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艷紅
摘 ?要:根據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人數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加之高職院校擴招是一種大趨勢,關注高職院校學生群體心理健康狀況迫在眉睫。筆者根據自身多年學生管理工作經驗,從認識壓力、正視壓力和直面壓力3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壓力管理 ?認識 ?正視 ?直面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c)-0136-02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高職院校將擴招100萬人,隨著高職院校擴招多元化,區(qū)域差異、學業(yè)困惑、就業(yè)壓力、生活不適、人際關系等困擾著高職學生們,一旦不能及時調整釋壓,可能演變成抑郁癥等重大精神疾病。
據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狀況相關報告顯示,20世紀80年代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有23%,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來已達到了30%,有心理障礙的人數每年正以10%的速度遞增。作為一名曾經有7年輔導員工作經驗的高職教師而言,7年前很少遇到因心理壓力導致心理疾病的學生,而近幾年因壓力調整不適導致抑郁癥等心理問題的學生明顯增多。作為高校教師,要及時發(fā)現源頭,給學生做好壓力舒緩工作,萬一遇到抑郁癥等心理問題的學生,也不要慌張,理性對待,對癥下藥,爭取減輕抑郁癥學生患者的癥狀,如果是輕度抑郁癥患者,只要方法采取得當,是有可能治愈的。
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學生管理工作經驗,從認識壓力、正視壓力和直面壓力3個方面淺談壓力管理個人所感。
1 ?認識壓力
壓力是指當刺激事件打破了個體的平衡狀態(tài),或者超出了個體應對能力范圍時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理、情緒、行為、認知等反應。壓力具有環(huán)境要求你做出選擇或改變時的個人感受、對未知事件悲觀解釋的結果、持續(xù)不斷的精力消耗—心理衰竭三大特點。例如,2016級某專業(yè)學生胡某,父親70多歲,年紀偏大,且有聽力障礙,與人溝通困難,母親是個低能智障。雖然家庭情況較差,但胡某本身是一位積極向上的學生,熱愛學習,希望通過自身努力拿到大學文憑,改變家庭困境。面臨家庭父母情況以及經濟困境,胡某在“讀”與“不讀”中徘徊不定,在心理上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2 ?正視壓力
壓力又分為正性壓力、中性壓力和負性壓力。正性壓力是會激發(fā)個體朝向成就和健康發(fā)展的壓力。中性壓力是不會使機體產生任何事后效應、緊要刺激的壓力。負性壓力是能夠使個體產生消極情緒或讓機體感受到威脅性刺激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壓力。長期處于負性壓力之下,會使個體產生冷漠、失眠、消極、焦慮等不良心理癥狀,出現“亞健康”狀態(tài),甚至“過勞死”情況。例如前段時間某市一名基層民警長期處于追蹤案情的高壓環(huán)境中,在一次調查案情事件中,連續(xù)工作18個h,最終猝死在工作臺上,年僅31歲。
其實并不是所有的壓力對人類都是不利的,適度的壓力對提高學習、工作效率,維護身心健康具有積極作用。過重壓力或壓力不足對學習、工作效率具有負面作用,嚴重影響人的身心健康。人在適度的壓力環(huán)境中是有利于工作和生活的,我們應該找到壓力剛剛好的狀態(tài),即壓力黃金點,變壓力為動力,讓自身的工作和學習始終處于最優(yōu)狀態(tài)。
3 ?直面壓力
3.1 找到壓力管理的切入點——壓力源
壓力源是導致壓力產生的刺激性事件,以高職學生為例,高職生一般會遇到學業(yè)、家庭、戀愛、人際關系、時間管理、就業(yè)等各方面的壓力,有時候壓力源并不來源于某一個方面,可能同時來源于幾個方面,而且這些壓力源對機體的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在機體面臨的眾多壓力源中,肯定有一個或以上是對機體影響最大的壓力源,不可能每一個壓力源對機體的影響都是均等的。
如前面提及的2016級學生胡某,她同時面臨家庭和學業(yè)兩大壓力源,這兩大壓力源占主導地位的應該是家庭因素,因此高校教師在與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工作的時候,應該側重于進行家庭感恩教育,讓學生真正愛自己的父母,不嫌棄自己的父母和出身,不自卑,自尊自愛又自信。
對壓力管理的切入點主要有3個方面:第一,從改變壓力源切入,是指以壓力源為中心,直接采取行動來減少壓力。第二,從改變個體對壓力源的認知方式切入,是以認知調節(jié)為中心,讓個體通過轉移注意的焦點,對壓力源重新做出認知評價后再選擇應對策略。第三,從改變壓力源引起的情緒危機切入。這是以情緒為中心,通過情緒調節(jié)和情緒釋放改變由壓力引起的情緒上的不適,但并不改變個體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這3種切入方式并不是孤立片面的,在實際中常常是綜合運用,例如,前文所提及的2016級學生胡某,在對其進行壓力源管理中,就綜合運用了第二種和第三種切入方式。
3.2 壓力管理三大對策——規(guī)劃型、前攝型、反應型
(1)規(guī)劃型對策,是指通過對構成威脅的外部壓力進行控制和調節(jié),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沒有外部壓力源的新環(huán)境,這是一種理想化的對策,如上例2016級胡某,她面臨的主要壓力是由家庭父母身體條件導致的,如果采取規(guī)劃型對策的話,就達不到壓力管理的效果。
(2)前攝型對策,通過彌補個體自身性格缺陷,更正或改變不合理信念、不合理行為模式和不合理生活方式等,提高個體應對壓力的技能,使其能夠及時正確地對壓力的負面影響做出反應。例如,針對大學生因沉迷網絡游戲導致成績下降的情況,就可以采取前攝型對策,改變其不合理生活方式,減輕壓力對自身的負面影響。
(3)反應性對策,利用一些具有短期效果的技能應對突發(fā)事件,緩解和疏導因壓力造成的心理和行為上的不良反應。例如,面臨突如其來的技能比賽,個體可以采取聽音樂、健身、聊天大笑等應激反應來釋放壓力,避免過大壓力對自身造成的不良影響。但是這種方式有些治標不治本,因為采取了反應性對策后,雖然暫時舒緩了壓力,但是壓力并沒有消失。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倳浽谌珖咝K枷胝喂ぷ鲿弦矎娬{要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tài),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做為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祖國未來建設的主力軍,一定要正確認識壓力,把握正性壓力,充分發(fā)揮正性壓力的積極性,直面負性壓力,將自身的學習和工作狀態(tài)調整到最優(yōu)。
參考文獻
[1] 何躍青.如何進行壓力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 蒂姆欣德爾.緩解壓力[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3] 張超,魯光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壓力管理的對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5):88-91.
[4] 盧愛新.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