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慧
(河北省淶源縣三甲村中心小學,河北 淶源 074300)
據有關資料顯示,學生之所以對完成整個學習任務具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除了教師形象、生動、幽默風趣等富有人格化的語言教學外,最主要的還是由于知識自身的嚴密性、邏輯性和豐富性對學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谶@一認識,在識字教學中,筆者以漢字的造字方法和形體特點作為切入點,注重挖掘漢字本身所攜帶的歷史傳說、文化典故、趣聞逸事等傳統(tǒng)文化資源,以此賦予每一個漢字特有的靈性與形象意義,這不僅促使了枯燥無味的識字教學課堂變得活潑有趣,更促使了學生了解漢字特點、發(fā)展歷史的激情充分釋放,從而實現(xiàn)了由過去被動識字到后來主動識字的轉變。
筆者在識字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小學生不同程度認為漢字有“三難”:難認、難記、難寫。事實上,學生這“三難”的主要根源并不在于學生的本身,而在于教師的教學路子不對頭,即未能遵循漢字的學習規(guī)律,特別是未能從傳統(tǒng)文化的視角去教授學生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滲透、融入傳統(tǒng)文化,使學生通過傳統(tǒng)文化牢記漢字的發(fā)音、字形并正確理解其字義,同時通過漢字教學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沉淀的豐富思想內涵,但現(xiàn)在的關鍵是如何落地、落實的問題。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著重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具有極高的心智價值和文學藝術價值。同時,古詩詞具有精煉優(yōu)美、朗朗上口等特點,很適宜對處于記憶力最為活躍的小學階段,甚至是幼兒階段的學生開展教學。通過教學,既能讓學生識記古詩詞,又能讓他們受到文化熏陶。因為,古詩詞中積淀了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根基,不僅有文人墨客的情懷與理想,更有對好山好水的描寫與眷念;不僅有人生不得志的憤慨與牢騷,更有寄情于山水之間的坦然與曠達。雖然小學生年齡小、理解力有限,但“他們也有自己的認知與思想”[2],也能從不同的古詩詞中汲取寶貴營養(yǎng)、陶冶美好情操。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古詩詞,學生們更加堅定了學好漢字的決心與信心。因為,漢字本身與古詩詞一樣,都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漢字的價值意義更加博大豐厚,它是各種文化的安身立命之道。所以說,學習古詩詞除了學習其意境和精神外,學習漢字其實更為重要。由于古詩詞中既有相對簡單的漢字,如李白《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等,也有難度相對較大的漢字,如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在識字教學中,筆者有意識讓學生背誦這些詩詞,并幫助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古詩詞來記憶漢字、書寫漢字,達到了既使學生學習到不同的漢字,又使他們體會到古詩詞的特有魅力。
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6-8 歲之間。這個年齡段學生對事物非常好奇又相當敏感。如何根據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激發(fā)他們學習活力競相迸發(fā)、促進他們學習效率不斷提高,是擺在教師面前一項重要而又緊迫的課題。對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而言,關鍵是要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漢字?;诙嗄甑慕虒W實踐,筆者認為通過成語故事、趣味故事的途徑,引導學生認識漢字、記憶漢字的效果十分顯著。例如,“狐假虎威”這一成語,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常用的故事,也是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寓言故事。為讓學生掌握“狐假虎威”這一成語的讀音、書寫,筆者在課堂上先借助插圖并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詞生動地講解“狐假虎威”這個故事,當學生們被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而全神貫注的時候,筆者向學生提出:“誰能夠站起來朗讀并上來寫出“狐假虎威”四個漢字?”此時下面的學生非常踴躍,紛紛舉手準備回答。這樣,就以較快的速度讓學生學會“狐假虎威”這四個漢字的讀音和書寫。教學的最后,筆者詳細講解了“狐假虎威”故事的真正意義,讓學生明白“自己沒有本領,卻借著別人的威風恐嚇人”是不對的,自己必須有真才實學,不能仰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和恐嚇別人。由此可見,在識字教學中,如果能在課堂的教學中滲透成語故事、趣味故事,將使學生學習漢字和感悟其所蘊含的深刻道理相得益彰,收到一箭雙雕的教學效果。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及新課程改革的縱深推進,當前已經基本擺脫了傳統(tǒng)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正在向更廣泛、更多元的方向發(fā)展,而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則是促成這一發(fā)展的最關鍵因素、最重要原因。過去由于條件的限制,教師開展識字教學只能通過黑板板書這種既費力又比較麻煩的方式進行。盡管小學生對文字非常敏感,但也因教學模式落后、單一,使學生提不起識字的興趣,更享受不到識字的快樂。隨著PPT、圖畫、音頻以及視頻等多媒體在教學中導入和運用,很快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拉到了課堂上?;谶@一認識,在開展識字教學時,筆者都注重借助多媒體教學這一現(xiàn)代教育形式,如前面所敘述的古詩詞教學和成語故事教學,筆者都創(chuàng)設了生動形象的視聽情景,讓教學手段更加豐富,讓學生快樂學習。此外,筆者還經常從網上下載一些成語故事的動畫小短片進行播放,有時也通過制作PPT 等來解讀古詩詞和成語。通過這些形式,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詞和成語,尤其更全面地理解古詩詞和成語里蘊含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了更多的漢字。所以說,無論時代怎么進步,社會將如何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始終是民族內在的靈魂和血脈,運用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來滲透傳統(tǒng)文化、開展多媒體教學,將幫助學生更好、更有效地開展識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