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守琴
山東宇明律師事務所,山東 臨胊 262600
用人單位的原因造成勞動者工傷的,根據法律規(guī)定是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給予工傷保險待遇。但近年來導致勞動者工傷的誘因呈多元化發(fā)展,加上對工傷認定的時間段擴大到上下班途中,而不僅限于工作場所,這就極大的提高了用人單位以外的原因介入導致勞動者人身損害的概率。但勞動者經常會面臨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造成的工傷,在此種工傷賠償與侵權賠償競合的情形下,勞動者如何高效維護自身權益,目前民事審判對此也存在諸多爭議。筆者以交通事故造成的工傷為切入點,簡要探析工傷賠償請求權與侵權賠償請求權競合的司法救濟途徑,為廣大勞動者高效維護自身權益提供一點借鑒。
劉某生前系S省某加工廠職工,該廠按國家規(guī)定為劉某繳納了相關社會保險,其中包括工傷保險。2016年6月29日傍晚7時許,劉某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送醫(yī)后不治身亡。交警部門認定宋某對此次事故負全部責任。2016年7月29日,劉某之妻葉某,劉某之父劉某興,起訴肇事司機宋某及事故車輛承保的保險公司,要求其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被扶養(yǎng)人撫養(yǎng)費、醫(yī)療費、停尸費、精神損失費等費用共計903952元。經過庭審,肇事司機表示不具備賠償能力,而保險公司以肇事司機肇事逃逸屬于保險合同的免責條款,不予支付相應保險賠償。使得賠償權利人陷入兩難境地。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guī)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應當認定為工傷。劉某于下班途中遭遇車禍,不治而亡明顯應當認定為工傷。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之規(guī)定,因人身受到侵害的,賠償權利人有權請求相關人員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由此看來,賠償權利人就面臨著工傷賠償請求權和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競合的情形。那么在這種情形下賠償權利人應當如何最大限度的維護自己的利益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法釋〔2014〕9號)第八條明確規(guī)定勞動者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侵害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能因為賠償權利人享有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或已經向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獲得民事賠償而拒絕支付賠償權利人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蛾P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20號)第十二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造成勞動者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向第三人索賠。由此可知,法律法規(guī)并未明確規(guī)定勞動者在受到第三人損害且符合工傷認定的情況下,只能在工傷賠償和侵權賠償中二者選其一,也沒有明文禁止雙重賠償。所以根據“法無禁止即可為”的樸素法律理論,賠償權利人可以享有雙重賠償的權利。另外通過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意見①可以看出,我國的主流審判實踐還是支持雙重賠償的。
從法律屬性上來看,工傷保險賠付屬于社會法調整范疇,具有強制性、社會性、互濟性、補償(賠償)性、福利性等特點,其立法的宗旨在于保障勞動者獲得醫(y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性質上屬于社會保險范疇;而普通侵權損害賠償由民法調整,其立法的目的在于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并制裁侵權行為,性質上屬于私法領域的賠償。②工傷保險的目的是在勞動者出現工傷的情況下可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濟,工傷賠償本身是基于無過錯責任原則,只要勞動者符合工傷待遇的情形,就理應獲得相應的工傷賠償;而人身損害賠償基于過錯責任原則,目的在于對受害人的補償和對侵權人的懲罰。在目前的立法環(huán)境下,如果僅僅支持工傷賠償,則會使第三人的侵權行為得不到法律制裁;如果僅僅支持侵權賠償,則會使工傷保險的立法目的成為虛設。從賠償數額的計算方式上看,工傷賠償不包括營養(yǎng)費、精神損失費等非財產性賠償;工傷賠償標準重在統(tǒng)籌地區(qū)的規(guī)定而非實際合理支出,如停工留薪期間的待遇,工傷賠償是計算最多不超過12個月的,而人身損害賠償是按照實際務工時間和定殘時間計算。工傷賠償標準總體上彈性小,與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差別較大,并不能完全賠付賠償權利人的全部損失,如果以工傷賠償替代侵權賠償就會使得受害人的權利得不到完全救濟。
綜上,工傷賠償與侵權賠償競合的情形,賠償權利人是可以得到雙賠的。
上述案例中的賠償權利人葉某、劉某興,應當在提起侵權之訴的同時,按照工傷賠付程序,申請工傷賠償。尤其是在侵權人缺乏賠償能力、保險公司賠償難以到位的情況下,將工傷賠償申請?zhí)崆?,可以及時有效的救濟受害人。
但需要注意的是,雙重賠償不是所有賠償項目都能夠得到雙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42條規(guī)定“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y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边@一規(guī)定明確表示第三人侵權導致工傷時,醫(yī)療費可以由保險基金墊付,但可以追償,也就是說在工傷賠償與侵權賠償競合的情形下,工傷保險不承擔醫(yī)療費。③
目前司法審判實踐對于工傷賠償與侵權賠償兼得的處理模式基本上沒有太大差異,但對于哪些賠償項目可以雙重賠償、哪些項目不應該雙重賠償處理差別較大,尚無統(tǒng)一定論,這需要國家立法進一步細化,為審判實踐提供統(tǒng)一的依據。
[ 注 釋 ]
①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親屬在獲得民事賠償后是否還可以獲得工傷保險補償問題的答復([2006]行他字第12號).
②劉臻榮.工傷保險賠付與侵權損害賠償的沖突與協(xié)調[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35(2).
③(2015)滁民一終字第 00955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