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qū)東風學校,遼寧 盤錦 124205)
小學生大多對任何事情保持熱情和愛好的時間有限,所以,很多小學生對體育項目和運動技能的重復訓練不感興趣,甚至厭煩。怎樣才能讓他們獲得良好的訓練效果而又興趣濃厚呢?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幾點感受:
對于小學不同的年級階段,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游戲種類和形式區(qū)別對待。諸如“老鷹抓小雞”這樣的游戲雖然能夠鍛煉學生快速的反應能力,使大部分同學參與其中,但是只適合于低年級學生;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有所提高,針對這一特點,又要選擇更加合適的游戲項目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比如在跳遠的練習中就需要改變以往單調、枯燥的規(guī)范化練習,讓他們模仿青蛙、小兔等這些既熟悉而又喜歡的小動物的跳躍,以提高他們的興趣和運動熱情。除了運用游戲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各種實物教學或情境教學方式,讓小學生能夠不斷有新的嘗試,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小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愉悅心情和滿足感主要來源于學習過程中的點滴成功。然而,對于體質、基礎、技能掌握狀況、興趣愛好等都存在巨大差異的學生個體來說,都按照相同的課程標準和任務目標統(tǒng)一要求,按照同樣的訓練方法嚴格訓練,必然導致一部分同學每每不能達標,經(jīng)常性的失敗在所難免,使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喪失體育學習的積極性,甚至不愿參與體育運動。因此,小學體育教學應注重學生的差異性,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情況,并根據(jù)他們的體質和水平特點,為其量身制作任務目標,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獲得成功,充分體驗成功和進步,逐步培養(yǎng)體育后進生的興趣。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特長,努力使他們的更加自信、特長得以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
“表象訓練”,顧名思義就是將正確的動作示范以視聽等直接的感官刺激作用于學生的大腦,讓孩子們無意識地借助自己頭腦中儲存的表象示范進行知識回顧和充分訓練,最終形成有意識、有計劃的訓練,這樣可以讓學生以較快的速率建立和完善動作概念,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和鞏固知識,提升動作技能,最終達到教學目的。這里以學習籃球知識為例,籃球運動是一種集娛樂、健身和競技等于一體的群體性對抗體育運動,其巧妙的戰(zhàn)術、靈活的技巧一直是體育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小學階段是初步接觸籃球的階段,孩子們囿于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限制,可能對有些東西不容易形成連貫技能,諸如三步籃、定點投籃等都可能讓孩子們在技巧面前逡巡不前,甚至望而卻步。這種情況下,為了促進小學生對籃球技能的掌握,筆者提出“好運動不求甚解”的表象訓練理念,不給孩子們進行過多的抽象理論分講,而是將籃球動作的經(jīng)典部分,如“三步籃、定點投籃”等,制作成圖片和視頻,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感官刺激先形成條件反射的無意識運動慣性,這樣學生就會先行在大腦中建立初步的動作表象,然后再有計劃、有意識地不斷重現(xiàn)視頻上的技術動作示范形象,最終將“意識動作”轉換為理性技能和籃球興趣。如此教學,將學生的表象、意念、動作和興趣進行有效聯(lián)結,使三步籃、定點投籃技能的掌握水到渠成,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興趣是激發(fā)學生運動的發(fā)條,游戲是激發(fā)興趣的源泉。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小學生認知的第一規(guī)律,這就要求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適時借助靈活、活潑的游戲活動來牽引大家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比如,在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時,我設置了一個“看誰反應快”的小游戲。游戲的方法是:學生兩人一組進行配對,面對面立正站好,學生甲將右手掌展開,學生乙將食指放在學生甲的掌心;以教師口哨為號,學生甲做抓手指動作,學生乙則迅速抽食指躲避被抓,學生甲以能抓住學生乙的食指為勝,學生乙以能迅速逃離為勝;勝一次得1分,3次一個輪換,得分多的為勝。如此將訓練滲透在游戲活動中,不但可以很好地牽引孩子們積極參與,還能啟發(fā)孩子們在課下活動中進行游戲訓練,有效配置時間資源,提升教學效果。
孩子們的身體狀況和知識結構存在客觀上的差異,所以體育教學活動也不能進行一刀切,而要認真分析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他們分成幾個階梯性“同質小組”。具體操作中,我們可以根據(jù)各組的實際接收能力,設置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這樣才能有效規(guī)避盲目教學,才能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課有所獲,對課堂學習充滿自信和充實感,形成渴望學習的正能量。
總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好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而且促使他們更加熱愛體育運動,從而更加喜歡上體育課。這要求體育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情感,不斷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把體育教學真正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融入到游戲和各種活動之中,以興趣促教學,讓他們在各種有益的活動中得到更加長遠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