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海
(貴州省思南縣文家店小學,思南 565100)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應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把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對這一過程和結果進行合理的解釋與恰當?shù)膽?,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shù)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而學具操作正是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最好的方式,能讓學生通過眼看、手摸、仔細觀察、親身經(jīng)歷參與數(shù)學活動并獲得體會,以獲得更好的數(shù)學體驗。
低年齡階段的兒童正處于直觀形象的思維水平,使用學具能夠幫助他們有效的由直觀形象向抽象思維進行過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低年級的學生動手能力弱,整理物品有一定的困難。有效的操作學具,能讓學生了解如何快速整理物品,懂得拿、放都需要有一定的位置和方法,時間一長,規(guī)矩自然形成,擺放其他物體也不會再雜亂無章。
學生操作學具時要邊擺邊說,和同桌講述學具操作過程時需要組織數(shù)學語言,匯報展示時也要思考如何說其他同學能聽懂,低年級學生盡管需要教師的示范指導,但多訓練幾次也能夠獨立表達。長此以往堅持下去,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低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看見學具很新鮮,會產(chǎn)生很強烈的興趣。若老師定好規(guī)矩,仔細引導,告知學生只有認真聽課的同學一會才能操作學具,會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操作學具的過程其實就是抽象——直觀——抽象的過程,借助學具來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本質,真正弄懂后再脫離學具解決問題,這一系列的過程都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
無效的學具操作會成為課堂上的負擔,不但不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致使課堂一團糟。因此,思考如何使學具操作變得更有效是十分必要的。
低年級相對高年級來講,更需要學生的直觀思維,動手操作的內(nèi)容相對較多,因此,教師應清楚什么樣的教學內(nèi)容適合學具操作,什么樣的操作內(nèi)容不適合學具操作,并清楚不同教學內(nèi)容所需要的學具,這就要求教師要鉆研教材、教參,積極備課,做到心中有數(shù)。
在課堂上,任何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不應該是盲目和無準備的,因此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學內(nèi)容,教師一定要清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重難點是什么、在哪個階段下操作學具是最有效的等。只有深入的思考這些問題,才能讓學具操作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在學具操作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便操作邊思考,讓學生帶著目的去操作學具。
如在學習“9 加幾”的進位加法時,操作學具的目的就是理解湊十法,因此應在計算兩個加數(shù)的和時操作學具,通過邊操作邊講的方式讓學生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和進位的計算道理。
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能會在學具操作的過程中有玩弄學具、講話等現(xiàn)象,因此,應注重學具操作中巡視指導的有效性。針對能力較弱的同學,應及時給予幫助,并鼓勵周圍較好的同學幫助他;針對能力較強的同學,應鼓勵其創(chuàng)新,多想不同的可能性,以促進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較好的發(fā)展。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是要脫離教師的指導。尤其是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事物的規(guī)則或者規(guī)范沒有正確的認知,因此,許多學具操作是沒有規(guī)律的或者是慌亂的,這時,就需要教師適時示范、偶爾點撥,確保每次操作認真有序地進行。
如在分物游戲活動時,需要學生用圓片代替蘋果分一分,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擺法,為此,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可讓一名擺的非常好的學生到前面展示,詢問學生他好在哪里,也可以親自演示,和學生講清擺圓片的方法,讓學生的學具操作更加的有序和規(guī)范。
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邊說邊擺,能有效的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并通過實際的動作與語言相結合,提升其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學具操作會擺、會說、了解算理,真正學會知識。
低年級的學生沒有時間觀念,加上好奇心強,動作速度慢,操作學具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應注重學具操作時間的有效性。在學具操作前,教師應明確告知學生活動進行幾分鐘,學具操作中,適時提醒學生距離學具操作結束還有多久。既要避免操作時間過短而流于形式,又要防止操作時間過長而主次不分,使學生深刻透徹的理解和掌握新知,牢固記憶。
低年級的學生對課堂行為規(guī)范以及對錯還沒有準確的概念,因此每進行一次學具操作活動,應及時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反饋,讓學生了解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有待改進,以促進學具使用的有效性。當然,評價的方式和內(nèi)容是多樣化的,在操作活動結束后,通過樣評價,讓學生了解如何提高學具操作的效率,獲得理想的學具操作結果。
學具使用的有效性要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根據(jù)不同的學情來選擇適應自己班級情況的策略,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