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林
隨著2019年7月10日上午河南省欒川縣人民法院的宣判,一年來在網(wǎng)上傳得沸沸揚揚的“常某打老師”案基本畫上了句號。這一事件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留給人們的思考和討論還在持續(xù)發(fā)酵,網(wǎng)上各種各樣的觀點也是層出不窮。作為一名一線教師,這幾天筆者一直思考一個問題:常某醞釀了20年的這記耳光應該打醒誰?筆者以為,主要應該打醒下列對象。
一、打醒教育立法部門
常某在20年前讀書時被老師體罰,20年后反過來攔路報復老師,除了個人情感因素外,更多是因為法制不健全導致的。試想一下,如果當年就有法律法規(guī)明文規(guī)定教師懲戒學生造成何種后果須要承擔何種法律責任,那老師一定會克制自己的行為。正因為法治的空白,才從客觀上導致一部分教師懲戒起學生來肆無忌憚。與此相應的是這些年來出臺的一些教育法律法規(guī),除了不斷增加教師的義務、賦予學生更多的權利外,對學生毆打老師要承擔怎樣的法律后果只字未提,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一部分學生采用暴力手段報復老師的邪氣。常某醞釀了20年的這一耳光至少應打醒教育立法部門,是該到出臺一部詳實具體、條款明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師懲戒學生法”的時候了,也到了該考慮出臺一部約束學生行為的法律法規(guī)的時候了。如果還像以前那樣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聽到社會反響強烈了、人們的呼聲高了,派個人出來應付兩句,等輿情一下去,又拖一天算一天,我們的教育真就沒有希望和未來了。
二、打醒媒體
這些年來,校鬧之所以愈演愈烈,與部分媒體的推波助瀾不無關系。在見諸網(wǎng)絡的歷次校鬧事件中,一開始,大多數(shù)媒體幾乎都站在學生和家長一邊,抓住人們普遍同情弱小的心理,盡情炒作。特別是一些小刊小報、自媒體更是興風作浪、煽風點火,點燃了一部分低素質家長的暴脾氣,把本來不大的一點火苗最后搞成了一片火海。而且,經(jīng)媒體一次次炒作后,這些件事會像瘟疫一樣從一地傳播到另一地、由這個家長傳染給另一個家長……大家在相互學習和仿效中,鬧騰得更歡了。因此,常某醞釀了20年的這一耳光應該打醒的第二個對象是那些不負責任的媒體,正是他們把本來每個孩子都很向往的校園宣傳成了社會的對立面,把本來很和諧的家校關系變成了仇敵關系,把本來大家都很尊崇的老師宣傳成了惡棍、把本來都能成才的孩子推向了毀滅……希望那些以博眼球為宗旨的媒體能被常某的這一記耳光打醒,從此在弘揚教育正能量上下功夫,那將是學校之幸、家長之幸、老師之幸、學生之幸,更是我們的民族之幸。
三、打醒領導
從最近網(wǎng)上流傳的幾則比較典型的校鬧事件中可以看出,事態(tài)之所以一再升級,與學校領導“裝睡”、不作為有很大的關系。我們首先來回顧一下楊老師體罰學生事件:她最初被勒令向學生家長賠情道歉、承擔診療費;后又被罰扣一年的績效工資,并列入“黑名單”;最后在縣委、縣政府的調查干預下“昭雪平反”。那么,在這里我想問一下學校領導,網(wǎng)上被學生和家長披露出來的楊老師的優(yōu)秀業(yè)績——帶出了多屆市高考狀元,甚至在出事之后所帶班的中考成績仍然是全縣第一名,難道之前你們一無所知嗎?為什么不第一時間站出來保護她?我們再來看跳河自殺的周老師體罰學生事件:連警方都認定周老師無過錯,學校領導為什么還要讓周老師賠付醫(yī)藥費、給家長道歉?說白了,這兩則典型的事件反映了一部分領導的共同心態(tài)——把自己的烏紗帽看得比老師的命更重要。因此,常某醞釀了20年的這一耳光也應該打醒這樣的學校領導,如果他們還像以前一樣繼續(xù)裝睡,一次半次無所謂,次數(shù)多了,老師們總有一天會與其貌合神離或者棄其而去。
四、打醒老師
作為一個有著近三十年教齡的老師,筆者敢拿人格擔保,愛懲戒學生的老師里邊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負責任的好老師。為此,筆者感到痛惜,因為每次牽扯到此類事件中的基本都是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的老實人。但不管多么痛惜,這都不是筆者為他們開脫的理由,因為國家明文規(guī)定教師是不允許體罰學生的,不管你的初衷有多好。所以說,常某醞釀了20年的這一耳光應該、也一定要打醒那些還抱著“不打不成才”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老師,今后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策略。要明確認識到,今后只有用更新、更科學的理念和方式去教育引導學生,才能把他們培養(yǎng)成才,也才能確保自己平安無事。當然,這一記耳光更應該打醒那些平時就不怎么敬業(yè),還夾雜著私心雜念、帶著個人情緒、發(fā)泄私憤體罰學生的老師,因為家長和學生對你有多憎惡,報復起你來就有多狠。
五、打醒家長
常某這一記醞釀了20年的耳光最應該打醒的是家長,因為在幾乎所有的校鬧事件中,主角一直都是家長而非學生。家長的個人修養(yǎng)和教養(yǎng)觀念直接決定著校鬧事件的大小、持續(xù)時間的長短、最終的解決方式和結果。家長們在被打醒后一定要冷靜地思考,去學校里鬧的目的是為了什么,如果為了錢,就像那個被楊老師用書扇了幾下的學生的家長,開口就要三十萬,難道你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些卑鄙嗎?如果是為了發(fā)泄憤怒,你覺得這樣做值得嗎?如果是為了給孩子討回公道,你覺得這種方式正確嗎?……作為一名老師,筆者非常支持家長為了孩子的事情找校長、找老師。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管自己有多生氣,都要控制好情緒,大吵大鬧終歸不能解決問題。從目前網(wǎng)上爆出來的校鬧事件來看,最后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是坐下來談,沒有一件是在吵鬧中圓滿解決的,家長務必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同時,我更希望家長們能在這記耳光后,冷靜下來重新定位自己的孩子和孩子的老師。如果孩子有問題,千萬不要嬌慣,現(xiàn)在在家里慣著他,一旦將來走上社會,他吃的苦頭和付出的代價要比今天多得多;如果老師有問題,能溝通就好好溝通,大多數(shù)老師還是通情達理的??傊鉀Q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千萬不能一有事情就暴力為先。
六、打醒學生
小學生由于年齡關系,還無法正確判斷和理性處理很多事情,但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是非觀念和價值理念,所以,常某的這一巴掌也應該打醒他們,讓他們在十分理智的狀態(tài)下好好反思自己,思考這幾個問題:1.學校里那么多的學生,老師為什么不懲戒別人,卻要懲戒自己?2.老師為什么不懲戒其他班的學生,而要懲戒本班的學生?3.老師為什么只懲戒現(xiàn)在帶的學生,不追到另一所學校去懲戒已經(jīng)畢業(yè)的學生?4.老師懲戒學生是為了管教還是發(fā)泄私憤?只有把這幾個問題想清楚了,才能判斷是自己錯了還是老師錯了。如果自己錯了那就要接受懲戒,犯錯誤要付出代價這很正常;如果是老師錯了,可以找機會跟老師好好談,只要老師意識到自己錯了,他就會改正。這樣一來不是就把心結打開了嗎?心結一打開,憋在心里的氣自然就順了,氣順了一切就煙消云散了。
總之,常某的這一耳光應該打醒的對象很多,也希望他們真被打醒了。只有大家都醒了,才能理智地反思自己,寬容地看待別人,然后放下恩怨,結成教育聯(lián)盟,共同為孩子們的茁壯成長營造出一片蔚藍的晴空。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