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油畫線條的發(fā)展和演變過程"/>
□郭松笛 北京理工大學
線條的定義:線條是美術當中的造型基礎,也是樸素的繪畫形式,最初的原始繪畫就是簡單的線條勾勒出的美麗畫卷。
線條的表達:形狀最簡單的水平線,給人以安逸平靜之感,與之相反的是垂直線,“性格”剛強,始終保持著信仰。曲線則是兩者之間的產物。
油畫線條是油畫中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欣賞分析油畫作品質量的重要一部。線條體現(xiàn)了各個民族的包容性,其歷史悠久,豐富多樣的形式長期存在于世界文化的舞臺上,并占有重要的地位。線條在藝術中所起的特定作用就像宗白華所說的:“不具體的線,不存于物、心,卻能與它的韻整等等去表達物體的狀態(tài)。更能憑借它的節(jié)拍、黑白灰,就像琴弦的弦、舞動的鼓,描繪不同心情的境界從而探入事物的魂魄”?,F(xiàn)在油畫線條同樣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欣賞古典藝術會帶給人一種古韻之美的享受。以普桑的《阿爾卡迪亞的牧人》為例,人物外輪廓線附著在肉體之上,衣服的褶皺清晰明了,后面樹木的樹葉、樹枝短小精煉,同時線條比較模糊,相對于主題人物來說。天空則是用一整塊一整塊的顏色表示,拉開了距離,使畫面有空間感。
后印象派的產生與東方藝術有關,多數(shù)畫家自畫像,后面背景都有日本的浮世繪元素,說明當時線條的運用還是比較廣泛的。塞尚比較看重形與形之間的關系、線條的動感以及顏色的韻律,他通過線條將空間感發(fā)揮到極致,畫面變得更加有深度,幾何線條拿捏的到位。梵高的《星空》充分體現(xiàn)了對自然美的感嘆,對未來自由的期望。作品中,天空線條的漩渦,每一筆線條就是一種色彩減淡事物形體的描繪。
野獸派和表現(xiàn)主義敢于用大膽夸張的色彩,野獸派的主旨是要求好看,而表現(xiàn)主義是追求情感的表達??駚y的線條在表現(xiàn)主義里隨處可見。蒙克的《吶喊》以夸張抽象的表現(xiàn)方式,抒發(fā)著內心的恐懼,線條節(jié)奏也隨之變得緊張,線條的表達形式變得多樣化,較古典派來說,有了情緒和活力。
以第一印象和創(chuàng)作力著稱的抽象繪畫,不太認同任何一切有感情、過多形式的手法,只是將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外型和線條加以整合,隨心情去擺放。蒙德里安的表現(xiàn)方式更加簡單,粗線條的拼接,基本三原色的色彩碰撞,留出的空白也是畫的亮點之一。畫面中線條的運用,變得簡單又不失魅力。
《格爾尼卡》是畢加索的代表作,里面線條大都是清晰的邊緣線,用幾何線條來表現(xiàn)戰(zhàn)爭帶給人們的痛苦,扭曲的線條下,是恐怖的現(xiàn)實摧殘著人類。復雜的線條,比顏色更有說服力。此時的油畫線條發(fā)展的較之完善。
巴洛克美術的激情在嚴謹化線條、多彩式顏色、繪畫視角等進一步得到完善。魯本斯擁有熱情奔放的油畫線條,色彩上復雜多變,線條情緒多變,能準確地把握動態(tài)。羅可可主義的特點是注重畫面華美、精致。瓦托、布歇和弗拉戈納爾的線條大都奔放、自然。
19世紀中期的現(xiàn)實主義,庫爾貝的《石工》把殘忍的社會現(xiàn)實展露在畫中,對辛勤勞動者的同情表現(xiàn)在人物細微表情的描繪上,線條很客觀,具體且真實。米勒逆光下的《拾穗者》,正是有光線的對比,線條變化也變得豐富。之后的印象派,對線條要求就相對之前弱化了些,但線條元素依然存在著,且發(fā)展空間也變大了。
到了20世紀,現(xiàn)代美術出現(xiàn)了多樣化、多領域、多視角。就拿誕生于1905年的野獸派繪畫為例,馬蒂斯的作品整體單純化和平面化,素描關系較弱,線條多用于裝飾,準確性弱化了。1909年未來主義畫派,以動態(tài)線為主,去描繪運動感。抽象主義緊隨其后,更加富有生命力。
抽象表現(xiàn)主義繪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誕生的,線條很自由。透過抽象的事物,給人的感覺是舒服的,表現(xiàn)的事物是積極向上的。讓人遠離戰(zhàn)爭的痛苦,銘記和平來之不易。
繪畫,是藝術家感性、理性認識的內在表現(xiàn)和精神。換句話說,藝術家本身決定著畫面中線的特點——內在理想和外在現(xiàn)實。繪畫,成了我們與這個世界最好的交流方式,我們用手中的筆桿,表達著自己內心的喜怒哀樂。描述著,自己最真實的想法,當然也有對未來美好的暢想與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