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娟 李 華 燕 欣
在目前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還停留在“唯終結性考試分數至上”的狀態(tài),教師往往輕視形成性考核,甚至出現評價失當的現象。這種傳統(tǒng)的“一考定終身”的方式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絕非僅僅通過終結性考試就能達成,而是由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點滴積累而成,所以應該重視形成性考核。有鑒于此,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以提高學生初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以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為前提,提煉出“四步法”的形成性評價方法,并運用于教學實踐,為教師提供參考。
核心素養(yǎng)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yǎng)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從能力培養(yǎng)來看,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和終身學習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強調家國情懷、社會關愛和個人修養(yǎng),注重自主發(fā)展、合作參與和創(chuàng)新實踐。從英語學科特點來看,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決定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教學質量關系著學生英語知識與能力基礎的奠定。初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影響終身。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則要結合該學科獨特的教學規(guī)律,以教學目標為綱,層層細化和分解,最終形成可供教師操作的教學目標體系。以初中英語學科為例,提取出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大核心素養(yǎng),然后層層分解,形成以學科知識和能力指標為載體的教學目標分解表,見表1。
表1 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分解表
將初中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分解為一整套體系化的知識和能力指標,以其作為課程教學目標。在設定教學目標后,根據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而后測評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目標達成度的測評是為了衡量學生對預期學習效果所完成的程度,是檢驗、反饋和優(yōu)化教學設計最關鍵的一環(huán)。基于上述思想提煉出了教學目標達成度測評的“四步法”:(1)定目標。即設定課程的教學目標。(2)選方法。即選定與教學目標相匹配的測評方法。(3)采數據。即采用多種方法收集和分析學生所取得的成績的有關數據。(4)做改進。即利用測評結果去改進教學活動。
下面以《英語(八年級上)》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Section B 2a-2d)為例說明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達成度測評的“四步法”。
本課程在教學準備中,需要從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上著力研究,并明確目標。
在語言能力上,要求學生通過插圖預測文章大意,把握時間線索,培養(yǎng)學生制訂閱讀策略。要求學生將信息進行整理歸納,精讀文章,理解fact的含義、與idea或者 opinion有何區(qū)別,找到與Mickey有關的facts。
在思維品質上,學生在對文章中關于代表美國文化的Mickey Mouse 的理解基礎上將中美文化進行對比,從而形成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通過對比分析和學生的理性表達輸出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在文化品格上,要求學生了解 Mickey Mouse,Walt Disney和 Steamboat Willie在美國卡通界的地位。
在學習能力上,學生可以體會到,再渺小的“人物”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同時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也能獲得成功。
依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選取與核心素養(yǎng)相對應的知識和能力指標,并根據學情確定各指標預期的目標值權重。在充分研究學情的基礎上,對預期的目標值進行了權重分配,見表2。
表2 初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目標權重分配表
一旦明確了教學目標,就可以將預期的學習效果分為不同考核環(huán)節(jié),以便選擇合適的考核方法。同時,根據各種考核方法對本課程的作用大小賦予貢獻度權重值。根據本課程的特點,將考核環(huán)節(jié)分為情景應變、創(chuàng)造性思考和溝通表達。
在情景應變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學生課前查找迪士尼相關資料,進而豐富學生的背景知識,將學生置身于學習Mickey Mouse這一卡通人物及其發(fā)展歷史的情景中。
在創(chuàng)造性思考環(huán)節(jié)中,激發(fā)學生對中美文化差異的創(chuàng)造性思考,在理解故事大意的基礎上,找出故事發(fā)展線索,并設想有沒有其他發(fā)展線索的可能性,相互比較分析,并在學生之間相互分享。
在溝通表達環(huán)節(jié)中,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場景,進行溝通,碰撞思維火花。例如理解問題"Why Mickey Mouse is a symbol of American culture?",回答問題"Can you think of another cartoon character that is as famous as Mickey Mouse? Why is the character popular?"面對上述問題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思考,同時給出自己的看法以拋磚引玉,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在學生討論結束時,師生交流看法,進行思維碰撞。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體現了師生間的平等交流對話。對本課程的各項考核內容、依據及貢獻權重分配見表3。
表3 初中英語各項考核內容、依據及貢獻權重分配表
表3 (續(xù))
可設計多個階段、多項內容、多種方法來收集學生的形成性學習證據,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態(tài)度。將考核內容與課程預期知識、能力指標對應,然后設計出各項貢獻度。根據考核內容對能力指標的貢獻度分配權重,將初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三個環(huán)節(jié)與教學目標形成映射關系,即形成“矩陣”圖。
具體映射與賦權重的方法,取決于每個教學階段的考核依據。例如,情景應變階段,主要考核學生在通過閱讀文獻、與教師和學生溝通交流,從而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提出自身觀點的能力,這可以找到指標對應,并賦予權重。本課程考核內容及12項能力指標貢獻度分配見表4。
表4 初中英語考核內容及相應能力指標貢獻度分配
這是教學目標達成度測評過程的最關鍵一環(huán)。通過對使用測評工具、考核等多種方式收集到的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確定學生的各項能力指標實際水平,以及所設定的預期學習效果的達成度。通過分析測評結果改進教學。根據表4,以班級為單位,對各項考核指標進行賦分,從而得到學習效果達成度,最終以雷達圖的方式呈現。
以本課程教學實施為例,某班級的12項能力指標在3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分別賦分,得出總分70分,而后生成反映最終學習效果達成度的雷達圖,如圖1所示。
圖1 反映最終學習效果達成度的雷達圖示例
從圖1可以看出,該班級在“溝通表達”環(huán)節(jié)中的能力指標“語言技能”達成度最高,而在情景應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相對較弱。相對而言,掌握得不太理想的能力為交際策略、情感策略和語言知識。對學習效果達成度的分析可以得出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對于不足之處,應該認真分析原因,制訂整改措施。
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四步法”的運用可以有的放矢地找出問題,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促進其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在下一步研究和實踐中,應該更加注重細化教學目標和豐富考核方法。希望本文能夠為廣大教育界同行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