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小芹
摘 要: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不斷發(fā)展,21世紀的教育成了網絡、云背景下的教育。國家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投入,特別是電教化設備的更新和配置。各地農村中小學基本實現了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如何恰當地運用信息化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而高效的語文課堂,是當前語文教學的重點解決的問題,更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新目標、新挑戰(zhàn)。
關鍵詞:信息化 語文課堂
一、信息化教學拼音更輕松
漢語拼音為識字、學習普通話奠定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農村小學教師學歷低,又受方言影響,加之拼音學習枯燥乏味,又用抽象,如能合理運用信息化資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分辨能力和學習效率,更能讓學生從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樂之者”。比如學習z和zh。一個是平舌音,一個是翹舌音。學生發(fā)音總是分不清,有的甚至不會發(fā),怎么辦?筆者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讓學生了解發(fā)音器官的組成部分,然后再學習z與zh的發(fā)音部位的直觀圖及動畫發(fā)音效果。孩子們就能很清楚地看到發(fā)z時,舌尖伸平頂住上門齒,憋住氣流從窄縫中沖出。發(fā)zh時,舌尖翹起,頂住硬腭前部,然后稍放松,讓氣流從縫中擠出。教學中,筆者還經常讓學生跟著《暢言教學通》中的音頻來朗讀,不僅發(fā)音標準,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更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信息化教學寫字更規(guī)范
漢字是一種音、形、義相結合的符號系統(tǒng),同時,識字、寫字教學又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始終,也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更是我國文化教育的起點。因農村留守兒童較多,課外寫字無人監(jiān)督,所以我們只能利用課堂對學生進行練習,而傳統(tǒng)的識字寫字教學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指導學生書寫。通過Flash動畫效果展示漢字的書寫過程并及時給予評價,搭建形態(tài)與筆畫的變化關系。如教學“馬”字,先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動畫小視頻,了解從古至今“馬”字的發(fā)展演變,緊接著PPT出示正楷“馬”字,再通過Flash動畫一筆一畫地展示出來。教師鼓勵學生書寫體驗,書寫完畢后可讓學生拿著作品,通過投影展示,互相評價,這樣使學生在認識筆順的同時加深記憶,從而寫出規(guī)范漂亮
的字。
三、背景故事導入更精彩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背后隱藏著重要的背景故事,并且這些故事與課文內容的聯(lián)系還比較緊密,但我們的孩子知識面狹窄、閱讀量較少,如果故事深入講解,勢必會影響課堂教學進度。如果能恰當地使用短視頻和微課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更清楚,還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于理解課文將產生推動作用。如教學戰(zhàn)爭題材的《飛奪瀘定橋》《狼牙山五壯士》,歷史題材的《藺相如》《草船借箭》,名人傳性質的《回自己的祖國去》等,因為這些文課文內容距現實比較久遠,學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但利用信息化設備展現背景故事小視頻或在課中播放相關微課,不僅可以把學生帶入一定的背景環(huán)境中理解課文,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喜歡這樣的語文課堂,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獲得知識,更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情景再現,妙語連珠
新課標將口語交際以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和綜合性學習并列提出,充分體現了口語交際的重要性。農村孩子之間沒有完整、連貫地交流的環(huán)境,學習鍛煉的機會較少,如能恰當運用信息化教學,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意識。如教學一年級《春天在哪里》,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感受春天的美,課前,筆者帶著學生們在室外感受春天的美麗,并用相機留下美好的時刻。上課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春天的美景圖和我們的照片,再讓學生說一說春天在哪里?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精彩極了。交流討論之后,配上一些春天萬物復蘇的小視頻,逐漸引導學生的表達欲望,愿意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不斷地積累知識,靈活機智地聽話說話,文明禮貌地待人處事,為習作奠定基礎,積累素材。
五、巧用信息化,活力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閱讀是由及根本目的性的,要以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涵養(yǎng),引導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自由,更高效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真正讓學生喜歡語文課堂。而有時由于學生們沒有生活經歷,無法理解文本的描述。如教學老舍先生的《草原》,因我們的 學生都生活在山區(qū),從未見過真正的大草原,所以上課前我播放內蒙古大草原的幾幅畫面,讓學生邊欣賞畫面,邊交流大草原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從而揭示課題。這樣,學生的學習欲望就空前高漲,充分活力的學習老舍先生的這篇訪問記。
六、發(fā)信息提升寫作
小學生生活閱歷淺,知識面狹窄,生活經驗少,而我們農村的孩子更是積累少,也缺乏有效的說話、寫話的引導,這樣往往造成他們在寫作文時無話可說。如能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突破地域時空的限制,將人、事、物等,通過熟悉的圖畫、文字、聲音,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給學生提供鮮活生動的形象,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形象逼真,色彩鮮艷,動靜相生的教學情景。如在教學進行寫事的作文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參加學校運動會的情景。作文課上,學生一邊看錄像,一邊回憶當時的比賽情景,個個說得興高采烈,好像比賽還沒有結束,他們還在賽場一樣。當精彩激烈的畫面出現時,我會及時暫停,請同學們先仔細觀察運動員在場上的動作和表情,再做一做他們的動作,并把這些動作說出來。經歸納,教師還可以板書這些動詞,如倒、抓、拽、蹬等,緊接著啟發(fā)學生結合PPT展示,把這些動作再寫具體些,比如說是怎么拉是怎么拉的。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句子中加上一些修辭手法。通過屏幕上顯示雙手像鐵鉗似的,使勁抓住大麻繩,拼命向自己的方向拽。
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中的圖片、文字、聲音、色彩、動畫、幻燈的形式,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豐富學生的感知,使學生披文入境,視聽并舉,全身心地投入,真正創(chuàng)造了學生喜歡的語文課堂,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也使農村小學語文不再枯燥乏味,真正實現優(yōu)質資源均衡發(fā)展的目標。但要切記不能流于走形式主義,認為借助的媒體越多,表現得越花哨越好,所以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要講究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