為,任何學科之間都是相互融合、相互聯(lián)系的,只有掌握了學科中的潛在聯(lián)系,才能總結出有利于教學和學習的經(jīng)驗。所以,當大學生有意識地去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點時,才能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促使自己不斷地去嘗試有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活動。教師的灌輸和講授永遠沒有大學生主動學習更有效率,只有讓大學生學會自我學習,了解心理健康知識的存在,才能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辨別自己的心理障礙,減少心理問題發(fā)生的幾率。
其次,培養(yǎng)大學生掌握簡單可行的心理健康維護技能。構建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重點在于培養(yǎng)大學生如何能夠實現(xiàn)自我調控,只有大學生自己掌握了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才能夠在面臨困難時冷靜思考,做出正確的判斷;要教會大學生善于做到日常積累,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遇到問題善于思考;還要教會大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以及快速適應周邊環(huán)境,只有將自己融入社會和集體,才能使自我與社會建立聯(lián)系,以免產(chǎn)生人際交往障礙。
最后,教師應深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針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青春期的大學生容易為了達到自己的理想,容易思想偏激,忽視了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發(fā)展。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以“釋放壓力和緊張情緒”為主。例如,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對這樣的大學生要對其進行合理的心理引導,幫助其消除心理障礙,使其能夠自信陽光的成長。
2.橫向層次
首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應融入體育運動以及心理輔導等。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幫助大學生解除心理障礙,控制情緒,還應幫助大學生強身健體,只有擁有了身體健康才能與心理健康相互結合,避免出現(xiàn)焦慮、緊張、自卑等不良情緒。其次,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活化教學。當前是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時代,很多大學生沉迷于網(wǎng)絡世界,對現(xiàn)實人際關系的處理較差,無法正確看待自己的行為。對此,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就需要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融入一些生活片段,引導大學生正確的建立對自身的認知,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從而能夠客觀的看待自己的行為,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除此之外,由于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尚未發(fā)育成熟,在這個階段對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其個性發(fā)展和人格形成都還有一定的可塑性,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要秉持人人平等以及誠信守信的原則,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融入社會,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體系的構建
首先,針對實際情況開展符合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過程需要通過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幫助大學生提高對自身的認知,挖掘生理和心理潛能。心理健康教育實踐需要建立在完善的理論基礎上,同時還可以融入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和相關游戲等形式,提高大學生的參與熱情。例如可以讓大學生通過游泳競賽、跑步競賽等方式宣泄內心的壓力,或者通過瑜伽、舞蹈進行自我放松和自我調節(jié),這些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轉移大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大學生的思維走入誤區(qū),使其能夠有效維護自身心理健康。
其次,建立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心理健康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和大學生的長期堅持與配合,所以學校應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與變化進行詳細的記錄,為其建立心理檔案,以“個人”或“班級”為具體單位。心理健康教育檔案的內容主要包括大學生的基本情況、家庭背景、身體狀況、學習情況以及每次心理健康的評估結果等,建立心理健康檔案能夠幫助教師和學校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心理變化與心理特點,同時還可以為校方提供完善的心理健康資料,以便校方能夠“對癥下藥”,構建符合大學生特點的心理教育體系。
最后,通過多方面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第一,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大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因此與教師的關系最為親密。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消除大學生的緊張心理,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在遇到困難時也會積極尋求教師的幫助,所以加強師生聯(lián)系,增強大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第二,加強師師聯(lián)合。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又復雜的過程,并非獨立能夠完成的,需要多位教師和專業(yè)人員的緊密配合。所以在心理健康體系的建立中,需要教師與教師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針對大學生合理提出實踐經(jīng)驗和意見,通過共同努力構建出符合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第三,重視家校聯(lián)合。親子關系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是十分重要的,學校在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同時,也應該與家長建立家校協(xié)作,通過開展家長座談會的方式讓家長意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從而積極與學校保持互動和溝通,配合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除此之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還必須遵循標準化、科學化以及合理化的原則,將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切實落實到實踐活動中,這既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一部分,也是我國時代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
參考文獻:
〔1〕韓娜,尹堅勤.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2):148-151.
〔2〕何杰,李莎莎,付明星.高職學生手機成癮與心理健康自我控制及自尊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9,40(01):79-82.
〔3〕鐘麗平.基于心理安全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訓練探析——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訓練》[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8,28(12):165.
〔4〕趙萍,張彥軍,張倩,姜欣悅,徐斐.五年制護理專業(y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江蘇預防醫(yī)學,2018,29(06):649-652.
〔5〕陳耀龍.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37(10):89-91.
〔6〕楊明冬,強梅.某中職學校學生焦慮狀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校醫(yī),2018,32(09):670-672.
〔7〕孫文芳,王長生,趙明,王永亮.我國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元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8,45(22):4119-4125.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cludes many aspects such as normal cognition, emotional health and healthy will. It is the driving force and important element to ensure mental health, aiming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life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impact and influence of different values at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adaptability, personality and emotion, internet addicti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have been caused, and teachers, parents and society have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m.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psychology, the main paths for solving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o carry out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increase the propaganda of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and offer psychological guidance course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Path; Personality Perf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