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領
(河北省平鄉(xiāng)縣田付村學區(qū),河北 平鄉(xiāng) 054500)
數學學科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與實踐性,其學科特征決定了單純的講解與機械的記憶并不能真正深入學科本質展開有效學習,只能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機器、接收的容器。只有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類似于數學家進行探索與發(fā)現的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動手動腦。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在探究中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梢哉f動手操作讓小學數學教學變得更加精彩。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動手操作的運用淺談如下幾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內在動力。而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要尊重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規(guī)律,采用小學生所喜愛的方式與形式來展開,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熱情,引導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與高漲的學習熱情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動手操作順應了小學生好動愛玩的天性,自然能夠引發(fā)學生的關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熱情。如在學習認識基本圖形時,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與主動,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圖形學具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親自動手,在擺弄中展開認真的觀察與思考,此時教師再加以必要的啟發(fā)與誘導,自然就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些基本圖形形狀與性質的理解與認識。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學習不再是孤立機械的講解,而是讓學生在積極的動手中展開,使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更加切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自然能夠換來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在學完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來利用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來制作基本的模型,讓學生在動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動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這樣自然就可以讓學生形成持久而穩(wěn)定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形象認知階段,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知識具有相對的抽象性與深奧性,如果只是單純地對知識本身進行講解,學生并不能深入地進行理解,而只是機械地記憶。因此,要實現學生對抽象知識點的真正理解就要遵循學生的思維特點與認知規(guī)律,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獲取直接而直觀的感性信息,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地從知識的本質來深刻地理解與掌握。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來講解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學生只能是機械地記憶這個概念。即使教師充分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來進行直觀而動態(tài)的展示,但學生所獲取的畢竟是間接的經驗與感受,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親自動手,讓學生親自動手來剪切一些基本的幾何圖形,如等腰三角形、任意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等,然后讓學生親自動手折一折,學生通過多次折疊,發(fā)現有些圖形沿某條線折疊后可以重合,而某些圖形不能。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事先拿出一些電腦打印的較為復雜的圖形,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大量的動手操作獲取更豐富、更直接的感性信息,教師再加以必要的啟發(fā)與指導,就可以引導學生從豐富的感性信息上升為理性認知,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一知識點。這樣學生就不再是機械地記憶,理解浮于表象,而是能夠深入本質真正理解。
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是新課改下各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但思維能力并不是外加的過程,而是自主思考與內化的過程。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手使腦得到發(fā)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fā)展,使它變?yōu)樗季S的工具和鏡子?!币徽Z簡要地指出了手與腦之間的關系,只有讓學生積極動手動腦,才能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取知識,提升技能,激活思維。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紙上畫出平行四邊形,然后讓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就此展開了積極的動手與動腦,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自然就會認識到將平行四邊形轉化學所學過的長方形,這樣就可以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行邊形的長就是轉化后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就是轉化后長方形的寬,進而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就是長乘以高。通過這樣的自主探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基本數學知識與技能,同時也可以手腦并用,在積極的動手與動腦中掌握轉化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與方法,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小學生年紀小,并沒有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與自我控制能力,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大多來自于外界的刺激,要想讓學生真正愛上學習,愛上數學學科,就要不斷強化學生的榮譽感與成就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探究的樂趣,這樣才能讓學生從內心真正愛上數學學科,愛上數學探究,從而以更大的學習熱情參與到今后的數學探究中來,形成對數學學科直接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時,采用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合作探究結合的方法,學生通過測量、拼接,初步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再接著讓學生來猜測將三角形剪切成兩個以及將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這兩種情況前后三角形內角各是多少,在學生猜測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展開探究。在學生的再次操作中,學生自然就會層層深入地認識到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這一規(guī)律性認知。學生全程參與到操作與探究中來,自主地發(fā)現這一定理,這樣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操作的樂趣、智力角逐的樂趣,成功的喜悅,進而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展開學生的動手操作,符合學生特點與學習規(guī)律,更能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在探究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操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積極的操作中展開主動探究,從而實現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