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蘭
二聲部歌唱是指由兩個聲部各自按照本聲部曲調,同時演唱一首歌曲的演唱方式,它以獨特的方式把兩個聲部的歌聲巧妙結合起來,形成悅耳動聽的和聲效果。幼兒期學習二聲部歌曲有助于幫助幼兒對和聲性音樂作品有較為深入的了解,提高幼兒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積極發(fā)展。
二聲部歌唱教學相較于單聲部歌唱教學難度較大,幼兒不易掌握,加之對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常常會出現 些問題。
首先,由于二聲部歌曲的構成復雜,唱法不同于單聲部歌曲,教師在教學形式上容易產生教的痕跡過重。其次,二聲部歌唱對幼兒的已有音樂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幼兒在合唱時常常會對自己的聲部不夠堅定,從而出現走音、跑調的現象。最后,由于教師開展這種形式的教學經驗較少,缺乏有效的指導策略,教學形式單 ,整個活動枯燥、乏味,影響幼兒對歌唱活動的參與興趣。
下面以二聲部歌唱活動《母雞孵蛋》為例,闡述二聲部歌唱教學中的策略運用。
一、選擇適宜的歌曲
選材是二聲部歌唱教學的第一步。二聲部歌曲與單聲部歌曲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歌曲的結構不同,因此在選材時,除了要考慮幼兒的興趣、幼兒已有經驗水平和幼兒的理解能力等因素以外,還應分別考慮第一聲部和第二聲部的歌詞、旋律和節(jié)奏是否符合幼兒年齡特點,以及音樂本身的感染力等因素。
首先,第 聲部應注意曲調和旋律的穩(wěn)定性,避免音域過寬,給幼兒造成歌唱難度過大的干擾,歌詞盡量朗朗上口,速度適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若是新授第一聲部,則應選擇歌詞較為簡單易記的歌曲。其次,第二聲部的歌詞和旋律盡量以重復為主,歌詞簡短且具有形象性,以便幫助幼兒更快地記憶歌詞,減輕幼兒演唱負擔。在歌曲《母雞孵蛋》中,第 聲部歌詞“咕咕咕咕,母雞在孵蛋,咕咕咕咕,孵出 個蛋”。每段兩句,四段重復,只在最后 句的數字上有所變化,歌詞押韻,容易記憶,因此我在教學中將第 聲部作為新授內容。第二聲部歌詞“咕咕蓋,口古咕蓋……”,旋律與歌詞皆為重復句,節(jié)奏穩(wěn)定,速度適中。另外歌曲活潑歡快的曲風,以及淺顯、形象的歌詞,讓幼兒在演唱時頗有興趣。
二、運用多樣化教學策略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恰當的教學策略能夠幫助我們將教學難點化難為易,幫助幼兒輕松掌握,在二聲部歌唱教學《母雞孵蛋》中,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策略:
1.豐富幼兒前期經驗
豐富幼兒前期經驗有助于減少教學活動中一些不必要的干擾。音樂是聽覺藝術,學會欣賞是音樂活動的基礎,幼兒對二聲部歌曲感知經驗較少,欣賞經驗不足,因此活動前首要的經驗豐富便是多讓幼兒欣賞此類歌曲,讓幼兒對和聲音樂有初步的感知經驗。我在進行二聲部歌唱教學《母雞孵蛋》前,讓幼兒提前感知了類似歌曲,比如《小星星》,創(chuàng)設第二聲部歌詞(小星星,小星星……)和旋律(155155……),幼兒嘗試將兩個聲部合起來,在有了前期的初步感知后,活動課上幼兒對二聲部歌唱形式會比較容易接受。
2.將情境一貫到底
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中,無論是教師的示范演唱,還是幼兒的學唱跟唱,幼兒自主學習的意識不能被充分調動。而情境教學則是讓幼兒感受在前演唱在后,從而充分激發(fā)幼兒對歌唱活動的興趣,主動并全心投入到歌唱學習中。
有趣、適宜的情境創(chuàng)設是二聲部歌唱活動成功的關鍵,為此應做到幾點:一是教師在活動中所有的引導性語言都應該圍繞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二是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該合情合理,富有童趣,幼兒沉浸在有趣的情境中,能夠更加投入地進行演唱活動;三是情境創(chuàng)設應注意連續(xù)性,將情境 貫到底,切不可中途轉換情境或終止情境。在二聲部歌唱教學《母雞孵蛋》中,我創(chuàng)設了“母雞媽媽來孵蛋,公雞爸爸給母雞媽媽加油”的情境,并將情境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中。扮演“母雞媽媽”唱歌曲的第 聲部,扮演“公雞爸爸”唱歌曲的第二聲部,在情境中幼兒自主選擇想扮演的角色,分聲部歌唱由此自然而然地進行。教師一切的引導都以這一情境為主線,幼兒始終以角色的身份參與歌唱活動中,效果顯而易見。
3.教師恰當的手勢語很重要
二聲部歌唱教學中,教師采用恰當的手勢語有助于化解教學難點,有助于幫助幼兒堅定自己的聲部,有助于提示幼兒記住歌詞,同時也有助于在 定程度上幫助幼兒找到音準。那么,如何做到明確且具有引導意義的手勢語呢?首先,手勢語可以根據歌曲特點、歌詞內容、音樂節(jié)奏或者音樂中的高低音來設計;其次,盡量設計簡單具有提示性的手勢語,避免繁瑣讓幼兒眼花繚亂;最后,手勢語可供幼兒模仿,幼兒在歌唱時可以模仿教師邊做動作邊歌唱,幫助幼兒堅定自己的聲部。在二聲部歌唱教學《母雞孵蛋》中,第一聲部手勢語基本與歌詞相符,但考慮到第二聲部的音準比較難把握的情況,我將第二聲部(11_5 11 5……)設計的手勢語為:拍兩次,單手握拳上舉次,拍兩次,單手握拳上舉 次…一,又因為so音比do音較高,合唱時,幼兒在唱so音時容易受第一聲部的影響,而降低音高,因此握拳上舉是為了提示幼兒這個音是高的。當幼兒和我分聲部時,即幼兒唱一個聲部,我唱一個聲部,那么,我在唱自己聲部的同時,會用手勢語提示幼兒唱另一個聲部,而當幼兒與幼兒分聲部時,我會用手勢語提示歌唱水平較弱的那個聲部,手勢語幫助幼兒協(xié)調兩個聲部的和諧度,在突破這 難點時,恰當的手勢語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策略之 。
4.游戲化教學模式
游戲是幼兒園活動的基本方式,游戲化教學的關鍵在于“化”,即在具體的歌唱教學活動中,教師能夠點化出讓幼兒樂此不疲流連忘返的游戲狀態(tài),讓幼兒在玩中進行歌唱活動。
二聲部歌唱教學中游戲的設置很關鍵,由于二聲部歌曲的結構特點,我們往往在設置游戲時會有很大的難度和困擾, 是過于活躍的游戲有時會成為歌唱時的干擾,讓幼兒只專注于玩而不能專注于唱,從而影響幼兒唱歌;二是由于二聲部歌曲的結構特點,游戲形式往往會有所局限,好玩的游戲有時卻并不適合用在教學中。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有些老師只是形式上游戲了,看似孩子玩的很瘋,卻游離于教學之外,形成為了游戲而游戲的現象,孩子在這樣的游戲中并不能很好地達成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設置游戲時首先應結合歌曲本身的特點,尤其是二聲部的結構特點,圍繞目標設置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游戲;其二,游戲要富有童趣,玩法簡單,游戲的終極目標是為教學服務,因此,教學過程中的游戲不應過于繁瑣;其三,可以將游戲設置為有聯(lián)系的系列性游戲,串聯(lián)整個教學過程。
在二聲部歌唱教學《母雞孵蛋》中,我分別設置了小雞出殼、母雞孵蛋等系列性游戲,游戲“小雞出殼”是為了讓幼兒鞏固歌曲的第一聲部而設置的,教師扮演母雞媽媽,幼兒扮演蛋寶寶,幼兒在游戲中鞏固歌曲第一聲部的演唱。游戲“母雞孵蛋”主要是為了分聲部合唱而設置的,游戲中涉及到母雞媽媽和公雞爸爸的角色,幼兒在游戲情境中自主選擇喜歡的角色,演唱各自的聲部。在游戲情境中,幼兒的主動性被充分調動,原本枯燥且難度較大的二聲部歌唱變得更加生動富有童趣。
總之,二聲部歌曲對幼兒來說演唱難度大,對教師來說缺乏大膽挑戰(zhàn)的勇氣,我們往往會因為種種困難對它望而卻步,但只要我們掌握好教學方法,運用好恰當的教學策略,就能很好地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幼兒園二聲部歌唱教學是一個有待發(fā)展的課題,需要我們潛心鉆研,大膽嘗試,不斷積累經驗,讓幼兒在學習合唱的過程中感受聲音的和諧之美,從而增強幼兒對和聲音樂的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