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利(貴州醫(yī)科大學 貴州 貴安 550023)
自進入21世紀以來,在社會經濟穩(wěn)健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人均生活水平持續(xù)提高且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促使健康問題得到越來越多城市居民的關注及重視,紛紛步入戶外運動潮流之中。高校學生作為運動潮流的主要參與者及核心推動者,其認知水平及理解能力與戶外運動長遠發(fā)展間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與其他社會人群相比,高校學生業(yè)務時間相對充足,廣泛參與各項戶外運動能增強其自身機體素質,真正意義上做到陶冶情操及鍛煉身體,最終保證體育教學效果。近年來,深受戶外運動小范圍普及的影響,每周體育教學期間組織戶外運動逐步成為高校學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如何實現(xiàn)戶外運動有效滲透,是高校體育教師所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鑒于此,本文針對大學體育教學中戶外運動滲透思考的研究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一般說來,現(xiàn)代化教育立足于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而體育教學中體現(xiàn)為以學生為本兼顧教學人性化及個性化的需求。相較于其他類型運動,戶外運動期間學生必須接受高強度的體能訓練,滿足運動參與廣泛性的要求,真正意義上做到增強身體素質及鍛煉個人意志。同時,戶外運動項目類型相對豐富,促使體育教學不再停留于“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單一形式,向學生提供積極探索的機會,甚至于自我探索期間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全面展現(xiàn)學生學習潛能。此外,戶外運動期間學生廣泛參與大量的集體活動,能幫助學生樹立通力合作的學習意識,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符合現(xiàn)代化教育的要求。
由于傳統(tǒng)體育課程以體能訓練為主要內容,具有較大的局限性,普遍忽略關注學生心理層面問題,無法培養(yǎng)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即便近幾年來高等院校體育教學模式有所改革有所創(chuàng)新,但是其教學場地仍集中于校園內部,難以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作為新型運動項目之一,戶外運動項目豐富且挑戰(zhàn)性較強,而體育教學滲透戶外運動能滿足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真正意義上做到貼合學生實際生活,實現(xiàn)自然、社會及學校三者緊密結合中發(fā)展自身個性的目標。此外,戶外運動以融合社會及融合自然為核心理念,擺脫長期以來體育教學模式的局限,促使大學體育教學體系趨向健全,推動現(xiàn)代化課程改革步伐。
受戶外運動自身技術性較強的影響,學生廣泛參與期間能快速掌握相應的技巧技能,大大增強自身分析判斷能力,例如:學生能結合環(huán)境變化的具體情況迅速作出正確反應預防出現(xiàn)傷害事件,真正意義上做到鍛煉學生意志力,面對困難時能冷靜分析切實解決現(xiàn)存問題。同時,戶外運動中包含個體獨立行動及集體團隊行動,應用于體育教學時能發(fā)展學生個體個性,大大增強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及溝通交流能力,拉近學生與學生間感情。此外,我國大多數(shù)高校學生深受就業(yè)壓力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方面問題,而廣泛參與戶外運動能幫助學生接觸自然放松身心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大大增強體育教學實效性。
從目前我國大學體育戶外運動教學水平來看,深受教學起步晚及專業(yè)性較差等因素的影響,大多數(shù)高等院校體育教師數(shù)量配置不足且綜合素質水平相對低下,呈現(xiàn)出師資力量薄弱的局面,直接影響總體教學效果。與其他類型運動相比,戶外運動具有危險性、復雜性及技術性等鮮明特點,對于體育教師任職要求也更為嚴格,一旦體育教師不具備專業(yè)執(zhí)教資格或對于戶外運動安全保障方面認知不夠充分則存在著引發(fā)教學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無法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難以完成最終教學目標及教學任務。此外,短時間培養(yǎng)專業(yè)戶外運動教師的難度較大,一定程度上阻礙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進程。
戶外運動具備較強的挑戰(zhàn)性及刺激性,無法沿用傳統(tǒng)教學形式,但是深受經費投入不足、場地過于狹窄及師資力量薄弱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多數(shù)高等院校體育教學組織戶外運動時往往局限于校內環(huán)境,以俱樂部或選項課程為參與形式。同時,大部分體育課程往往傾向于講解運動相關理論知識,其教學內容相對單一且教學方法過于乏味,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無法拓展學生學習視野增強其學習能力。即便少部分高校開設相應的實踐課程,但是仍集中于校內環(huán)境,主張學生練習簡單的路線分析及負重奔跑,而戶外運動自身實踐性較強,無法脫離實踐層面與理論層面相互配合及相互支持。
不同于傳統(tǒng)體育項目,戶外運動教學需要耗費大量的經費開支,往往來源于高校及學生2個方面,例如:以高校方面為例師資培訓、器材購置保養(yǎng)及場地購置建設維護等。由于學生所處的家庭條件不同其經濟能力也存在著明顯差異性,學生自身往往不具備經濟收入,無法支持學生廣泛參與戶外運動,并且教育部門、社會機構及家長自身對于戶外運動認知不夠全面充分,一旦難以保證戶外運動的安全性則大大加劇戶外運動的推廣難度。此外,戶外運動對于場地要求相對嚴格,大多數(shù)運動項目無法脫離戶外場地的支持,一定程度上阻礙戶外運動廣泛普及。
大學體育戶外運動教學安全問題的產生原因相對復雜,與學生自身及環(huán)境制約間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其中,深受大學生身心特點的影響,部分學生于教學活動過程中過于追求刺激及挑戰(zhàn),忽略運動自身危險性及威脅性,一旦自身體質及戶外運動經驗不足則無法正確認識自身能力,造成安全事故頻頻發(fā)生。外界自然環(huán)境瞬息萬變,大學生應對處理不得當時存在引發(fā)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特別是社會環(huán)境中摻雜大量風險因素,例如:與人交際交往期間埋下安全風險。同時,我國大多數(shù)高等院校傾向于校內空地組織戶外運動,其空間占地面積狹小且器材設施不夠健全,不符合戶外運動的開展要求。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高等院校秉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通過購買意外傷害險等方法轉嫁參與戶外運動師生的風險,提前做好教學活動準備工作,特別是設計訓練項目期間綜合考慮潛在的安全隱患,選擇適宜的運動場地及運動區(qū)域,盡可能開展實地調研,定期組織安全檢查工作,保證所有參與戶外運動師生的安全。同時,全面統(tǒng)計所有學生的詳細信息,設置安全監(jiān)督員合理安排各項具體事項,向學生全面介紹戶外運動可能遭遇的風險評估其自身問題應對能力,積極開展安全預防教育,便于及時解除可能遭遇的風險事故,充分發(fā)揮安全監(jiān)督員的作用,實時關注學生的生命體征及運動表現(xiàn)。
通常情況下,師資方面問題無法脫離打造專業(yè)化教師隊伍的支持。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高等院校密切聯(lián)系戶外運動專業(yè)團隊,通過招聘或引進專業(yè)人才等方法組織與戶外運動相關的公開課或講座增強體育教職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真正意義上做到積累知識及強化認識,鼓勵體育教師廣泛交流自身培訓成果,力求相互學習及共同進步,為教師提供親身參與戶外運動的條件及機會,不斷積累自身工作經驗。待培訓結束后不得固步自封,持續(xù)更新自身理論知識體系,積極參與戶外運動,促使自身具備設計戶外運動課程的能力,實現(xiàn)身體力行的目標,成為學生戶外運動的最佳范本,幫助學生切身感受戶外運動的魅力。
即便戶外運動項目類型相對多樣,但是其教學形式及教學方法較為單一,直接影響總體教學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立足于理論方面教學,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突出運動項目的特點及特色,結合具體情況設計教學流程,例如:播放教學課件向學生介紹戶外運動的流程,利用動畫演示詳細解說戶外運動的相關賽事,有助于深化學生印象,再鼓勵學生廣泛參與討論,指導學生以自身興趣為出發(fā)點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促使學生時刻保持新鮮的參與感,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此外,充分利用校園內外的人工環(huán)境及自然環(huán)境,強化院校自身各個系間聯(lián)系,甚至是與其他學?;蛏鐣C構間聯(lián)系,不斷豐富學生體育戶外運動教學的參與形式。
通過本文探究,認識到將戶外運動與大學體育教學相結合,不止拓展學生體育學習的空間及視野,更全面展現(xiàn)體育課程的功能及價值,對于深化高等院校體育教學改革進程具有不可比擬的推動作用。然而,從目前我國大學體育教學水平來看,仍存在著較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成本投入不足、場地設施不全、教學方法單一、師資力量薄弱及難以保證教學安全等,一定程度上影響戶外運動教學效果。因此,體育教師秉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工作原則,加大對于滲透戶外運動的重視程度,持續(xù)深化戶外運動的認知,靈活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大大增強戶外運動的實效性,為推動高等院校體育課程改革進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