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風
(重慶市江津白沙中學校,重慶 402289)
課堂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好的開端會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充分調動起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隨著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多媒體在教育教學的廣泛應用,課堂變成了“教師—學生—電腦”相互作用的三元交往。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導入,讓教學變得有趣,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思維也活躍起來。
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的活動,導入就像是活動的開始,好的導入可以很快把孩子們帶入到本課設想好的情景中,相反卻達不到教學目的。因此,導入時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課堂教學導入,一定要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緊扣教學重點、難點精心設計導語。努力做到先聲奪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開啟學生思維之窗,使學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導入的設計要從教學內容出發(fā),有的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是教學內容的必要補充,還有的雖然從內容上看關系不大,但它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教學內容的講授和學習也是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一切,都應從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出發(fā),違背科學性的導入,盡管非常生動、非常精彩,也不能夠采用。
教師在設計導入前,要了解學生。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內容的好壞,要通過學生的學習來體現(xiàn)。導入的素材和內容要貼近大多數同學的實際生活,要照顧到學生的年齡、性格特征,而且盡量做到感官一體化,做到因時而變。
導入設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學生帶入到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不要因追求引人入勝而故意繞圈子,拖延課堂導入時間。導入語言上也要精煉,短小,發(fā)人深思。導入部分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
教學沒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課如何開頭,也沒有固定的方法。下面,根據許多老師的經驗,結合當下新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從自己的教學中,總結了一些方法,與各位同行共勉。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導入就要把學生帶入到情景中。以我上的《分式》為例,我在設計這個課時,這樣導入:幻燈片出示美麗的三峽圖片,然后,我問:“同學們,你到過三峽嗎?李白曾在《早發(fā)白帝城》中這樣描繪三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北宋地理學家酈道元也曾寫到’有時朝發(fā)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那么千里江陵一日還,可能嗎?”出示幻燈片路程圖,此時學生自然而然想到計算速度,于是得到第一個數學式子。然后,我繼續(xù)說,同學們,現(xiàn)在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三峽旅游,途中,我們要把我們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于是,有了門票價格、登山速度、預算支出式子。然后把這些式子集合起來,就形成了有關分式的式子,自然導入到新課內容。
在數學導入中,學會運用電視、投影、錄音、電影錄像剪輯、微機等多媒體手段,能給學生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如我在上《一次函數的概念》時,我就先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最高峰嗎?”學生回答:“知道,是珠穆朗瑪峰”。此時學生興趣非常高,接著我說:“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就走進珠穆朗瑪峰,一睹她的風采”。然后,我播放視頻《最狂野的夢想:征服珠峰》。看完視頻后,我提出問題,“在珠峰上,海拔每升高1km,氣溫就下降6℃,如果山腳下溫度大概是5℃,那么設登高Xkm與對應的位置的溫度Y℃滿足什么的關系式呢?”從視頻到問題,層層推進讓學生主動得出關系式然后我再列舉了實際生活中可以列出來的式子,如等等,這些式子其實就是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一次函數,它們具有一次函數的一般性質。整個導入的過程,不是老師讓學生學習,而是學生想學,然后主動找出來的。視頻的導入,恰好在這里表現(xiàn)得極其重要。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誘人思考,設置懸念,讓學生感興趣,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腦袋動起來,思維活起來。如在教《勾股定理的實際應用》時,可以設置一個有趣的問題:“螞蟻在格子本上爬行,如何爬行才能最快獲得蜂蜜?”還有《二次根式的性質與化簡》中,導入該課時問學生,“你們相信就讓學生嗎?”學生肯定不相信,這時候,教師出示題目:可以寫成兩邊開平方,得所以即學生看完后,覺得肯定以上題解肯定有些地方出錯了,這時候,教師說,要想徹底明白錯在什么地方,就讓我們走進今天的探索吧!整個一堂課就可以從“疑問---學習----解疑”貫穿教學,學生學得有興趣,老師講得輕松。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導入的具體形式與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用何種形式和方法導入都是為了激發(fā)學生求知和興趣,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