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莎
信息化教學技術的廣泛使用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這種優(yōu)勢彌補了教學資源方面的不足。但在中職舞蹈課堂教學中,并沒有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有效進行教學,而是采用傳統(tǒng)院校教學模式。下面作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來談談信息化在舞蹈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1.教學形式單一化,缺乏新穎
由于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yǎng)的推行,學前專業(yè)與高校實行五年一貫制的教學模式合作。在課程設置上偏重于文化課,導致舞蹈課程重視度不夠高,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一般都只采用傳統(tǒng)的專業(yè)院校教學模式。即新知識的傳授都是老師現(xiàn)場教授、講解,學生學習、模仿。學生的特點、特性無法體現(xiàn)。只是慣性的聽老師講,模仿教師做。這種機械化的學習導致學生的自主思維受到局限,從而無法完成中職舞蹈課堂的素質培養(yǎng)要求。
2.資源整合能力薄弱,缺乏創(chuàng)新
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也常常運用到,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是簡單地在網絡上搜集教學資源,然后將其整合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有時為了完成教學目的,更是直接用圖片或者視頻替代。課堂教學呈現(xiàn)單一,信息量小且效率低。學生只是單純聆聽、觀看、學習,無法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
隨著信息化技術已在各行各業(yè)中的不斷滲透,各校的硬件設備、軟件功能也都有進步和升級。教學手段也已突破原有的傳統(tǒng)模式,網絡化、在線化、平臺等一些學習手段無處不在,課堂教學中以傳授學生知識點轉變?yōu)閷W生自主學習,教師輔助教學的形式,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風趣,也更為形象、直觀。
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力是對材料發(fā)生較大興趣。舞蹈課同樣也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若能把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高效運用起來,將知識點生動形象,直觀新穎的呈現(xiàn)出來,讓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變得更鮮活,學生的求知欲就能高效激發(fā),必將極大程度地課堂效率有效提高。
教學設計是教師根據教育教學原理,以學習目的為出發(fā)點,結合學生需求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以及需要使用的教學手段從而達到教學目的。課前,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將相關教學資源通過qq、微信、互動課堂等平臺讓學生自行下載進行課前預習,促進學生獨立完成自主預習。課中的環(huán)節(jié)部分設計成以小組形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展示,教師對學習成效進行點評后,再對重難點分析、示范和講解。課后的環(huán)節(jié)部分設計為再次利用網絡平臺,讓學生把拓展訓練內容上傳互動課堂等待教師點評。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使用,讓學生從被動學變?yōu)樽灾鲗W、喜歡學,從而構成一個良性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中應當充分發(fā)揮線上線下的資源整合,實現(xiàn)信息化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深度互補。比如學習幼兒藏族舞《下雪了》,我們可以根據舞蹈名字運用搜索引擎查看與之相關聯(lián)的信息,發(fā)現(xiàn)它不光光有舞蹈,還有歌曲、樂器演奏、朗誦等。通過不同版本的欣賞和了解,學生們可以輕松學會吟唱、熟悉旋律,了解節(jié)奏,還能體會到《下雪了》的民族風格特點,在學習舞蹈動作時能較快的結合生活中的場景把藏族特有的律動“顫”“踏”完成??焖俑咝У亟鉀Q了舞蹈動作中的精髓練習,對于學生學習舞蹈動作給與了一定的輔助作用,同時對于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也起到了有效作用,使學生的學習范圍不再局限于課堂上,而達到“起于舞蹈,而不止于舞蹈”的境界。
作為舞蹈教師應對各類舞蹈視頻播放軟件要了解,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介紹給學生,并結合學生自身需求和特點,針對不同的學習重點挑選相應的播放軟件進行學習,擴充他們的知識面。同時利用互動課堂平臺等教學輔助輕松管理自己的學生,開展教學互動。
當然,這么多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都只有一個宗旨,那就是一切圍繞學生學習為目的。中職舞蹈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以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為目的,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完成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