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瀛 鄭淑賢
(吉林省舒蘭市平安鎮(zhèn)中心小學校,吉林 舒蘭 132605)
閱讀時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教學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甚至于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將信息技術和語文閱讀教學融為一體,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閱讀教學質量,讓學生實現(xiàn)全面的發(fā)展。
翻轉課堂是新時期出現(xiàn)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就是基于信息技術的基礎上誕生的。通過翻轉課堂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繼而提高教學效率化,讓給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首先教師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然后將具體的閱讀內容,以課件的形式發(fā)送給學生,同時提出相應的問題,學生在充分閱讀課件的同時,進行自主學習,以小組為單位解決教師留下的問題,并且將學習過程中自己發(fā)現(xiàn)、不理解的問題和同學進行溝通。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需要從旁引導,在課堂的最后進行評價和反饋,以此形成高效率的教學活動。比如,在學習唐代詩歌的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系的視頻動畫,讓學生更好的感受作者想要描述的場面,體會作者的情懷,從而進一步展開內容上的講解。以《望廬山瀑布》為例,可以展示廬山瀑布的真實場景視頻和圖片,以及音頻,提高學生的真實感,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到這一雄偉的場面,同時從感性的角度切入到實際教學中。
閱讀的意義不僅在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更是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可以積累大量的素材。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閱讀素材的積累極為有限,但是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可以積累的素材形式、種類、內容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專門的閱讀主題,讓學生自己在網(wǎng)絡上搜集相應的閱讀素材,學生在收集的過程中,閱讀廣度得到提高,閱讀深度也進一步加深[1]。比如,教師可以開展網(wǎng)絡讀書交流會,讓學生采用信息技術展示自己收集得到的閱讀素材,并且在班級內部展開辨析、鑒賞活動,有效增加學生的閱讀深度,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文章。以某教師為例,該名教師每周都會進行一次讀書分享活動,學生自己制作PPT,收集文本、圖像、動畫、音頻、視頻等多種素材,展示自己的閱讀文章,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深度。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特點,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真正的走進課堂。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的,通過信息技術可以讓教學場景更加生動化。比如在學習一些文章中,學生無法通過單一的文字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此時就可以播放相應的景觀,利用視頻和圖片,展示出文章的情境,同時結合教材,讓學生真正的感受文章的情感。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父子車站送別的場景,以此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情感,同時結合文章內容展開教學,就可以生動的傳遞文章中的情感信息,學生也會對文章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繼而理解文章作者的價值觀念,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
對于語文教學而言,課堂上的閱讀時間極為有限,想要從根本上提高閱讀課堂的參與度,就要讓學生由內而外的愛上閱讀,在課后時間持續(xù)進行閱讀,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2]。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閱讀水平,還要考慮到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提供符合學生的書單目錄,讓學生在其中選擇書籍進行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打卡軟件讓學生每天按照計劃進行打卡,如:每日讀后感、每日一讀、優(yōu)秀段落摘抄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電子閱讀,不僅沖破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時間地點的限制,通過豐富的打卡方式,讓學生真正的愛上夜讀,并且進行個性化閱讀,和全班同學進行閱讀分享。而且在信息平臺上,還可以進行良好的互動,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也讓教學活動更加的生活化、細節(jié)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須要科學的應用信息技術,認識到信息技術的負面影響,讓學生科學的完成閱讀學習。
總結: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嚴格貫徹新課改提出的教育原則,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閱讀教學過程中,優(yōu)化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還要系統(tǒng)的構建教學內容,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讓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得到完美的融合,讓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得到真正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