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姣
【教材分析】
《那次玩得真高興》是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習作內容。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要求學生記錄一件親身經(jīng)歷的事。
教材第一部分以問題激趣,引出本次習作的話題,還提供四幅圖,旨在多角度喚醒學生對快樂往事的回憶,為學生習作的選材做鋪墊。教材第二部分布置了本次習作的任務——寫一次玩的過程,并引導學生用放電影、看照片、和別人聊一聊等方法回憶當時的情形,以便選擇習作內容,梳理習作順序。教材第三部分提供了交流和評價的建議,提示學生寫后大聲朗讀,重新在文字中體驗當時的快樂心情,并和同學分享。在同伴反饋的基礎上,修改別人看不明白的地方,學習如何將習作寫得更清楚。
【教學目標】
1.通過看照片、和同伴聊、放電影等不同方式喚醒玩得高興的回憶,獲得情感體驗。
2.以例文為支架設計評價標準,初步寫下自己玩的過程,表達出高興的感覺,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3.借助微課學習修改同學看不明白的地方,分享玩的過程和快樂心情。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回憶自己玩得高興的事情,并找出相關的照片或視頻。
教師準備:課件、笑臉牌、作文紙、玩的照片。
教學環(huán)境:能播放課件并配有實物投影儀的多媒體教室。
【教學過程】
一、鏈接課前預學,喚起高興的回憶
1.鏈接課前預習,相機揭題。
(1)播放視頻,教師導入:課前,你們都回憶了自己平時喜歡玩的事情(板書:玩),還找到了那次玩的照片(板書:那次)和大家分享,老師把它們做成了一個小視頻,我們一起來看看。
(2)引導學生在看到覺得有意思的畫面時舉起笑臉牌。
(3)定格畫面:翻到靜態(tài)畫面或動態(tài)視頻定格時會出現(xiàn)一句簡單的描述:誰、在哪里、玩什么、高興的點。(例:王小樂在淺海區(qū)潛水,太刺激了!)
2.閱讀教材,觀察插圖。
(1)閱讀教材:語文書上也有一個小伙伴在回憶他玩得很高興的事情。仔細看圖,說一說他想起了哪些事情。(圖一:在學校里和同學掰手腕。圖二:和爸爸媽媽去動物園玩。圖三:和爺爺一起釣魚。圖四:在游樂場玩過山車)
(2)拓展思路:仔細看看這幾幅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在不同的地點和不同的人一起玩)
(3)達成共識:雖然大家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一起玩,但是看得出來,同學們都玩得很高興。(補充板書:得真高興)
二、視頻例文引路,說清楚玩的過程
1.任務驅動:我們用照片或者視頻的方式記錄下玩得高興的瞬間,它們都是美好的回憶。但是僅看照片還不過癮,大家很想知道你當時是怎么玩的。
2.借助外力,初步回憶:看照片、聊一聊。
(1)邊看邊聊:課件滾動播放學生玩的照片,相機定格2至3人共同玩某一活動的照片。教師引導:請照片中的學生來說一說當時是怎么玩的。
以玩蹦蹦床的照片為例,引導這幾個學生互相聊一聊當時是怎么玩的,其他學生相機補充。
(2)教師小結:我們要回憶起當時是怎么玩的,有哪些好辦法?
學生1:看照片。
學生2:剛才回憶的時候有些地方我忘記了,但是跟我一起玩的小伙伴還記得,我們倆聊著聊著,就把玩的過程給回憶起來了。
(板書:看照片、聊一聊)
3.播放微課,深度回憶:放電影。
(1)教師將圖四“在游樂場玩過山車”制作成小視頻,播放小視頻,引導學生思考:語文書中的小伙伴還有什么別的方法回憶他玩的過程?
剛坐上小車,我的心里就開始興奮了。這時候,小車子在軌道上慢慢滑動起來,這速度,就像老牛上山坡似的。我心想:哈,也沒什么可怕嘛。誰知,小車越爬越高,越爬越高,眼見著就要到最高點啦。突然,過山車直線下降,好像要沖入萬丈深淵,這也太刺激了吧!我的心簡直跳到了嗓子眼。直到最后,過山車慢慢停了下來,我睜開眼睛一看,太棒啦!安全著陸啦!真想再玩一次呀!
配音文字如下。
(2)提出問題:小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回憶玩的過程?
預設:把自己玩的過程像放電影一樣在腦海中回憶一遍。(板書:放電影)
4.例文引路,學生共評。
(1)呈現(xiàn)文字:小作者不僅把他玩的過程像放電影一樣回憶起來了,還把它寫下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2)學生評價:他寫得好不好?哪兒好?
預設1:指向“老牛上山坡”“哈,也沒什么可怕嘛”“這也太刺激了吧”“真想再玩一次呀”等——寫出了很好玩、很刺激的感覺。
預設2:指向“剛坐上小車”“慢慢滑動起來”“越爬越高”“直線下降”“慢慢停了下來”等——寫清楚了玩的過程。
教師補充:這么長的文章寫下來,標點都正確,值得點贊。
(3)根據(jù)師生共評內容呈現(xiàn)評價星級標準。
※ 寫清楚怎么玩? ? ? ? ※ 寫出“高興”
※ 正確使用標點
三、寫下玩的過程,學習評價修改
1. 學生嘗試習作。
(1)提出習作任務:請同學們把自己玩的過程寫下來,跟別人分享。寫的時候要讓別人感覺到自己玩得很高興。
(2)明確習作要求:寫清楚怎么玩;寫出“高興”;正確使用標點。
2.學生互評。
(1)全班評:你覺得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是高興的,就舉起你的笑臉牌。(指向是否寫出“高興”)
(2)指名評:你認為寫得怎么樣?(指向是否寫清楚了玩的過程、標點是否正確)
3.學生自評:把文章大聲地讀給自己聽,你會給自己的文章打幾顆星?
4.分享習作。
(1)出示教材提示:和同學交流習作,跟他們分享你的快樂。如果有讓同學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試著修改一下,讓別人更明白。
小文:小語,我把我的習作讀給你聽聽……
小語:聽了你的分享,我仿佛看到你是怎么潛水的了。不過,這里的逗號是不是應該改成句號?
小文:嗯,是的。
小語:這個地方我還不太看得明白。剛下到海里的時候,你為什么會覺得有趣呀?
小文:哈哈,我當時嗆了幾口水,海水都喝到肚子里了,咸咸的,想來很有趣。
小語:哦,那你把這些內容寫進去,我覺得就更好玩了?,F(xiàn)在我把我的文章讀給你聽……
小文:聽了小語的建議,我做了修改。首先把這個逗號改成了句號,然后加入了這樣一句:“我就不小心嗆了一口水,哎呀,原來海水的味道是咸咸的?!敝x謝我的同桌,聽了她提的意見,我覺得我的文章更好了!
小語:同學們,你們也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習作吧!
(2)播放微課:文字內容如下。
(3)教師總結:把你的文章讀給小伙伴聽一聽,根據(jù)小伙伴的意見進行修改。
【板書設計】
【教學思考】
三年級為寫作起步階段,重在讓學生樂于書面表達,增強寫作的自信心。本次習作教學設計主要采用照片欣賞、視頻播放、同伴交流等學習策略,充分喚醒學生生活體驗,并以學習小伙伴的范例為學習支架,幫助學生梳理玩時的零碎記憶,為寫清楚玩的過程打基礎。最后引導學生借助微課,學習和同桌分享習作并提出問題,采用多元主體評價的方式激發(fā)寫作的興趣,培養(yǎng)樂于分享、勤于修改的好習慣。具體策略如下。
一、借助插圖拓寬思路,讓學生有話可寫
兩個問題“你平時喜歡玩什么?有沒有哪次玩得特別開心、印象特別深刻?”和四幅插圖(小主人公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事),充分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教師把這一板塊的學習進行前置,讓學生在進入習作課堂前回憶自己玩得特別開心的一次經(jīng)歷,并試著找一找當時玩的照片或視頻。上課伊始,教師通過視頻回放,再一次聯(lián)結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關注他們的游戲生活,讓學生有話可寫,習作不再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搭建支架創(chuàng)編例文,讓學生有法可依
在統(tǒng)編教材的習作板塊中,隱藏著各種學習支架,為教師的習作指導搭建起堅實的“腳手架”。教材在引導學生回憶當時怎么玩時,給出了三種策略支架:放電影、看照片、聊一聊。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將“看照片”“聊一聊”兩種回憶方法合二為一,并用一個微課讓“放電影”這一要素得到較好落實。與此同時,巧妙地將電影中的片段化圖為文,搖身變成一篇獨特的“過山車”范文。教師充分利用文章獨特的表達去喚醒每個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學生通過寫清楚玩的過程以及寫出“高興”來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那份快樂的回憶。
三、標準先行貫穿評改,讓學生有據(jù)可循
本次習作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對例文做出評價:寫清楚了玩的過程,寫出了過山車的刺激。根據(jù)教材對于注意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要求,學生自主提出習作的星級要求:寫清楚過程;寫出“高興”;正確使用標點。標準前置有利于學生在習作時有的放矢。此外,統(tǒng)編教材注重學生習作習慣的培養(yǎng),三年級開始,重視學生習作后的修改。教師將同伴間的修改過程做成微課,激發(fā)學生評改興趣的同時提高了課堂效率。
(浙江省杭州市勝利實驗學校?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