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燕
(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qū)教育和體育局,河北 承德 067000)
小學音樂教學能夠讓學生接受美感教育, 啟發(fā)他們的道德情操, 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價值觀。在德育教育上并非只是簡單的說教,而通過音樂課思想教育和音樂藝術的美感有機融合, 達到啟迪學生心靈的作用。對此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小學音樂教育的德育教育功能, 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在為學生傳授基礎音樂技能的基礎上, 也有效滲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小學音樂教師不僅要組織好課堂教學活動, 還要注重在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 逐步變得講文明、有禮貌, 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如看見教師主動問好,舉止文明, 保持端正的坐姿等, 特別是在發(fā)聲練習、節(jié)奏練習等過程中,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心態(tài)[1]。教師應該結合小學音樂教材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鼓勵學生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不足, 盡快形成高尚的品德。
學生對外國優(yōu)秀音樂的欣賞, 可以拓展學生們的藝術視野, 不斷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而且還能增強學生對民族精神的領悟。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 教師不能只是單純地為學生播放音樂, 還應該正確地對學生進行引導, 激發(fā)他們對音樂藝術的追求, 讓他們不僅在音樂中得到放松,還能受到音樂的藝術熏陶。例如, 在欣賞貝多芬的《月光曲》時, 讓學生們通過對《月光曲》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和鋼琴曲的欣賞, 感受音樂的美, 從而擴寬他們的藝術視野, 進而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價值觀。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 課堂教學也要由聽覺出發(fā), 在教師的引導下加深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感受, 并從中科學、有效地滲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例如:在《理發(fā)師》教學中, 教師可以提問:“你們在聽了音樂后, 產生了哪些感想呢?”很多學生會說:“老爺爺好像生病了?!敝蠼處熇^續(xù)提問:“沒錯, 老爺爺生病后身體不舒服, 無法為客人理好發(fā), 所以他心里非常難過, 假如你是理發(fā)師, 你會怎么做呢?”學生一聽會說:“努力提高理發(fā)技術, 更好地服務于客人, 就算生病了也要理好發(fā)?!蓖ㄟ^這種教學方法, 增強了學生的聽覺感受, 音樂藝術的感染作用體現了出來,實現了對學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欣賞教學是小學音樂課中的重要內容, 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民族音樂, 讓學生了解更多民族音樂文化, 從而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 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例如:在《黃河大合唱》教學中, 教師要提前收集與歌曲相關的資料, 并在課堂上以音樂、文字和圖片等形式呈現出來,學生在深入了解曲作者冼星海生平和歌曲創(chuàng)作過程以后, 將輕松理解到音樂作品的內涵。教師要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視頻, 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氣勢磅礴, 了解到黃河的洶涌澎湃。這樣學生也會逐步體會到中國人民為了勝利而浴血奮戰(zhàn), 既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以后, 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也有利于創(chuàng)設良好學習氛圍, 促使德育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用多媒體輔助小學音樂教學, 能夠將更多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 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審美情趣, 還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 形成高尚的情操。例如:在《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中, 教師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滲透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 要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讓學生逐步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感受音樂歡樂、痛苦和憤怒等情緒, 帶著對日本侵略者的譴責,全身心投入到歌曲演唱中, 將心中的情感充分展現出來。學生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 將真正走進美妙的音樂世界中, 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心靈也將獲得凈化。
為了提升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教師要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音樂活動, 加強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 促使學生思想境界不斷地完善和提升。小學生都有著很強的表現欲望, 希望將自己的才藝展示出來, 教師要抓住學生這個特征, 定期組織各種藝術活動, 在學生們的一致努力下, 確保演出成功進行[2]。例如:在《彼得和狼》教學中, 為讓學生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 并讓學生學習生活更加豐富,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 一起排練音樂劇。這樣能夠激發(fā)出學生的參與熱情, 他們都將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 共同編排劇情、制作頭飾和串聯臺詞, 通過學生們的精心準備, 之后表演將獲得成功。在整個活動期間, 學生都對歌曲產生了深刻的記憶, 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 今后也將積極與他人協(xié)作, 共同取得進步與發(fā)展。當然音樂課外活動的形式還有很多, 如合唱隊、舞蹈隊和鼓樂隊等, 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 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達到了德育教育的目標。
總而言之, 小學音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將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通過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良好思想的熏陶, 不斷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健康成長。對此教師要進一步改進小學音樂教學方法, 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 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 也達到凈化學生心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