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蘭溪市外國語中學 (郵編:321100)
筆者參加2019年金華市中考試題的命制工作,根據命題思路,整卷注重教與學的導向,實現(xiàn)關注核心素養(yǎng)、核心內容和教材知識的命題初衷,現(xiàn)將其中第10題的命題過程及思考整理成文,對如何考查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做一些有益探索.
將一張正方形紙片按如圖步驟①,②,沿虛線對折兩次,然后沿③中的虛線減去一個角,展開鋪平后的圖形是( )
A B C D
這是一道來源于浙教版教材八年級下冊第125頁《5.3正方形》中課后作業(yè)題的第1題,本題設計的意圖是:通過“折疊——剪去一個角——展開鋪平”的步驟,去判斷最終得到的圖形是什么形狀.要求學生在判斷時能看懂題目,兩次折疊的目的是什么?剪去的圖形是一個什么圖形?根據觀察圖形和動手操作,學生容易知道這兩條折痕的位置關系是垂直,剪去的一個角,展開的圖形是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即為菱形.所以剪去一個角后展開鋪平的圖形為正方形內含有一個菱形(非正方形),即選項C.2019年金華卷選擇題第10題選擇以它為背景,進行磨題.本文現(xiàn)呈現(xiàn)命制過程和思考,與同行交流.
本題是對書本上的習題進行改編,通過正方形EFGH的面積與正方形ABCD的面積之間的關系去求折痕FM的長.已知正方形ABCD邊長為4,故而通過方程、勾股定理等方法,從而求出折痕FM的長.
通過上述的解法,我們很容易求得FM的長.同時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不僅可以求得FM的長,也可以求EF的長.通過此題的求解,我們可以將試題中的問題進行一個簡單的變形:
通過對初稿的分析,現(xiàn)將問題改為求折痕FM與EF的比值.這不僅可以運用上題的解決方法,也可以運用這個變形中的變化關系進行求解,較上題相比有比較強數(shù)學味道!但同時對于折疊的本質屬性,沒有很好的呈現(xiàn),故而再進行一定的修改.
(3稿)將一張正方形紙片按如圖步驟,通過折疊得到圖④,再沿虛線剪去一個角,展開鋪平后得到圖⑤,若正方形EFGH與五邊形MCNGF的面積相等,則折痕FM與EF的長度之比是( )
此稿中明確說明FM、GN為折痕,能更清晰地說明由圖④到圖⑤的展開過程,避免了不一樣的“折疊——展開”方式,使學生在求解時能更清晰地理解正方形紙片的折疊、展開過程.同時將問題中的描述改為比例式,簡潔明了.
根據對題干的命制及對正方形紙片的折疊過程,產生了以下幾種求解方法,供大家參考:
解法2 根據紙片翻折的過程,易知圖中的四個五邊形全等.
因為正方形EFGH與五邊形MCNGF的面積相等,
解法3 連結OA交HE于點P.
因為正方形EFGH與五邊形MCNGF的面積相等,
解法4 連結PQ,
由于本題為選擇題第10題,是選擇題中的壓軸題,本身存在一定的難度,為了更好的區(qū)分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根據上述4種解題方法,結合學生的知識特點,設置如下幾個選項:
A、根據紙片翻折的過程,易知圖中的四個五邊形全等.
因為正方形EFGH與五邊形MCNGF的面積相等,而正方形EFGH分成4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所以五邊形AQEHR也可以分成面積相等的4個三角形(如圖),則
綜合以上的考慮,2019年金華卷第10題的命制過程就完成了,呈現(xiàn)給大家的就是一道完整的試題:
該試題的命制采用“選擇熟悉的圖形,改變試題的條件,探究折痕的比例”的方式,通過不斷嘗試,最終形成試題.本題主要考查正方形、三角形、勾股定理、全等圖形等相關知識.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試題有不同的理解,從而選擇不同的解題方法,能較好地考查學生的知識水平.
借用課本原題改編為中考試題,并非信手拈來,只要用心去尋找,很多中考試題都能找到它的來源.同時也對一線教師提出了一個要求:如何用好課本!根據中考的指向,教師需要對課本上的習題及例題從知識體系入手,加以梳理選擇,要做到選準選好,改造得當.同時在學生完成改造性的習題后,要讓學生總結并交流自己對原題與改編題之間的相似性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如何進行比較、推理,自覺應用類比方法解題.又有哪些思路可以異途同歸解答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教師改造命題的有效性”和“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統(tǒng)一性和雙贏.
嘗試在平時的命題中,加入自己的深入思考和頗有新意的想法來命題,不僅僅為了完成一個任務,而是從命題的目的和命題的反饋比較來汲取改進和優(yōu)化教學的養(yǎng)分,讓自己享受到“原創(chuàng)”的快樂的同時,也推動自己的教學前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