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瓊,淮南市重競技運動中心
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國的未來,其健康狀況和身體素質水平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根據(jù)大量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呈現(xiàn)出不斷下降的趨勢,尤其是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也在不斷的上升,目前,青少年的健康問題已經由過去的營養(yǎng)不良轉變?yōu)榱藸I養(yǎng)過剩,因此,加強國民體質鍛煉,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已是刻不容緩。
2.1 可塑性高。青少年正處于身體的快速發(fā)育年齡段,其身體機能正在由少年時期的不成熟狀態(tài)逐漸的發(fā)育完善,在這一階段內,青少年的骨骼和身體的各個器官都具有極高的可塑性,在該階段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為身體打好基礎,將顯著提高青少年成年后的身體素質;反之,若在該階段養(yǎng)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缺乏鍛煉,則同樣會對成年以后形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2.2 差異性。年齡相同的情況下,一般女孩發(fā)育較快。男孩的身體素質發(fā)育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7~15歲,為快速增長期;第二階段為16~20歲,這一階段是緩慢增長階段;第三階段為21~25歲,是人一生中的發(fā)育高分期,且發(fā)育平穩(wěn)。女孩的素質發(fā)育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7~12歲,為快速增長階段;第二階段為13~16歲,有相當一部分女孩的素質呈停滯狀態(tài);第三階段為17-20歲,是一個緩慢增長階段;第四階段為21~25歲,身體素質發(fā)育趨于穩(wěn)定。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男女青少年在成長發(fā)育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差異,且同性群體中由于家庭環(huán)境和遺傳因素等原因,同樣會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
3.1 青少年身體素質的重要性。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為“一種身體上、精神上的完全平衡狀態(tài)”。通過該定義可以發(fā)現(xiàn),目前主流的看法是結合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共建青少年的健康機體。而身體素質無疑是心理素質的基礎與前提。青少年幾乎全部處于繁重的學習時期,在該階段若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為依靠,則很容易陷入到萎靡不振、精神倦怠的不良狀態(tài)中,久而久之自然會對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干擾,甚至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最終不僅使得學生成績下降,更會導致學生身體素質全面退化,影響到孩子一生的健康。
3.2 青少年群體身體素質現(xiàn)狀。近年來,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明顯下降,這已經成為公認的事實,在各地的報導中,青少年在運動或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身體多病、易暈厥、近視等現(xiàn)象已經屢見不鮮。據(jù)文獻[3]中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我國高中剛入學的青少年的一般健康水平僅僅約50%左右,而在高中畢業(yè)時健康人群比例則下降至24.6%左右,不健康或亞健康青少年人群規(guī)模增長顯著,而在對近視、遠視的相關調查中,剛入學學生視力有問題的占46.69%,畢業(yè)時則增加到了74.20%
4.1 教育模式的影響
我國長久以來在教育模式方面過于偏重應試教育,這導致了大多數(shù)的中小學 “重智育、輕體育”教育特點,在青少年身體成長發(fā)育的黃金階段忽視了對身體素質的鍛煉與培養(yǎng)。在很多中小學體育課程的建設方面,學校領導往往不能充分重視,管理也不夠嚴格,導致體育課教學流于形式,走走過場,這自然也對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yǎng)形成了負面影響;有些中小學因土地資源緊張而導致操場面積狹小甚至沒有響應的鍛煉場地,在這種情況下,體育課的正常開設自然無從談起,這也進一步削弱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其鍛煉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多數(shù)家長也只重視試卷分數(shù),熱衷于帶孩子參加各種輔導班,占用了學生大部分的課余時間,認為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孩子活潑愛動的天性也逐漸被大量的試題和作業(yè)消磨殆盡,在成長過程中也就逐漸失去了體育鍛煉的意識,再加上睡眠時間也因為大量的課后作業(yè)以及各種訓練所占用,更進一步導致身體素質的不斷下滑。
4.2 生活方式轉變的影響
隨著智能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青少年的生活中多了許多的電子設備,如個人PC、智能手機和Pad等,這也使得他們的生活中一部分時間從物理世界轉移到了虛擬電子世界中,能用來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自然就減少了;另一方面,隨著交通工具的不斷發(fā)展,私家車已經非常普及,家長往往也出于安全考慮,選擇開車送孩子上學,或者數(shù)個孩子結伴坐公交車、地鐵或出租車上學,自行車和步行的方式已經越來越少,學生也進一步喪失了體力運動的機會,身體素質自然逐漸下降。出門就坐車,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體力活動的機會減少,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就成為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在飲食方面,目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青少年普遍出現(xiàn)了營養(yǎng)過剩的情況,加上青少年在自制力方面較差,也由于傳統(tǒng)觀念中的影響,家長也覺得青少年胖一些沒關系,縱容孩子無節(jié)制吃喝,這都導致了營養(yǎng)的過度攝入,體重不斷增加,免疫力也不斷的減弱。
4.3 場地器材短缺的影響
雖然我國各地政府大量新建了健身場地并配套安置了各種健身器材,但與龐大的人口基數(shù)相比較,人均體育鍛煉場地面積仍然處于短缺狀態(tài),尤其在許多中小學的體育課教學中,器材短缺和場地受限更成為了青少年無法進行充分的活動與鍛煉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公共場合的鍛煉場地也頻頻出現(xiàn)了多人爭搶的情況,例如近年來逐漸凸顯的老年人與年輕人在體育鍛煉場地方面的競爭矛盾,這也使得一部分青少年日常的體育鍛煉無處可去。
5.1 廣泛開展陽光體育宣傳,鼓勵學生戶外運動
首先應當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熱情,應通過各種宣傳途徑,鼓勵學生走出房門,進到陽光下,并最終形成青少年體育鍛煉的熱潮。必須充分考慮到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適宜的鍛煉方式和鍛煉內容,并由體育老師有針對性的展開體育鍛煉指導,實現(xiàn)有目的、有計劃、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模式,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鍛煉習慣和積極性,最終有效改善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其運動機能。
5.2 加強體育設施建設,確保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場地和鍛煉時間
各級中小學校應當首先確保學生運動用地和相關設施的配置需求,并在課時安排方面預留出足夠的體育課教學時間和課余運動時間,積極制定各種形式的體育鍛煉計劃,并由專門的教師負責監(jiān)督與管理,確保學生的運動時間;如每天上午統(tǒng)一安排半小時的大課間體育活動,認真組織學生做好廣播體操、開展集體體育活動,或在每天放學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體育項目興趣小組等,同時學校體育場館在課余和節(jié)假日也應向學生開放。
5.3 加強體育安全管理,提高青少年鍛煉的可控性和有序性
為了盡可能的避免體育鍛煉過程中會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和學生受傷情況,學校作為組織者,首先就需要對體育教師進行全方位的技能培訓,包括科學制定鍛煉方案、安全常識、救護知識和組織管理技巧等;在管理工作方面,需要制定詳盡的安全管理守則,對安全責任明確到人,尤其針對青少年運動特點做好應急預案,防止發(fā)生群體性安全事件;在硬件設施方面,需要定期對各類型的體育場館、學校操場、公共鍛煉場所內的配套器材進行檢修與維護,確保其能夠正常使用;在鍛煉模式方面,要不斷加強對體育科學領域的研究工作,并把青少年運動作為一個獨立的分支進行專項研究,積極開發(fā)適應青少年特點的鍛煉項目和健身方法,真正實現(xiàn)科學鍛煉。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牽動著無數(shù)父母的心??梢哉f青少年的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到了我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幸福指數(shù)。因此,對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的因素進行分析與總結,并從中找出可行的應對策略是具有非常高的實際價值的。相信隨著科技的進入和健康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必然會逐漸提高,真正成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力量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