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賢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患者冠脈出現急性閉塞,從而造成血流中斷,導致局部心肌缺血性壞死[1]。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見并發(fā)癥,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誘因[2,3]。研究顯示,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超過80%[4]。對于這類患者,及時挽救瀕死的心肌和提高冠脈灌注是治療的關鍵。本研究觀察了主動脈球囊反搏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心源性休克的效果,報告如下。
1.1病例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參考WHO標準,缺血性胸痛持續(xù)時間在30 min以上、心肌酶上升、存在新出現Q波與ST段抬高。心源性休克診斷標準為:患有較嚴重基礎性心臟病、末梢循環(huán)供血嚴重不足、患者平均動脈壓下降超過 30 mmHg、尿量低于 0.5 ml/(kg·h)、接受基礎性對癥治療無效。患者納入標準為:符合臨床診斷標準、資料完整、有家屬監(jiān)護、自愿入組。排除精神功能障礙、其他類型心血管疾病、意識喪失、惡性腫瘤、主動脈關閉不全、主動脈球囊放置禁忌、腦出血急性期發(fā)作、主動脈夾層分離、中途退出研究。將68例入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各34例。對照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43~71(61±2.20)歲;觀察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42~72(60±2.04)歲,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急診PCI治療,右側股動脈穿刺,選擇標準方式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和PCI術操作,待患者術后IRA血流恢復且TIMI血流≥2級,可認為PCI治療成功。觀察組患者接受主動脈球囊反搏術治療:采用塞丁格技術進行股動脈穿刺,將導絲送入,進行擴皮處理之后植入IABP鞘。根據患者身高選擇合適球囊導管植入后與主動脈球囊反搏機連接,選擇心電觸發(fā)模式進行1∶1起搏。若患者有房顫則選擇壓力觸發(fā)方式進行起搏。球囊導管留置時間一般1至2周,且在留置過程中終止搏動時間不超過半小時。治療期間,給予低分子肝素抗凝處理,每日選擇適量肝素鹽水進行沖管[5]。達到IABP停用指征之后,將反搏頻率逐漸調整為1∶2或者1∶3,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后下調至1∶4后停止。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心率及平均動脈壓變化、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表示為n(%),比較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前后心率及平均動脈壓 見表1。
2.2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率及平均動脈壓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率及平均動脈壓比較±s
心率(次/min)組別 例數平均動脈壓(mmHg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34 134.4±5.2 102.3±2.4 55.6±2.4 71.5±2.6觀察組 34 134.6±5.3 85.1±1.8 55.8±2.7 95.2±1.4 t 0.157 33.431 0.323 46.798 P 0.876 0.000 0.748 0.000
表2 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對比/n(%)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為常見的死亡原因[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單純接受藥物治療,無法實現心力衰竭進程的逆轉[7]。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如不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容易導致一系列心血管不良事件,甚至發(fā)生死亡。
急診PCI是臨床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心源性休克的常用手段,可以直接、快速將病變血管開通,確保缺血心肌得到再灌注。但很多患者因血液動力學不穩(wěn)定,接受PCI治療后出現無法耐受的情況,需要醫(yī)生為其選擇更為有效的方案。對此類患者選擇應用主動脈球囊反搏術,操作簡單,管理方便,且安全性較好,具有較好的循環(huán)輔助效果[8]。主動脈球囊反搏治療可利用心電觸發(fā)模式與患者的心臟進行同步工作,在患者心臟舒張期,球囊充氣,確保患者冠狀動脈的壓力升高,增加心肌部位的血供。而在心臟收縮期,球囊排氣,降低患者主動脈壓力,且心臟射血阻力下降,心肌耗氧量明顯下降。這樣可以保證患者心臟在不增加耗氧量的同時,心排出量明顯增加,較好地保證患者冠狀動脈血管再通性[9]。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主動脈球囊反搏術治療,可避免血管再通之后的再閉塞情況,且可增加腦部與腎臟的血流灌注,有效改善患者機體環(huán)境和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心率和平均動脈壓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且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小于對照組,表明主動脈球囊反搏治療方案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心源性休克中有明顯優(yōu)勢,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