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云
一、同伴互助學習模式的理論基礎
20 世紀 90 年代,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同伴互助學習”(Peer—Assisted Learning,簡稱PAL)出現(xiàn)了。同伴互助學習理論在國外發(fā)展已近三十年,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及模式,名稱也不盡相同。同伴互助學習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有著科學的理論基礎,它首先體現(xiàn)了建構主義理論主張。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這里所提出的“合作學習”是一種具有時代精神的嶄新的教學思想。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實踐證明:單獨的行為參與不利于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只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思維交流,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素質(zhì)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將不同的知識加以交流、綜合、提高和應用,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如今,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越來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zhì),受到大家的青睞。長期以來,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更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把“小組合作學習”引到我們的語文課堂,并進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實踐探索發(fā)現(xiàn),同伴互助學習模式在學生群體中得到普遍認可。
二、同伴互助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
(一)利于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增強學習自信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fā);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fā)展思維的發(fā)散性、求異性。學生通過探索交流進行學習,真正成為了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同伴互助學習模式中的所有學生地位平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各抒己見的情況下都有機會成為彼此的老師。潛力生對學困生起到引導作用,使其錯誤觀點得以及時糾正。在同伴互助學習過程中,通過相互幫助,相互學習,每位小組成員能掌握未知的知識點還可以得到鼓勵和點評,而且在其他同伴的反饋中及時做出改善。
(二)利于形成互惠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精神
針對思想活躍、處在叛逆期的青少年學生群體,他們對于周邊同學認同度較高,由同輩群體以參與式的方法開展的話題,更利于他們接受。在平等的氛圍中,大家更容易敞開心扉,與他人交流自身困惑,分享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同伴互助合作學習模式通過將學生分成小組,增加了同伴間的互動機會,有利于激發(fā)大家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三)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小組合作學習能密切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協(xié)作的課堂氣氛,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間的討論與交流,某方面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幫助這方面學習差的學生,知識技能互補,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四)增強學生對語文的體驗和感悟
小組合作學習注重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用自己的經(jīng)驗來學習,使學生從自己的經(jīng)驗出發(fā),在合作中探索、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例如:在教《散步》一課時,我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和父母吃完晚飯后一起散步的畫面,再讓學生表演課文中的人物,親自參與和體驗,從而達到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語文對于學生而言,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充滿創(chuàng)造的具有生動情感的一門學科。
(五)形成正確的評價,培養(yǎng)良好品質(zhì)
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參與者不僅充分表現(xiàn)自我,而且在與他人相處中學會接受他人、欣賞他人、取長補短。在評價他人的同時,也接受他人的評價,有利于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
三、小組合作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
合作學習非常重要,但只有建立在個人努力的基礎上才能完成。在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決問題,這樣做就避免了只有好學生動口、動手,困難學生沒有獨立思考機會而直接從好學生中獲得信息的現(xiàn)象。合作學習要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思考、進步的機會。
(二)討論的內(nèi)容要有價值,避免走過場
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學生討論、合作學習有很多好處,但也不能因此而濫用合作。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要有一定的難度,有一定探究和討論的價值。無目的、無針對性、無必要性的小組合作,學生毫無興趣,甚至有時會趁機聊天,因此,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教材所要體現(xiàn)的新理念。
(三)要力戒合作學習的“假”與“浮”
我們在聽課時不難看到,有些課堂也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而且看似很熱鬧,可是學生討論才幾十秒,有的學生剛投入,有的學生還沒來得及闡明自己的觀點,教師就拍手叫停,這種假討論的現(xiàn)象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教師不能很好地駕馭課堂,讓學生漫無邊際地說下去,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種“浮躁”的討論也不可取。教師要始終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者和引導者,教給學生小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組合作的質(zhì)量。
四、結語
合作學習就是在實踐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和完善問題的過程,這正是翻譯活動的過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同伴互助學習可以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得到了鍛煉,團結合作精神與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能促進學生對本學科領域的積極態(tài)度和熱情,而且也激發(fā)了師生、生生之間心靈的碰撞,提高了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同伴互助學習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可能會出現(xiàn)流于形式。如何更加有效地在語文課堂上開展同伴互助學習,使其發(fā)揮更大的功效,仍然是一個十分重要而緊迫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