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劍敏
(071000 定州市順治律師事務所 河北 保定)
民間文學藝術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不僅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也是我國文化走出國際的重點交流對象。我國現(xiàn)階段關于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有《著作權法》,《傳統(tǒng)工藝美術保護條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法》,以及2014年由國家版權局起草的《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等法律文件,但確切系統(tǒng)的法律至今仍未出臺,這讓我國的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陷入僵局[1]。
“民間文學藝術”并非我國的原創(chuàng)詞匯,起源于英文單詞“Folklore”,創(chuàng)造者是英國的學者W.J.湯姆森。民間主要是指“具有某種共同點的人們”;傳說則是指“學問、傳統(tǒng)”的意思。有學者將其解釋為“與戒律、習慣風俗和教條道文有關的事實或者信仰本身?!焙髞肀惚晃覈鴮W者所引用。
《著作權法》中的第6條在沒有出臺相應的法律之前是形同虛設的,沒有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任何表述。在前文所述的《征求意見稿》中第2條,郭憲訴國家郵政局侵犯著作權一案中法院的判決上,兩者定義就不同。《著作權法(修訂草案送審稿)》中第5條關于“作品”的定義和《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相比又有細微差別,所指的范圍要遠遠大于“作品”本身所指代的范圍,“智力成果”除了作品之外還有專利,商標,商業(yè)秘密等[1]。
民間文學藝術內(nèi)容復雜,發(fā)展歷史悠久,來源群體廣泛,難以具體認定。所以理論界上一般都從其特點上認定是否符合“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構成要件。比如說,有學者指出“我國民間文學藝術協(xié)會就提出‘集體創(chuàng)作,集體修改,口頭流傳,變異性大’的判定方式的可行性”。
從我國立法機關的態(tài)度上看,目前更傾向于版權保護模式,但是這種機制存在許多無法調(diào)節(jié)的矛盾,比如說無法處理好民間文學藝術永久性保護和著作權保護期限的矛盾,私法保護無法和公共利益的保護達成一致。主要看來,大致歸為以下幾方面的局限:
但由于我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除了上文所指出的民間傳說、民間文學、民間舞蹈等等可以以有型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作品,還有一些民間技藝,如元宵茶的制作流程、陶瓷的燒制技術等這些應當屬于專利法保護的客體,對于那些未公開的民間技藝應當受到商業(yè)秘密的保護。所以,僅有著作權的保護是不夠的。
在著作權法的相關理論當中,已經(jīng)公開發(fā)表的作品經(jīng)過一定的期限之后,是要進入公有領域的。根據(jù)民間文學藝術不斷傳承發(fā)展的特點,我們很難指出它的發(fā)展起點,更不可能有確定的終結的日期。這就導致了特例。
在版權保護的草案當中,第5條指出:“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屬于特定的民族、種族和社群。[2]”但是這個主體的范圍規(guī)定的有些不合理,相關權利人比如說傳承人,改編者,發(fā)現(xiàn)人,整理者的權利無法主張,而且大部分時候,特定的來源民族、種族和社群很難夠找到,這時候是否可以利用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來行使權利還是由地方政府單獨立法確立主體這還需要進一步的司法解釋出臺。
眾所周知,民間文學藝術不僅僅是某些權利個體的所有物,更是我國的傳統(tǒng)瑰寶,在傳統(tǒng)文化走出國際大門,和其它發(fā)達國家的權利義務產(chǎn)生沖突時,這種公共利益的體現(xiàn)尤為明顯,這時候個體權利無法也不可能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和國家應有的利益[4]。國家此時是否可以代為行使權利或者這是否意味著該民間文學藝術已經(jīng)走向共有領域是比較矛盾的問題。
明確客體僅為“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不能將其擴充解釋為“民間文學藝術”。根據(jù)傳統(tǒng)著作權理論,著作權保護的對象是文學,藝術,科學的作品。所以在立法方面,對于著作權保護的民間文學藝術,可以采用“下定義+列舉”的方式正確界定避免模糊,下定義用抽象的語言概括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列舉一些常見的被大眾所知的范圍。此外,還應當設計一條兜底條款,由法院在判決的時候自主裁定。
民間文學的發(fā)展不可能是由某特定群體一蹴而成的,而是在不斷發(fā)展中完善的,那么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很多相關人員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些人在其中還付出了心血和創(chuàng)新,法律如果不對這些人加以保護,群眾的積極性肯定就會降低,不利于文學藝術作品的流芳百世[3]。
國家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使用者須向相關國家機構支付占其所得收入若干百分比的使用費”。這里,支付使用費又將私權的民間文學藝術置于公共利益的保護模式下,設置為公有領域的作品,這種“雙重”的收費模式,一方面要給相關權利人使用費,另一方面要給國家使用費,和著作權的保護理念極其沖突。這也反映出一個問題,如何處理好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私權永久性保護和國家權益的平衡。
(1)有利于民族團結的原則。
(2)大力鼓勵、支持發(fā)展的原則。
(3)防止權利濫用的原則。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發(fā)展中人民群眾的智慧結晶,加強對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不僅有利于規(guī)范權利人的利益,更有利于民間文學藝術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不斷的走向世界,在國際舞臺上立有一席之地。但是由于社會各界關于民間文學藝術的爭論遲遲得不到統(tǒng)一,我國相關法律也遲遲沒有出臺,這給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侵權案件造成了困擾。除此之外,在國際上的保護更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這涉及到私權和公權如何一致的問題,在現(xiàn)有學術討論、相關的立法中無法找到合適的依據(j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國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近幾年肯定還是以版權保護為主,其他無法被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再在其他部門法中加以規(guī)定。隨著國家對于民間文學藝術保護力度的加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會隨著法律的完善而發(fā)展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