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麗
關鍵詞律師 脫貧攻堅戰(zhàn) 法律扶貧 精準扶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2018年,江蘇省司法廳召開了法律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動員部署會,出臺了《關于開展法律扶貧助力脫貧攻堅行動的實施方案》,成立了省級法律顧問扶貧專家?guī)旌汀叭r”法律服務團,統(tǒng)籌全省律師資源,幫扶全省貧困地區(qū)法律服務。2018年7月至8月,筆者在地方司法行政系統(tǒng)的組織之下,在淮安市淮陰區(qū)。貧困村深入調研法律服務需求,開展法律扶貧工作。法律扶貧成為全省律師工作的熱點詞匯之一。
最新統(tǒng)計顯示,在江蘇省125萬農村低收入人口中,相當一部分屬于病、殘、孤、老、災等“支出性”貧困。按朱家崗村21%的比例測算,有法律服務需求的近26萬人。而2017年全省法律援助辦案總量只有8.1萬件。這表明江蘇省低收入人口的法律服務市場還有很大的缺口。在調研過程中,筆者曾就該問題和鄉(xiāng)鎮(zhèn)司法所工作人員進行過深入交流,總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貧困地區(qū)法律服務力量不足
江蘇地區(qū)法律服務機構數量在全國排名靠前,但離滿足當地農民的基本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從律師事務所角度而言,因為案件標的較小、收費較低,律師事務所很少愿意在普通鄉(xiāng)鎮(zhèn)開設機構;鄉(xiāng)鎮(zhèn)司法所和法律服務所人員配置不齊,沒有足夠精力為當地農民提供法律服務;村干部法律素質不高,也很難較好地運用法律調停、處理村民日常糾紛。
(二)貧困戶法律意識薄弱
農村地區(qū)受中國傳統(tǒng)思想影響較深,“關系大于法”的觀念仍然制約著貧困戶法律思維的形成,壓抑了貧困戶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大多數貧困戶遭遇糾紛時,第一反應是“找關系”“找熟人”。
部分貧困戶還將信訪視為國家公器的一個公正標桿,一座正義燈塔,他們“信大不信小,信上不信下,信訪不信法”,把命運寄托在上級部門或領導對地方政府的干預中,于是不打官司直接上訪、越級上訪的事情層出不窮,這也是貧困地區(qū)法律難以發(fā)揮應有作用的重要原因。
(三)貧困地區(qū)普法宣傳工作缺失
江蘇省扶貧辦扶貧開發(fā)處處長蔣靈在調研工作中指出“不少經濟薄弱村的低收入農戶本身就是弱勢群體,碰到涉法問題,要么不知道如何解決、找哪個部門解決;要么沒有經濟能力解決,只好忍氣吞聲,極個別的甚至走向極端”,結合筆者的調研工作,貧困地區(qū)確實存在普法宣傳工作不到位的問題?!爸?、守法、用法”中“知法”是“守法”和“用法”的前提和基礎,貧困戶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法盲”也屢見不鮮,更需要做好普法宣傳工作。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調研時強調扶貧開發(fā)“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精準扶貧要求扶貧方法實施精細化,從扶貧機制上由主要依賴經濟增長的“涓滴效應”到更加注重“靶向性”,對目標人群直接加以扶貧干預的動態(tài)調整。。因此,在精準扶貧的工作背景下,律師如何開展好法律扶貧工作也成為重中之重。
(一)前提——識別幫扶對象
精準扶貧的前提是識別幫扶對象,做到“真扶貧、扶真貧”,對于法律扶貧而言,也要通過科學合理的程序準確地將法律幫扶對象識別出來。
目前,江蘇省將省內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法援服務對象范圍,建立了法律援助貧困人口數據庫。凡屬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在辦理法律援助時一律免去經濟困難條件審查,不再受援助事項范圍限制,只要是扶貧對象申請法律援助的,一律直接受理。
(二)保障——精準扶貧的制度設計
筆者調研中發(fā)現,扶貧工作的隨意性較強,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扶貧方式和方法沒有系統(tǒng)規(guī)范。但精準扶貧要求扶貧工作既不能空洞、大而化之,又不能不擇手段、為所欲為,必須明確科學、規(guī)范、細致的方式方法。有學者指出,扶貧規(guī)范化的結果是使扶貧目標更加統(tǒng)一,扶貧行為更為確定,大大降低扶貧行為的隨意性,從而使得扶貧效益的取得具有長期性和穩(wěn)定性。因此,扶貧工作必須有良好的制度設計,“散兵游勇”式的扶貧、“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扶貧、“三分鐘熱度”式的扶貧形式不僅不可取,更是對扶貧對象的一種傷害。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規(guī)范扶貧工作:
第一,加快扶貧立法工作。盡管有學者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扶貧立法的建議,但在目前的扶貧工作體系中,國家層面的法律規(guī)范仍然缺失,導致很多扶貧項目和資金在實施過程中由于政策運行失于規(guī)范存在大量流失和“精英捕獲”現象。所以國家亟需出臺一部統(tǒng)一的反貧困法,通過法律制度的構建使得扶貧工作走上制度化道路。
第二,明確各部門在脫貧攻堅活動中的職責和分工。扶貧工作歷來是黨和政府解決貧困問題、促進社會穩(wěn)定與協(xié)調發(fā)展的重點工作,并不是基層扶貧干部的“政治任務”,法律扶貧也不例外。律師參與法律扶貧工作,離不開民政、教育、農委等相關部門的協(xié)調合作,也離不開律師協(xié)會的制度保障。
第三,完善扶貧責任追究機制。精準扶貧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必須深入推進扶貧工作責任制,用機制創(chuàng)新推動扶貧領域違規(guī)違紀問題標本兼治。江蘇省紀委在全省范圍內上線了“陽光扶貧”監(jiān)管系統(tǒng),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法律扶貧也應當嚴格督查考核,嚴肅工作紀律,讓法律扶貧工作落到實處,而不是一陣風、走過場。
開展法律扶貧工作是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實踐,也是助力“三大攻堅戰(zhàn)”、發(fā)揮司法行政機關在“精準扶貧”職能作用的重要舉措。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律師發(fā)揮自身專業(yè)特長,在扶貧攻堅工作應當發(fā)揮自身專業(yè)特長,有所作為。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可以作為律師工作的切入點和落腳點。
(一)從輸血到造血
扶貧工作人員告訴筆者,貧困村建設重點歸根到底一句話,“干建萬建,脫貧是關鍵”,而脫貧關鍵在于促進增收,增收關鍵在產業(yè)項目。據統(tǒng)計,2018年1月至8月,江蘇省漣水縣已幫助全縣5327戶貧困戶發(fā)展種植、養(yǎng)殖、服務加工等8大類286個扶貧項目,發(fā)放小額貸款1.67億元。預計年內這些扶貧項目將產生效益4950多萬元,16384名困難群眾人均將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產業(yè)項目的造血能力不言而喻。
為保證每一個扶貧開發(fā)項目的順利實施,法律體檢和風險防范扶貧工作必不可少。律師應當主動參與到項目的規(guī)劃論證、組織實施、資金管理和竣工驗收等過程中的法律風險防控服務,保障扶貧開發(fā)項目收益,有效助力以產業(yè)促發(fā)展、以發(fā)展真脫貧。
(二)從漫灌到滴灌
一百多年前,齊美爾指出“人們應從社會的立場出發(fā),把需求者的權利強調為整個窮人救濟的基礎”,提出了貧困問題的根源是權利救濟。筆者調研中發(fā)現,扶貧工作人員已經意識到保障人民權益的重要性,例如強調“要維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但不會具體指出維護哪些合法權益,這種漫灌式的口號并不能達到權利保障的預期目的。
因此,律師在參與法律扶貧工作中,應當從貧困戶致貧的原因入手,有針對性的開展權益保障工作,例如貧困戶沒有收入來源的,律師要保障其生存權,幫助其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貧困戶因病致貧的,律師要保障其醫(yī)療救助權,幫助做好醫(yī)療救助權保障機制與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等現行農村基本醫(yī)療保障制度的銜接;貧困戶存在失學兒童的,律師要保障其教育救助權,幫助貧困群體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貧困戶脫貧缺乏資金扶持的,律師要保障其資金扶持權,幫助其向小額信貸機構申請貸款等。貧困戶的權利保障工作從“漫灌”變?yōu)椤暗喂唷?,這也是精準扶貧的生動體現。
法律對于解決社會問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家托克維爾曾說,在美國,所有問題都會轉化為法律問題。做好法律扶貧工作,是提升老百姓法律意識,提高經濟薄弱地區(qū)依法治理水平的重要舉措。
(一)營造法律氛圍,樹立法律意識
法律扶貧工作其實是一項潤物無聲的工作。律師在深入開展扶貧工作中,往往處理一些雞毛蒜皮、家長里短的小事,但律師在處理這些“小事”中體現的法治思維,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貧困戶的法律意識,扭轉貧困戶“關系大于法”“信訪不信法”的根深蒂固思想。
(二)完善扶貧工作體系,提高扶貧工作效率
通過法律扶貧工作的制度設計,將扶貧工作納入規(guī)范化、法治化的軌道,是破除基層扶貧治理隨意化、碎片化、套路化的重要措施,部門之間的有效互動和律師協(xié)會的后勤保障工作,可以打通政策壁壘,提高扶貧工作效益。
(三)研發(fā)法律扶貧產品,豐富法律服務內涵
從識別法律服務對象、到梳理服務對象的法律需求、再到扶貧開發(fā)項目的法律體檢……法律扶貧工作為律師創(chuàng)新法律服務內容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經驗,有利于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法律服務產品。此外,律師開展法律扶貧工作,不僅僅局限于法律咨詢,還可以包括生存權、受教育權、醫(yī)療救濟權的權益保障工作,進一步豐富了扶貧法律服務的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現在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江蘇省司法廳積極法律扶貧工作,體現了司法行政系統(tǒng)對扶貧開發(fā)工作的責任與擔當。作為執(zhí)業(yè)律師,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脫貧攻堅的重要性,把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充分發(fā)揮法律扶貧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中的重要作用,為江蘇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