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念
摘 要:本文以跨文化交際的視角,分析電影《推手》中的視聽語言,淺析中美文化在副語言使用上的差異,并探究這些差異是否會阻礙跨文化交際。
關(guān)鍵詞:副語言;跨文化交際
目前我國對副語言的研究主要從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修辭學等視角來進行。從語言修辭的視角:有學者從廣告語體方向,研究副語言在廣告中的運用可提升廣告的審美效果,以達到迎合顧客的消費心理(楊向偉2009);從外語教學視角,有學者分析了在教學環(huán)境中,中西文化中教師所具有的副語言特征的差異,以及各文化群體對于這一差異的理解(何玲2005);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有不少學者對副語言特點進行了描述,但都沒有具體實例說明。根據(jù)對現(xiàn)有文獻的查閱,鮮有文章從跨文化交際的視角對副語言進行深入的探究。但筆者認為我們有必須了解副語言在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性,以便人們身處跨文化語境時,能避免交際失誤,提高交際效率。
副語言是人們在語言交際過程中所衍生出來的一種輔助交際形式,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人們對副語言的運用和理解也存在差異。
一 副語言聲音特征上的差異
人類聲音特征主要有:笑聲、哭聲、喘氣聲、嘆氣聲等。這些聲音沒有固定的語義,卻在交際中起到相對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同一種聲音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可傳達不同的信息。例如笑聲通??杀磉_喜悅、高興的情緒,但在東方文化中還可用來掩飾自己內(nèi)心中的不悅、無耐、失落的情緒。例如在電影中的一幕場景中,兩位老人分離了很久后,在老年公寓偶然相遇。
老太太:好久不見,近來可好?
老頭:都挺好的(笑著說)。
老太太在搭話時的笑聲即表達了對老朋友許久不見,再次相遇的激動、喜悅,又體現(xiàn)出自己從子女住處搬離,獨居在老年公寓的失落與尷尬。她受東方文化的熏陶,所以內(nèi)斂、不善在旁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轉(zhuǎn)而用微笑來掩飾自己的尷尬處境。
笑聲不僅可表達愉悅的情緒,在東方文化中,還可用來緩解尷尬冷場的交際氛圍。例如在電影的某一場景中,由于擅長太極的爸爸用推拿給兒媳婦醫(yī)治胃病,結(jié)果不僅沒能將兒媳婦的胃病治好,還因手法過重導致其被送進醫(yī)院。在病房門口,父親尷尬一笑。此時父親發(fā)笑并非因為兒媳婦被送進醫(yī)院而幸災樂禍,而是因為自己好心辦壞事,不小心傷了兒媳,但又礙于面子,不好意思向兒媳道歉。這是尷尬的笑。而對于擁有美國文化背景,并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兒媳婦來說,這一笑聲使其感到極其不悅,并認為公公是故意傷害她。由于對笑聲的理解不同,他們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二 聲音修飾上的差異
聲音的修飾主要有音量、音質(zhì)、韻律、語調(diào)等。這些聲音的變化,使同一句話在不同場景中產(chǎn)生了不同的意義。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人們對聲音修飾的理解也截然不同。例如在電影中,主人公與妻子正用極大的嗓門爭吵著,父親急忙沖出來勸住兩人。這一場景中,妻子提高音量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看法,宣泄自己對家庭生活的不滿。而在父親看來提高嗓門說話,并不能證明自己有理,只會破壞和諧的家庭氛圍。由于文化的差異,妻子和父親就聲音的高低理解上產(chǎn)生分歧。這也為雙方無法在一起相處,以至于父親獨自搬離兒子住處埋下了伏筆。
三 聲音間隔的差異
聲音的間隔包括“un-huh”“shh”“uh”“humn”等。經(jīng)查閱以往關(guān)于副語言的研究文獻,有不少學者將日常交流中出現(xiàn)的停頓、沉默歸為副語言中的聲音間隔。諸如在說話時出現(xiàn)的語空、沉默或者身體發(fā)出的聲響都屬于副語言的范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對于語空的理解存在差異,特別是對于沉默的態(tài)度更是大不相同。在西方文化中,沉默被認為是消極的,通常是一種在交際中缺乏自信、不善言辭的表現(xiàn)。在某種程度上還會給人留下傲慢、不尊重、藐視對方的印象。而在東方文化中,沉默卻有著積極的意義。人們會用沉默表示自己對某個觀點的看法,對某件事的態(tài)度。所以在跨文化交際中,不同文化對于語空的理解差異較容易產(chǎn)生誤解,導致交際失敗。例如電影《推手》中的一幕場景:妻子正在激烈地抱怨父親自從搬來家中一起生活,對她工作和生活的影響,丈夫在與妻子爭論時常出現(xiàn)沉默或停頓。沉默或停頓是東方人在交際過程中常出現(xiàn)的一種交際習慣,而對于從未接觸過東方文化的妻子來說,沉默是無法忍受的行為,并認為丈夫抗拒與她對話,對她提出的問題不予理會。對沉默的理解差異,使得妻子對丈夫更加的失望、不滿。從而加劇了雙方的誤會,對父親的離家出走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結(jié)語:
副語言作為人們語言交流、信息傳遞的重要輔助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廣泛運用。然而不同文化對于副語言的運用和理解存在著差異。了解副語言的差異,可幫助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避免交際誤解,使得溝通更加融洽。
參考文獻:
[1]何玲.非語言符號的差異及其功能[J].安徽電子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05):19-23.
[2]劉日波.淺析英語副語言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及發(fā)展[J].英語廣場,2014(05):31-34.
[3]曹合建.副語言與匯話含義[J].外國語,1997(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