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衍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生的寫字有著明確要求,在“教學建議”中規(guī)定:“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會將寫字指導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近期的一次教研活動中,多位教師同時執(zhí)教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蜜蜂》一課的第一課時,在指導學生寫字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選擇指導的生字、指導的方式、所用的時間卻都不一樣。那么,我們不禁要問:閱讀教學中的寫字指導教學,在內容選擇、時間設置、方法指導上有沒有要求可依和規(guī)則可循呢?筆者以為,要想解決好這些問題,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一、寫字指導教學的內容選擇
1.整體分析、歸類重組
由于課后要求規(guī)范書寫的生字較多,而教學時間有限,因而選擇寫字指導的生字要有典型意義,需要作為例子來使用。如何整體分析,歸類重組呢?一般而言,課后出現(xiàn)的漢字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有規(guī)律的生字,一種是沒有規(guī)律的生字。對于有規(guī)律性的漢字,我們需要進一步觀察,一看筆畫:一方面,整體觀察這些生字中有沒有重復出現(xiàn)的特殊筆畫,比如“豎撇”(在筆畫中,豎撇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不是多個生字中都帶有豎撇,如果有,便可以作為一種現(xiàn)象,在寫字指導時指導學生寫好帶有豎撇這一筆畫的生字;另一方面,還可以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沒有關鍵筆畫在田字格中特殊的位置上,比如橫中線或豎中線上,如果有,也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規(guī)律進行指導。二看結構:觀察生字中出現(xiàn)了哪些結構,比如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半包圍結構、獨體字等等,然后按照結構重組。除去有規(guī)律的生字,剩下的一些,我們將其作為特殊類型進行指導,這里面可能會有筆畫特別多的字、結構特別難寫的字等等?;谶@樣的認知,我們再來看課后安排的生字,就不會模糊一片,滿眼都是重點。
以《蜜蜂》一課為例,這課安排了12個生字,先從筆畫方面觀察,沒有呈現(xiàn)明顯的筆畫特征。再觀察生字的結構,發(fā)現(xiàn)這些生字中左右結構的有8個,其余非左右結構的字有4個。那么,歸類重組的第一種方案可以是:左右結構的字和非左右結構的字。還有沒有其他的重組方案呢?再進一步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這其中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蜜”“蜂”兩個字,都有一個偏旁“蟲”,不同的是:一個在下面,寫的時候要扁一些;一個在左邊,寫的時候要窄一些?!皺z”“查”這兩個字都有“木”這個偏旁,不同的是一個在左邊,一個在上面,位置不同,書寫的要求也不一樣。還有“阻”“陌”,有同一個偏旁:左耳旁。還有一個“辨”字,一個字中有兩個“辛”,在左與在右的書寫也有變化。因此,我們可以把這些生字進行第二種情況的分組:一組是有規(guī)律的字——“阻、陌”“蜜、蜂”“檢、查”“辨”,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寫好漢字中同一個偏旁在不同漢字中的變與不變。另一組就是剩余的幾個生字一“途、括、跨、確、誤”,把這5個以左右結構為主的歸為特殊一組。
2.依據學情,確定內容
生字按照重組后的形式出現(xiàn),顯然更便于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找到特征,易于書寫,形成能力。那么,針對上面的兩種分組方式,選擇哪一種更為合適呢?這里還需要參照學生的已有學習經驗。對于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而言,已經初步掌握了寫好左右結構生字的能力。因此,教師不需要重復指導。那么,與第一次的分組比較,顯然第二次的分組中同一偏旁在不同漢字中的變與不變的特點,對學生而言更有價值??梢源_定為指導學生重點書寫的內容。
二、寫字指導教學的指導策略
選定好要指導的生字,教師就必須在課堂上認真地指導學生書寫,充分發(fā)揮例子的功能,讓學生在寫字過程中識記生字,發(fā)現(xiàn)此類生字書寫的規(guī)律,提高此類生字書寫的技能。
1.指導寫字的方法
許多教師在指導學生寫字時,只是強調讓學生看帖,然后描紅、臨寫。然而,學會看什么,如何寫,寫到什么程度才算達標,卻不清楚。所以寫字指導的效率不高。筆者以為,有效的寫字指導需要注意以下方法。
(1)認真觀察。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看清楚生字的字形和筆畫位置??醋中危褪且辞宄钟赡男┕P畫或者偏旁構成;看位置,就是要看這個字的偏旁和主要筆畫在田字格的橫中線與豎中線的位置。這里尤其要強調的是,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不是目的,而要借助田字格中的位置,進一步觀察這個字在結構方面的特點,比如偏旁之間是上寬下窄還是左窄右寬,主要筆畫之間上下左右的穿插情況等等。比如,引導學生觀察“蜜”字,先要引導學生看字形:這個字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宓”,下面是“蟲”,然后借助田字格觀察這個字的偏旁和筆畫的位置。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宓”在橫中線的上面,“蟲”在下面,這說明這個字在書寫時上下兩部分的大小是相近的,上面的偏旁筆畫多,寫時要緊湊一些,下面的偏旁筆畫少,要寫得寬松一些。接下來再借助豎中線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字最上面的“點”與“蟲”字的中心“豎”要在一條線上,這樣寫出的字才穩(wěn)。認真觀察后,學生在臨寫時才能做到“寫得像,不走樣”,才能在沒有田字格時也能寫得規(guī)范、端正、美觀。再來觀察“蜂”這個字,也是這樣的方式,先看清楚字的左右偏旁,然后觀察兩個偏旁在田字格中的大小及筆畫之間的上下穿插位置。最后,引導學生比較“蟲”作為一個偏旁,在兩個字中的位置變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蟲”在下面時要寫得寬一些,才能把上面的偏旁托得穩(wěn);在左邊時要寫得窄一些,才能為右邊的偏旁留出位置。
(2)用心記憶。很多教師在指導學生寫字的時候,讓學生看后即寫,忽略了“記憶”這一步,結果造成學生習慣性地看一筆,寫一筆。這顯然是不符合寫字的規(guī)律的。因此,教師應該在學生看字形、看位置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自己的腦海里記住字形、記住位置,然后再寫。這時候寫字才能胸有成竹、一氣呵成。同時,由于中間增加“記憶”的過程,這些生字經歷了幾次集中精力的書寫,也起到了鞏固與識記的目的,可謂是一舉兩得。
(3)規(guī)范書寫。寫字的時候,教師一般要求學生描紅,然后臨寫。由于課堂上的時間有限,不可能一個字寫很多遍,這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描紅一遍:做到姿勢端正、用筆規(guī)范,在描紅的過程中體會生字的字形與位置。在臨寫的時候,指導學生先借助田字格進行臨寫,如果寫得不夠好,就需要在后面再寫一遍。這樣就避免了平均用力,也更有利于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規(guī)范地寫好生字。
(4)典型評議。學生在寫字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寫字中出現(xiàn)的典型問題。哪些同學筆畫書寫不到位,哪些同學結構把握不好等,然后安排交流、評價與修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呈現(xiàn)典型的問題,讓學生點評,指出優(yōu)點、發(fā)現(xiàn)不足,然后留出時間讓學生進一步完善。
簡單的四個環(huán)節(jié),不一定每一次教學都這樣完整,也不一定要平均用力。但是,師生經歷這樣的指導與書寫過程,學生就能逐漸掌握寫字要領,養(yǎng)成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
2.優(yōu)化指導的方式
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寫好生字生詞,一般可以采用兩種方式:分散式指導與集中式指導。分散式指導可以讓識字寫字結伴而行。比如本課教學中,教師在課始板書“蜜蜂”兩個字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兩個字是什么結構,字形上有什么關聯(lián),然后交流一下如何寫好這兩個字。這樣的隨機識字寫字與教學流程融為一體,既扎實又自然。集中式指導是在第一課時或第二課時教學后留出一定的時間,教師集中地指導學生觀察、記憶、書寫。集中識字是閱讀教學中常用的指導形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集中地呈現(xiàn)重組后的生字,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成為生字特點的發(fā)現(xiàn)者,成為書寫規(guī)律的踐行者。教師在他們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進行點撥,以激發(fā)他們的寫字興趣,讓他們體驗到寫字的樂趣,進而愛上識字和寫字。
【責任編輯:陳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