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菊
(梧州市衛(wèi)生學校,廣西 梧州 543000)
護理學基礎是對各??坪透飨到y(tǒng)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群進行的具有共性的生活護理和技術護理服務的一門學科[1],是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護理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核心課程,它包括護理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能,是連接臨床工作的重要橋梁。護理操作技能是本課程重要的教學內容,如何結合學生特點,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教學設計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標準化病人在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的應用已是護理教學改革趨勢。因此,應積極探索標準化病人運用于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最優(yōu)的教學設計方案,不斷提高實訓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技能操作水平和應變能力,培養(yǎng)高素質護理技能型人才。
“輸液泵輸液法”是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以這一實訓教學內容為例,對標準化病人應用于護理學基礎課程的實訓教學設計進行探索。
輸液泵輸液法是護理學基礎中重要的操作技能,臨床上常用于需嚴格控制輸液速度的病人,是治療與搶救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2],學好本課將為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基礎。因此,作為一名護理人員必須掌握輸液泵輸液法,此內容也是教學中要求重點學習和掌握的內容。為使學生能較好掌握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應用標準化病人與案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等進行授課,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加強課堂實踐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輸液泵輸液法的目的、操作流程、故障報警原因及處理方法,能正確完成輸液泵輸液法操作。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課前自主練習,參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學活動學習輸液泵輸液法相關知識,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能與病人有效溝通,關心愛護病人,培養(yǎng)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構建良好的職業(yè)情感和職業(yè)道德。
(1)教學重點:輸液泵輸液法的操作要點。
(2)教學難點:常見輸液故障報警原因及處理方法。
(1)學生課前觀看《靜脈留置針輸液法》《靜脈輸液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輸液泵使用方法》《輸液泵輸液法》《輸液故障報警原因及處理方法》等教學視頻、微課,分組自主練習輸液泵輸液法,并拍攝練習視頻發(fā)給教師。教師通過觀看學生練習視頻,總結需在課堂上幫助學生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
(2)案例分析:通過展示需嚴格控制輸液速度采用輸液泵輸液法的案例,課堂通過提問等方式了解學生對輸液泵輸液法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
(3)教師演示操作要點及糾正學生課前練習存在的錯誤手法等。
(4)學生兩兩一組互相扮演護士和患者進行練習、相互糾錯,教師抽查學生回示,最后點評總結。
(5)分組探究常見輸液故障報警原因及處理方法,通過對常見輸液故障報警原因及處理方法的實踐和檢驗,讓學生認識常見輸液故障報警原因,并掌握正確的處理方法。
(1)本次課授課對象是護理專業(yè)二年級學生。二年級學生已學習了大部分護理學基礎這門課程的內容,已具有了一定的護理學基礎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學習了靜脈留置針輸液法相關理論知識,并認識到輸液泵輸液法在今后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2)中職學生的特點是理解和接受理論知識能力較差,但形象思維較為活躍,模仿能力也較強,對實踐操作比較有興趣,不喜歡滿堂灌的理論講授式學習,因此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
(3)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學生喜歡玩手機,喜歡通過網(wǎng)絡接受各種資訊信息,因此課前布置學生觀看教師上傳班級QQ群的輸液泵使用方法、輸液泵輸液法視頻和微課,并自行練習,同時用手機拍攝自主練習視頻發(fā)給教師。
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以行動導向教學法為主,如任務驅動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等。為更好地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合理使用信息技術,包括網(wǎng)絡資源、規(guī)范化視頻和糾錯視頻、微課等,將課本知識形象化、具體化,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體現(xiàn)“做中學、做中教”,以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
(1)課前自學新知:課前1周。
①教學內容:布置學生復習靜脈留置針輸液法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靜脈輸液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布置學生觀看輸液泵使用方法、輸液泵輸液法、輸液故障報警原因及處理方法的視頻和微課,自主練習輸液泵輸液法并拍攝視頻發(fā)給教師。
②教師活動:布置學生復習靜脈留置針輸液法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靜脈輸液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布置學生繪制輸液泵輸液法的操作流程圖;上傳輸液泵使用方法、輸液泵輸液法、輸液故障報警原因及處理方法的視頻、微課到班級QQ群,布置學生觀看并要求學生自主練習,同時用手機拍攝視頻發(fā)給教師。
③學生活動:觀看操作視頻、微課;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小組6~8人)到操作室兩兩互相配合自主練習并拍攝視頻發(fā)給教師。
④設計意圖:讓學生溫故知新,使新課順利進行;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制作操作流程圖,利于學生自主探究;課前播放操作視頻,讓學生對規(guī)范的操作程序形成感性認識;課前學生自主練習并拍攝視頻發(fā)給教師,教師找出需在課堂上重點解決的問題;小組學習,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
(2)課中內化新知:90分鐘。
①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案例導入,引出新課(5分鐘)。
案例內容:病人,男,57歲,有心絞痛史3年,近兩周來發(fā)作頻繁,每次發(fā)作疼痛程度較前加重。晚8點飽餐后看足球比賽,突感左胸劇烈壓榨樣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肢內側放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3片,疼痛無緩解,并持續(xù)約1小時,急診入院。心電圖檢查示:V1~V5導聯(lián)可見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初步診斷該病人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根據(jù)醫(yī)囑靜滴硝酸甘油。提問:該病人靜滴硝酸甘油,需嚴格控制輸液速度,臨床上采取何種方法可以準確控制病人輸液速度?何為靜脈輸液泵?如何使用?如何正確完成輸液泵輸液法?
教師活動:展示案例,提問學生,引導學生思考,解說本次課內容在臨床應用的意義,并引出本次課的學習目標。
學生活動:看教學案例展示,思考并回答相關問題。
設計意圖:首先由情景案例引入新課,使教學貼近臨床,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其次對學生進行提問,了解學生自主學習效果,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使學生有疑惑、有思考、有收獲。
②教學環(huán)節(jié)二:展示作品,總結糾錯(10分鐘)。
教學內容:選取學生課前自主練習拍攝的視頻,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操作規(guī)范及操作錯誤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通過投影儀播放給學生觀看并糾錯,教師同步講解和演示操作要點、重點,如輸液泵輸液管道的正確安裝、輸液容量及速度的設定與調節(jié)。
教師活動:根據(jù)學生上交的自主練習操作視頻,總結具有代表性的操作規(guī)范及錯誤的視頻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播放,肯定學生的成績,總結錯誤原因,并糾錯,同步講解和演示操作要點、重點。
學生活動:學生觀看、思考并提出疑惑。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學生操作規(guī)范視頻,肯定學生自主學習成績,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播放學生操作錯誤的視頻環(huán)節(jié),也是課堂上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并采取點評與演示同步教學,使技能難點得以突破,實現(xiàn)理實一體化教學。
③教學環(huán)節(jié)三:互換角色,分組練習(40分鐘)。
教學內容:學生兩人為一組,分別扮演護士和病人,按照操作流程完成輸液泵輸液法操作,同時每組學生發(fā)放模擬手臂一只。每組學生互換角色完成練習,同時體驗角色情感。教師用手機抓拍學生的錯誤操作,并上傳雨課堂公眾號讓學生糾錯。
教師活動:巡回指導學生練習操作,并用手機抓拍學生的錯誤操作,上傳圖像,讓學生自己找出錯誤的地方并及時糾正。
學生活動:首先每兩名學生為一小組,分別扮演護士和病人,并通過角色交換,進行實際操作練習,出現(xiàn)疑難點無法解決時,請教教師。認真觀察教師上傳的圖像,找出錯誤之處并糾正。
設計意圖:通過角色扮演分組練習,增強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真實地體驗護士角色,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及護患溝通能力;抓拍學生練習中的錯誤圖片,用于對學生操作練習的分析、糾錯和評價。
④教學環(huán)節(jié)四:標準化病人模仿演示,進行效果檢測(15分鐘)。
教學內容:選取兩位學生分別扮演護士和病人進行輸液泵輸液法的操作回示,并根據(jù)案例創(chuàng)設情境,其余學生在旁觀看并根據(jù)評分標準進行評分上交教師。其中扮演病人的學生課前通過了標準化病人培訓,能較好地模仿病人進行表演。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點評、互動糾錯,同時進行同步錄播,便于點評和回放。
教師活動:對抽查學生輸液泵輸液法的操作情況做總結,進行釋疑。
學生活動:操作回示,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分析、點評,互動糾錯。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回示、多發(fā)言,多提問,以此增加師生互動,發(fā)散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鍛煉其綜合素質。
⑤教學環(huán)節(jié)五:標準化病人模仿故障報警,進行實踐探究(15分鐘)。
教學內容:探究4種輸液故障報警原因及故障處理方法:即輸液泵氣泡報警、管路堵塞報警、電池低壓報警、開門報警。
教師活動:分發(fā)任務,講解探究方法。
學生活動:每小組學生根據(jù)所領取的任務進行操作探究,同時根據(jù)任務創(chuàng)設情境,結束后匯報探究情況。同組人員負責拍攝本組的探究過程視頻,上傳班級QQ群回放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實踐探究4種輸液故障報警原因及處理方法,讓學生認識故障并掌握正確的處理方法,以利于學生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
⑥教學環(huán)節(jié)六:課堂小結,目標檢測(5分鐘)。
教學內容:總結本次課的學習重點、難點內容;結合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要求,進行目標檢測,通過雨課堂公眾號上傳測驗題。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回顧本次課內容,小結本次課重點、難點;展示目標檢測題,組織答題,評價教學效果。
學生活動:與教師一起回顧、消化本次課學習要點,通過手機進入雨課堂公眾號完成目標檢測題。
設計意圖:通過對知識的回顧及目標檢測題練習,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3)課后鞏固新知:課后1周。
教學內容:課后練習:課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位學生自行組合練習輸液泵輸液法兩次以上,下次實訓課每個學習小組抽考兩位學生,平均成績計為本組學生的平時成績。課后實踐探究:除課堂上已學習的之外,還有哪些輸液泵報警的原因,并探究故障處理方法,各小組匯報探究情況。
教師活動:教師布置課后作業(yè),提出要求。
學生活動:將練習和探究情況通過手機拍照上傳班級QQ群,師生以QQ群為交流平臺進行互動、指導、評分。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練習和探究,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延伸;通過布置下節(jié)課抽考,督促學生完成課后練習。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課前布置學生觀看操作視頻、微課,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2)導入案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情景案例提問、回顧相關知識,引入新課,使教學貼近臨床,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3)注重探究,應用標準化病人進行實踐檢測。新課內容教學通過教師講解、演示操作要點及學生互換角色分組練習。選取兩位學生回示,其中扮演病人的學生課前進行了標準化病人培訓并能較好模仿病人進行演示。學生分組實踐探究4種常見輸液故障報警原因及處理方法,模仿標準化病人進行演示探究。
(4)以行動導向教學法為主,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本次課教學目標制訂恰當,教學重難點突出,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以行動導向教學法為主。在重教法的同時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運用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問題探究法等,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整個過程要求學生積極參與,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后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自行查閱資料完成,增強自主學習及拓寬知識面。
(5)學生對教學效果評價良好。從學生上課的氣氛、掌握知識和技能程度可以看出本次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且課后調查學生對教學效果滿意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