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以國
(四川省成都市太平中學,四川 成都 610216)
經(jīng)過教師的教學實踐觀察,農(nóng)村留守兒童大部分孩子都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導致在學習中出現(xiàn)各種問題,比如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作業(yè)不按時完成、上課不認真聽講等等。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父母的關愛和教育沒有做到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最初的啟蒙教育都是來源于父母的言傳身教。而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他們跟隨爺爺奶奶生活,老一輩子的人思想比較迂腐,比較落后,再加上他們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對于孩子,他們只負責讓孩子能夠健健康康的成長,沒有教育孩子,培養(yǎng)孩子們形成良好作息習慣的理念。祖輩們認為學習沒有什么多大的用處,對孩子的教育工作更是把希望寄托在學校和老師身上。然而,教育孩子不止是需要老師的教育,還要有家人的支持和配合,在這方面,老師應加強和家長的溝通,遇到問題和家長一起解決。
留守兒童其實最需要的便是來自家人的關愛,家人不在身邊,這就需要老師在這方面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老師對孩子要有足夠的關愛,讓他們在有愛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別人對他的關愛,還有就是來自同學的友情和集體的溫暖。愛是能化解一切煩惱與憂愁的源泉。只要能讓他們感受到濃濃的愛意,他們就會慢慢的放下戒備,打開心扉和別人推心置腹的交流做朋友。不止是有愛,還要培養(yǎng)他們樹立自信心,留守兒童除了缺乏愛,他們最短缺的還有自信心,沒有自信心,他們就會把自己的內(nèi)心封閉起來,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絕和外界接觸,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孤僻怪異的性格,和集體疏遠。老師要幫助他們形成自信心,慢慢地養(yǎng)成好習慣。
留守兒童不只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連基礎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都沒有,上課時不好好聽講,課前也不知道預習上課所學的內(nèi)容,課后也不知道加強鞏固練習,溫習學習過的內(nèi)容,上課時小動作不斷,沒有專注力。老師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應十分注重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為他們建立學習檔案,對他們的學習自覺性方面有清晰的了解。在課堂上,對他們進行有意的提問來提高他們學習的專注力,促進他們養(yǎng)成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
獨立完成作業(yè)是對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習效果的檢驗,留守兒童回家以后由于沒有父母在旁邊督促,爺爺奶奶也沒有精力和知識對他們進行課后作業(yè)輔導,所以他們干脆直接就不寫了。老師布置課后作業(yè)是希望學生們能把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東西再加強一下記憶,學生做完作業(yè),老師才能看出來學生哪里學會了,哪里還有不足,能做到及時查漏補缺。對于一些基礎差的同學,可以根據(jù)他們的學習掌握情況布置適量的作業(yè),適合他們水平的課后作業(yè)。這樣做能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獨立完成課后作業(yè)的良好習慣。
小結(jié):農(nóng)村留守兒童在社會上屬于弱勢人群,他們需要全社會人民的關愛和呵護,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自卑是最主要的缺點,從小就沒有來自父母和家人的照顧,在他們認為,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別的孩子回家有父母的照顧和關愛,有父母為他們解決一切問題,而他們回家以后,雖然有爺爺奶奶照顧他們的日常起居生活,但是沒有人在乎過他們內(nèi)心是什么樣的想法,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去解決,去做。所以,留守兒童相比同齡的兒童,他們成熟的很早,早早地便能獨立的完成一些事情。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國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尤其是在一些不發(fā)達的,比較偏遠的地區(qū),留守兒童的數(shù)量更多。所以,他們就需要全社會人民的關愛和幫助,可以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gòu)和組織定期為他們送去溫暖,也可以組織一些志愿者下鄉(xiāng)為他們帶去生活上和學習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