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芳麗
【摘 要】目的:探討益生菌聯(lián)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效果。方法:在醫(yī)院2013年8月至2018年6月診治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選取50例作研究對象,均實行藥物治療:將單純采取美沙拉嗪治療者設為對照組(n=25),將采取益生菌聯(lián)合美沙拉嗪治療者設為研究組(n=25),就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復發(fā)率以及炎癥因子指標變化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①治療后,研究組CRP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t=21.200,P=0.000);②研究組有效率是96.00%高于對照組的68.00%(χ2=4.878,P=0.027);③研究組復發(fā)率0.00%低于對照組的24.00%(χ2=4.735,P=0.030)。結論:益生菌聯(lián)合美沙拉嗪用于潰瘍性結腸炎治療中的有效性、根治性效果突出,并有抗炎功效,可借鑒。
【關鍵詞】益生菌;美沙拉嗪;潰瘍性結腸炎;復發(fā)率;C-反應蛋白
文章編號:WHR2019094003
據(jù)報道[1],潰瘍性結腸炎發(fā)作與腸道菌群失調相關,使用益生菌治療可緩解病情。筆者擬采取美沙拉嗪聯(lián)合益生菌治療,以解決單獨采取常規(guī)藥物——水楊酸制劑治療效果有限的問題,但該思路是否正確,有待驗證。為此,筆者特開展本次分組對照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在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監(jiān)督下進行:納入潰瘍性結腸炎患者50例,納入時間:2013年8月至2018年6月。1)納入標準:①經腸鏡檢查和臨床癥狀分析等綜合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②臨床數(shù)據(jù)完整;③治療行為良好;2)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用藥過敏;②合并感染性腸炎、結腸癌、對水楊酸制劑過敏者。
將上述病例資料按治療方案不同分成對照組、研究組,均2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單純采取美沙拉嗪治療:男13例,女12例;年齡為35~67歲,平均年齡為(50.67±6.34)歲;病程是1個月~9年,平均病程是(3.97±0.12)年;研究組患者采取美沙拉嗪聯(lián)合益生菌治療:男12例,女13例;年齡為34~67歲,平均年齡為(50.97±6.28)歲;病程是2個月~9年,平均病程是(4.02±0.17)年;兩組病程、年齡、性別分布等均保護了同質性(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服用美沙拉嗪腸溶片(生產廠家:葵花藥業(yè)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0.25g×24s;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500148),每次1g,每日4次;
研究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按三餐服用雙歧三聯(lián)活菌(廠家:Toa Pharmaceutical Co;規(guī)格:200mg×12s;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60053)治療,每次400mg,每日3次;
兩組患者均堅持治療8周,隨意刪減用藥劑量、療程者,按出組處理。
1.3 觀察指標
1)參考《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及療效標準》[2],觀察患者體征、臨床癥狀變化,評估其治療有效率:①相關體征與癥狀消失,大便常規(guī)檢測為陰性,結腸鏡檢提示潰瘍愈合,視為顯效;②相關體征與癥狀好轉,大便常規(guī)檢測為乙型,結腸鏡檢顯示輕度炎癥,或者形成假息肉,視為有效;③體征、癥狀等均無變化,大便常規(guī)檢測為陽性,結腸鏡檢顯示有中重度炎癥。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人數(shù)×100%。
2)采取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患者治療前后C反應蛋白(CRP)水平;
3)統(tǒng)計各組患者復發(fā)率差異。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包處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差異表示為P<0.05,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CRP改善情況
治療前,兩組CRP指標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CRP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有效率對比情況
兩組患者均25例:研究組(顯效13例,有效11例,無效1例)有效率是96.00%(24/25),高于對照組(顯效7例,有效10例,無效8例)的68.00%(17/25),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78,P=0.027)。
2.3 復發(fā)率對比情況
兩組患者25例:研究組復發(fā)率是0.00%(0/25),低于對照組的24.00%(6/25),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735,P=0.030)。
3 討論
潰瘍性結腸炎作為一種發(fā)生于直腸和結腸部位的非特異性、慢性、炎癥反應性疾病,其發(fā)病機制、病因等均尚未能闡明,缺乏根治性治療方案[3]。目前,臨床上多采取水楊酸制劑、免疫制劑、糖皮質激素三類藥物治療,其中水楊酸制劑如美沙拉嗪等應用頻率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腸道炎癥病變,但療效有限,而激素、免疫制劑等副作用明顯,部分患者無法耐受,不宜長期使用,因而本病臨床治療難度較高。
當前,有研究認為,潰瘍性結腸炎發(fā)作可能和腸道菌群失調、腸道通透性增加、腸黏膜屏障能力削弱、異常免疫反應等有關[4]。腸道菌群失調是本病患者出現(xiàn)特征性免疫失調的始動因子,因而使用益生菌治療屬于新策略。已有研究證明[5],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期患者的腸黏膜表面存在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益生菌缺失情況,而革蘭氏陰性菌濃度增加,推測補充益生菌有一定治療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如下:1)有生物拮抗作用,與微生物病原體競爭患者腸黏膜上皮結合位點,幫助腸道維持優(yōu)勢菌群平衡狀態(tài);2)增強腸黏膜的防御能力;3)調節(jié)人體免疫能力,增強巨噬細胞吞噬致病菌,并抑制腸道內巨噬細胞釋放腫瘤炎癥因子-α等,發(fā)揮抗炎功效。CRP是反應人體炎癥水平的高敏感指標,而結果2.1提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CRP水平低于對照組,印證了上述分析,并凸顯了益生菌聯(lián)合美沙拉嗪在本病治療中的抗炎作用;同時,結果2.2和2.3提示,研究組治療有效率較高,復發(fā)率較低,則直觀體現(xiàn)了益生菌聯(lián)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有效性、根治性優(yōu)勢,推薦應用。
參考文獻
[1] 智建文,李華山,楊祎,等.美沙拉嗪腸溶片聯(lián)合中藥灌腸方治療濕熱內蘊型潰瘍性結腸炎療效評價[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7,42(09):1193-1195.
[2] 張慧田,周知然,雷云霞.益氣除濕法聯(lián)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觀察[J].西部中醫(yī)藥,2018,31(05):93-95.
[3] 費香勇.利濕和血湯輔助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炎癥免疫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7,26(06):1097-1099.
[4] 王威,周至軍.芍藥湯加減聯(lián)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7,24(03):239-242.
[5] 梁金仙.益生菌聯(lián)合美沙拉嗪治療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IL-23/IL-17炎癥軸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10):1434-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