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迪(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河南 鄭州 454000)
舞蹈作為一門世界性的、融匯了健身與美感的一項多功能體育項目,在一些高校中的教育手段卻仍然存在缺陷。許多高校對舞蹈專業(yè)的教育缺乏核心的文化內涵,而且傳統一概而論的教育方式越來越不適應未來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所以教學方案的改革行動需要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
舞蹈作為一門擁有悠久歷史的體育項目,一直受到諸多發(fā)達國家的重視,可是由于我國依然將教學重點放在文化教育與專業(yè)技術教育方面,像舞蹈這種文化體育類運動的熱度一直處于不慍不火的狀態(tài)。許多學生學習舞蹈只不過是為了找尋一條更容易通向就業(yè)的道路,有很少學生是真正因為全身心的熱愛這門藝術才選擇了這一條道路,導致這門學科普遍的學員內涵素質不高。而且目前普通高校中的教學依然過于理論化,像舞蹈這種主要注重實踐與練習的科目也讓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出現迷茫的境地。
然而現在的文化潮流一直在向著多元化包容化的形勢發(fā)展,而且健身與健康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重視。這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人接受并且能夠欣賞舞蹈這種藝術。而且在未來,由于舞蹈在包含了文化內涵的同時還能強身健體修繕體型,這門藝術形式必將被更多學生所選擇。
在當下,很多學生在普通高校內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混一張畢業(yè)證”。所以就選擇了看起來比較容易通過考試,從而能夠順利畢業(yè)的科目,而舞蹈就變成了許多類似學生的選擇。而且作為普通的高等學校,就業(yè)問題也一直是學生所頭疼的問題,每到了就業(yè)季就成為了學生的“發(fā)愁季”。所以,在許多師范類學校中,學生往往都會選擇畢業(yè)后成為教師,而且體育教師的工作相對清閑,所以與體育課程有關的舞蹈專業(yè)就成為了不錯的選擇。
另外一點原因就是在高中階段面對殘酷的高考壓力,許多學生都會選擇另外一種途徑考取一所大學,那就是藝術生的途徑。而這種途徑哪一科選擇的人越少競爭壓力也就越小,從而考取一所名校的概率也就越大。在國內一直是不慍不火的舞蹈專業(yè)就突然成為了許多學生的選擇。當這些學生升入了大學后,也只能別無選擇繼續(xù)這門專業(yè)的學習。但是他們起初學習的原因只是為了考取大學,一旦如愿以償,他們對這門專業(yè)的激情和熱度便會急劇減退。
綜上所述,在普通高校之內由于就業(yè)壓力和教學水平等問題,導致許多學生選擇這條道路都不是因為真心的喜愛這一項運動。這么一來不論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被投入的精力和重視程度都是遠遠不夠的。
不論是新課改還是高校教育體制改革,這些新的教育理念都要求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培養(yǎng),也就是學習舞蹈必須要領略舞蹈文化內涵的同時配合外在的練習。但是通過大數據的調查結果可以發(fā)現,諸多普通高校依然注重于對形體以及動作的教學,因為這些最能夠體現教學成果。雖然學生能否領會這門課程的核心內涵,無法體現在一段舞蹈表演的外在形體動作中,但是這樣的教學目的卻違背了教學最基本的理念。
在許多高校舉辦的一些舞蹈比賽中,都要考察學生的形體動作,可卻有很少高校會舉辦關于舞蹈文化內涵的比賽。確實作為一門以形體動作為主而且觀賞價值極高的美學科目,考察文化內涵似乎顯得很單調。但是如果沒有一門課程內涵素養(yǎng)的支撐,再優(yōu)美的形體動作也不過是空殼。如果一個學生能夠完美的表演薩爾薩舞,可他卻不知道這種舞蹈起源于古巴的融合舞蹈,體現的是舞者的率性發(fā)揮以及直線型藝術的美感,不管他髖、腰、臀和大腿這些身體部位扭動的如何到位,也始終難以達到人形合一、藝體合一的境界,始終只能表現出舞蹈文化的外在,卻感受不到這門藝術的內在素養(yǎng)。
由于國人對舞蹈這門藝術的重視程度向來不是很高,再加上這門專業(yè)藝術在國內僅有不到四十年的教育發(fā)展歷史,許多高校的教學方式還偏向于陳舊化。在其他發(fā)達國家,這門藝術一直處于受到高度重視的位置,所以教學方式以及投入的力度都比國內高得多。很多國外專家一直致力于開發(fā)研究出更新的教學手段,再加上西方舞蹈的流行程度很高,處于發(fā)源地的一些國家更能從藝術核心層面推動舞蹈行業(yè)教育的發(fā)展。相比很多發(fā)達國家來說,我國大部分高校只能對這些發(fā)源地國家的教育體系進行模仿,由于缺乏核心文化的支撐,很難做到自行開發(fā)新的教學方案。所以長久以來,我國舞蹈專業(yè)的教育科學性不足,教學內容陳舊等都是很嚴重的問題。
只注重外在的形體動作教育而忽視了文化內涵的重要性是我國諸多高校舞蹈教育的一大問題,所以不論在課程安排上還是考試考核的形式上,都應對舞蹈的文化內涵增添相應的重視程度。
比如,在教授一門舞蹈的同時為同學們講授相關的文化知識,讓同學們邊練習舞蹈動作邊體會這些動作所蘊含的情懷。老師在教授薩爾薩舞的同時可以先將這門舞蹈的內涵講授給學生,薩爾薩舞是表現夫妻情誼的一種舞蹈,各個動作可以表現出夫妻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在練習動作的同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將集資的舞伴想象成自己的丈夫或者妻子,并且在思維中模擬相應的舞蹈心境,這么一來便可以由內而外的表現出一門舞蹈的內涵。同學們在練習動作的同時有理論依據作為參考也不會迷失方向。
另一種方法就是增添對舞蹈文化方面的考核力度以及比賽重視程度,在期末考核時,首先要考核學生對一門舞蹈的理解深度,是否完全了解一門舞蹈背后的起源以及發(fā)展過程,舞蹈中的每個動作分別想要表達怎樣的心境。這些考核內容可以以試卷的形式展開,這些文化內涵可以不作為最終評分的決定性因素,但是一定要對考核起到影響作用,比如如果不通過文化考核的同學不可以參加接下來的形體動作考核。因為學生如果只能表演出動作卻不了解內涵,那么就只是在單純的根據記憶表演,而不是通過動作抒發(fā)情感表達心境。學??梢栽鎏黻P于舞蹈文化的比賽,這類比賽并不是比動作,而是以答題的形式比文化。這樣就會有更多學生重視關于舞蹈文化的學習,而不再是以往的“空殼教育”。
傳統的教育模式偏向于一體化和統一化,這一點在舞蹈的教育中很不符合舞蹈文化的內涵。舞蹈這門藝術需要根據不同性格的特點和身體素質表現不同的動作。所以,不同特點的學生與不同類別的舞蹈有著不一樣的契合度。
比如,線舞注重體現身體的線性美,而且舞伴之間沒有身體接觸,對于一些身體纖細線條優(yōu)美的學生,尤其是一些相對比較保守的同學最為合適,因為這種舞蹈不過度強調舞伴之間通過身體接觸進行搭配動作,更強調單人之間的表現。有許多舞蹈學生一旦與異性舞伴身體接觸可能就會產生抵觸感,這些比較內向的學生由于這種抵觸感難以發(fā)揮出優(yōu)美的搭配動作,所以比較保守和注重個人能力的學生選擇這一類舞蹈最為合適。而對于上文提到的薩爾薩舞,它表現的是兩性之間情感的變化,通過身體接觸展現出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有些動作狂妄灑脫,意在表現純情似火的男女感情,有些則嬌羞內斂,體現初涉情感的嬌柔之美。但是大多數動作都需要異性舞伴的身體配合,并且雙方在情感上要有所呼應,產生共鳴的作用,才得以表達出這種舞蹈的真諦。對這種舞蹈來說,一些情感經歷復雜而且相對外向的學生比較合適,但對于并不是很了解男女情感的學生,難以體會到作者在安排舞姿時所滲透在其中的復雜情感,自然無法表達出舞蹈的內涵。最重要的是一些學生比較內斂,在情感上很難與異性舞伴產生共鳴,一旦缺少了這種情感的相互搭配,這種舞蹈便失去了最根本的表達意義。
所以在舞蹈教學中,唯有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才有更高的可能培養(yǎng)出精英人才。
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帶領學生實地體驗各種舞蹈的文化精髓,那么對同學們領略各種舞蹈內涵就會有很大幫助。
比如,在學習國內各種不同民族的舞蹈時,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體驗舞蹈想要表達出的民族所獨特具有的情懷。在學習花傘舞時,不妨帶領學生到江南體驗那種細雨連綿的當地特色,以及女性撐著花傘走在江南美景中所展現出的人景合一的獨特優(yōu)美風格。
有了這些實地體驗舞蹈文化內涵的機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慢慢建立強大的素養(yǎng)支撐,從而可以更加順利的學習形體動作。
由于上文所述種種原因,我國普通高校中的體育專業(yè)舞蹈教學依然存在著需要改革提高的方面,比如教學內容的陳舊、師生雙方的重視程度不足、缺乏舞蹈內涵的教育等。面對這些問題,各類高校需要提高對舞蹈文化核心內涵教育的重視程度,同時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有特點的展開教學。才能提高我國舞蹈專業(yè)教育的水平,培養(yǎng)出更多這方面的精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