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欣梅
(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第四中學,黑龍江 雞西 158200)
初中英語試題中的閱讀文章題材多樣(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風俗習慣、歷史地理、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體裁形式豐富(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及新聞報道、廣告、通知、操作說明、表格等),這就需要考生平時對各方面的知識都有所積累。其次,閱讀理解主要是考查考生綜合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的能力,包括閱讀、理解、歸納概括、邏輯推理及對材料的評估能力等。如何快速而又準確地解決這個問題呢?
閱讀時要去掉雜念,心緒要安定,精神要專一,要形成一種愜意的順向心理。切不可一遇到幾個生詞難句,就心煩意亂,失去自控能力。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任何恐慌,過于緊張的情緒都會形成一種消極因素妨礙大腦的正常思維功能。因此,遇到困難一定要從容不迫,心無旁騖,這樣才能對所讀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蛇呑x邊用鉛筆做些記錄,把有關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起因(即五個w:who,what,when,where,why)劃出來。經過這樣的處理,你對文章的內容和細節(jié)便會胸有成竹,對事態(tài)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解決會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有效的辦法是找出主題句。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通常都是圍繞一個中心意思展開的。這個中心意思往往由一個句子概括。這個能概括文章或段落中心意思的句子叫做主題句。因此,理解一個段落或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首先要學會尋找主題句。主題句一般具有三個特點:(1)表述的意思比較概括,相對其主句來看,這種概括性更明顯。(2)句子結構較簡單,多數都不采用長、難句的形式。(3)段落中其他句子必定是用來解釋、支撐或發(fā)展主題句所表述的主題思想的。在一個段落中,大部分主題句的位置有兩種:(1)主題句在段首。這種情況相當普遍。一般新聞報道、說明文、議論文大都采用先總述,后分述的敘事方法。(2)主題句在段末。用歸納法寫文章時,往往表述細節(jié)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在后,并以此結尾。這種位于句末的主題句往往是對前面細節(jié)的總結、歸納或結論。這類題的主要提問方式有:
(1)Which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is passage about?
(3)In this passage the writer tries to tell us that ?搖 ?搖?搖?搖.
(4)The passage tells us that ?搖?搖 ?搖?搖.
(5)This passage mainly talks about ?搖?搖 ?搖?搖.
猜測詞義是一種英語閱讀能力。在英語閱讀理解試題中有不少這樣的題目。任何一個實詞,只有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才能表示一個確定的詞義。上下文的作用就是幫助確定上下文中的詞、短語或句子的意義。據此,我們可以盡可能地利用上下文猜測詞義,即從已知推求未知,也就是用我們所熟悉的詞或短語猜測不熟悉的詞的詞義。(1)根據構詞法猜詞義。前綴或后綴-ful(形容詞后綴),-less(無,沒有,構成形容詞),-ly(副詞后綴),un-(不,非,未),dis-(相反,否定)re-(重新)appeardisappear,agreedisagree,tie untie,happy unhappy,careful,careless,hope hopeless,comfortable uncomfortable.(2)根據上下文猜詞義。它和前后文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只有把握作者的脈搏,理清邏輯鏈條,才能鎖定生詞的含義。
要理解文章作者的原意,而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去想當然。切記:一想當然,就會出錯。首先,審視標題,抓住中心。試題中有的文章有標題,有的沒有,擬題人是有所考慮的。標題是文章主題的高度凝聚。它能給我們啟發(fā)和想象,想象文章的內容和走向。這樣做有利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提高做題的效率。其次,瀏覽全文,掌握全貌,如果時間緊,就至少要快速通讀全文,尤其是首兩段。再次,把標題和文章內容結合起來,這樣全文的梗概便一目了然。最后,細讀題目,抓住要點,對整篇短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立刻查看短文后的問題,帶著問題去選擇或判斷答案。要確定所需查找的信息范圍,并注意所查找信息的特點。
英語在初中時才剛剛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特別是閱讀理解。這個時候初中生的英語能力已經可以涉足閱讀理解了。那么怎樣才能在閱讀理解這個模塊中獲取高分呢?掌握以上技巧將使中學生將英語閱讀運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