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艷華
摘要: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如火如荼的展開,其范圍之大、進展之快、效果之著,都是以前幾次課程改革不能達到的。這次課改促使人們對以往的教育觀進行反思和置疑。作為處在改革陣地前沿的教師,必須明確新課程改革所包涵的基本理念,切實在教學中貫徹這些理念,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片新天地,不讓課改成為一句空口號。大家都關心的是,新課改到底提倡了哪些新的教育理念?作為語文老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如何應對呢?本文就此發(fā)表一些個人的思考和看法。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理念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強調學生語文學習的結果,過于偏重結果性目標而忽視過程體驗性目標,致使語文教育教學偏離了正確的方向。老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課堂上一切活動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圍繞教材、教師轉,先教后學的教學機制,使得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這種傳統教育造就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下喪失了學的獨立性和獨立品格,自學能力低下。
語文教育是實施感性教育的有效載體,兒童青少年時期是感性素質開發(fā)和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通過語文教育應使學生的感性素質得以充分開發(fā)和培養(yǎng)。感性素質以“感”為基礎,感性是土壤,知識是種子,感性豐富,知識才具活力。兒童青少年時期擁有了豐富的感性素質,就奠定了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堅實基礎。語文教學中所強調的感受、感悟、體驗等,均非高級認知活動,但它們卻是通篇高級智力水平的必由之路。感性素質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的“操作平臺”,是兒童青少年由現實顯性狀態(tài)向未來潛隱性水平跳躍的“支撐點”。培養(yǎng)兒童青少年以感性素質為基礎的基本“生存能力”和未來的發(fā)展?jié)摿κ钦Z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發(fā)揮的重要功能。
鑒于新課程的教學思想和觀念極富有創(chuàng)見性,發(fā)展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在認真學習研究了新課程理論知識后,就把這些嶄新的教學觀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在實踐中,我重新認識課堂教學的性質與任務,重新認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任務與角色,并以此重新調整課堂教學的活動模式:
一、以學生為主體。大膽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
教師應以平等的心態(tài)創(chuàng)設輕松的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huán)境中自主學習。傳統的小學課堂,要求學生身子要坐直,雙手要放在桌上,發(fā)言要舉手,不準講話,正是這些課堂行為規(guī)范,給予學生巨大的壓抑和束縛,也造就了不平等的師生關系,所以教師要解開束縛,建立教學民主,增進師生情感的溝通,消除學生的心理重壓,教師要盡可能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群體中去,讓學生敢說、敢問、敢辯、敢寫,使他們在無拘束無壓力的課堂上自由地學習。
在課堂上,教師精講少講,讓每個學生主動學習,思考,操作和討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大組討論、學生執(zhí)教和情景表演等幾種教學組織形式。此外還根據具體的實際需要選擇和組合運用多種形式,從而擴大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有主動活動的空間,釋放每個學生的精神活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充分發(fā)揮出教學效益。
二、以多向互動合作為手段,積極嘗試自主學習途徑
多向互動合作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合作。生生互動合作和生師之間的互動合作。它是學生學習過程自主性發(fā)揮的獨特表現,正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多向互動合作策略正是在這種新教學觀指導下產生,發(fā)展的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提的問題成為教師的資源,從而實現多向互動合作,我注重讓學生提“兩種問題”的教學方法,使師生,生生和生師之間產生互動。這樣,教師不僅是教者,也是學者,思者和聽者,從而為多向互動合作教學策略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行多向互動時還應提倡生生之間兩兩互動或小組合作學習互動,包括組內異質的小組合作學習和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小組合作學習,合作的內容可以是互相檢查對方活動,互相表達自己的看法,互相討論問題解決,互相競賽鞏固認知,共同操作發(fā)現新知等。
三、以探究為目的,培養(yǎng)求異思維激發(fā)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語文教材有著豐富的內涵,答案并非只有一個,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要鼓勵學生啟迪智慧,換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導與眾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除此之外,對教師的講解,歡迎提出不同意見甚至反駁意見。學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這是他們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結果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一錘定音,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只要言之有理,我們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就建構主義的理論而言,學生學習所獲得的知識不是教師傳授的,而是學習者在創(chuàng)設的氛圍中,依靠一定的方法和教師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還獲得了情感的體驗。
把新課程理念運用于課堂教學中,關鍵要珍視學生獨特的理解,要讓學生自己珍視對教材,對問題等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要做到“三個不”“四個敢于”;不從眾,不唯書,不唯師,敢于否認教材,敢于否認古人、名人,敢于否認自我,同樣,也要敢于否認教師,以此培養(yǎng)求異思維,激發(fā)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不斷反思,總結經驗,努力開拓創(chuàng)新,扎扎實實搞好課改,為教育事業(yè)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