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培養(yǎng)學生造句能力的方法,提出讓學生先正確理解詞語的使用范圍,再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表達素材和具體的思路,并通過輔助畫面讓學生學會造句的教學建議,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建構(gòu)和運用能力。
【關鍵詞】造句能力 方法 詞語 造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A-0107-0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造句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若要提升學生的寫話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學會造句。造句能力的提高對學生語言建構(gòu)和運用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中,筆者嘗試采用多種方法,促使學生先理解詞語的意思,再學會合理造句,最后學習怎樣造出更生動的句子,從而提升造句的能力。
一、正確理解,清楚使用范圍
要正確造句,首先要理解詞語的意思。為了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詞語的意思,在教學中筆者主要采用實物展示、動作表達、口頭描述等方法,促使學生能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明白詞語的使用范圍,筆者還列出了其使用范圍,讓學生通過拓展閱讀量的方式明確詞語的使用范圍。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逐步理解詞語的意思,并且體會到這些詞語的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圍。
在指導學生學習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9課《楓樹上的喜鵲》時,考慮到“撐”字比較復雜,學生不一定能夠理解,于是,筆者鼓勵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后思考教師列出的句子中,“撐”字分別包含哪些意思。同時,給學生展示了課文中包含“撐”的句子“我正要撐著渡船到對岸的樹林里去打柴”,讓學生思考在這個語境中的“撐”是什么意思。學生認為:“這里是撐船的意思,就是用竹竿撐住河底讓船前進?!睂Υ?,筆者鼓勵學生結(jié)合黑板上的帶有“撐”字的詞句理解其意思。隨后,讓學生總結(jié),說說“撐”還有哪些不同的意思。(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輔助手部動作,以加深理解)學生發(fā)現(xiàn):“撐”字不僅有“撐船”的意思,還有“抵住”“張開”“支持”“充滿”“充滿到容納不下”的意思。在學生正確理解了“撐”字的不同語義和應用的語境后,筆者鼓勵學生自主造句,嘗試在不同的語境中體現(xiàn)“撐”字的不同意思。很快,學生造出以下句子:“我在下雨的時候撐開了一把傘。”“有老師給我撐腰,我什么都不怕。”“我吃飽飯了,肚子很撐?!睘榱俗寣W生更清楚地明白詞語的意思,筆者還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收集好詞佳句,并分別標注其意思和使用范圍,從而使學生的見識更為廣博。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表達素材
“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若要讓學生提升理解詞語的能力,最好能讓學生置身于真實有趣的情境中,同時給學生提供一些表達素材,促使學生大膽地運用詞匯造句。在學生觀察某個事物或動作時,筆者就常常鼓勵學生圍繞其造句。此外,筆者還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然后嘗試造句。
在教學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10課《沙灘上的童話》后,筆者鼓勵學生用課文中的詞語“歡呼、微笑”等造句。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造句,筆者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與之相關的情境,給學生提供了相關的素材。比如,給學生展示了報紙上的圖片,讓學生看到奧運會選手奪得冠軍后觀眾的表情和表現(xiàn)。這給了學生一定的啟發(fā),有學生提出:“歡呼能用來表示內(nèi)心十分快樂的感覺?!痹趯W生了解了這一點后,筆者鼓勵學生造句。于是,有學生這樣造句:“運動員在經(jīng)過卓越的奮斗后得到了金牌,他聽到了全場觀眾的歡呼聲。”此外,筆者還展示了與微笑有關的素材,讓學生觀察不同的笑,如大笑、微笑、譏笑等,還鼓勵學生分辨這些“笑”的不同之處在哪里,并嘗試造句。于是,學生造出了“當我?guī)屯罁炱鹆吮咀雍螅匚乙晕⑿Α钡木渥???梢姡處熢诮虒W中通過圖片、語言等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有助于學生以之為基礎開展造句活動。
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表達,學生的感受會更為真切,而在這個基礎上進行造句,效果會更好。此外,筆者還鼓勵學生在造句后進行互動交流,使學生在交流后能夠活躍思維,從而更積極地練習造句。
三、提供線索,揣摩具體思路
造句屬于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要求學生用某一個詞語來造句,就是要求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符合該詞匯的語言環(huán)境??紤]到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不夠豐富,這樣的造句要求對于他們來說比較困難,因此筆者給學生提供了一些線索,降低造句的難度,讓學生能具體揣摩,從而造出更精彩的句子來。
在教學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1課《葡萄溝》時,筆者鼓勵學生用“盛產(chǎn)、成熟、搭、吃個夠、利用”等詞語造句。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揣摩造句的思路,筆者給學生提供了一些線索,讓學生思考。以“利用”這個詞語為例,筆者首先展示了課文中的例子“利用流動的空氣,使水分蒸發(fā),晾成葡萄干”,讓學生初步了解“利用”的使用語境。此后,用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利用和‘用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呢?請大家先將‘用字造句,再和課文中的‘利用例句進行對比?!睂W生發(fā)現(xiàn):“‘用使用比較廣泛,以用具體的工具為主,但是也能用各種方法。‘利用基本上只能用于某種方法?!痹谶@個基礎上,筆者鼓勵學生練習造句:“那么,在造句的時候是否要注意在‘利用的后面加上某種方法呢?這種方法產(chǎn)生了怎樣的效果呢?請大家試著用這個方法來造句。”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開始造句,寫出“我利用身高優(yōu)勢,幫助班級籃球隊得到了第一名”的句子。在這個過程中,筆者也會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能力提供不同的線索。如對于能力強的學生,提供一些關鍵詞;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具體描述某一個造句的語言環(huán)境,以促使學生打開思路,更積極主動地練習造句。
四、借助畫面,力求生動豐滿
小學生的想象力比較豐富,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點,借助畫面促使學生學會造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現(xiàn)具體的圖片或照片,然后讓學生圍繞圖片或照片內(nèi)容造句。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較強,所以借助畫面能促使學生造出更生動、更精彩的句子,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提升。
以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24課《風娃娃》一文的課后練習為例,筆者鼓勵學生用“斷斷續(xù)續(xù)、無影無蹤”等詞語造句。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筆者給學生展示一幅圖片:斷斷續(xù)續(xù)的水流狀態(tài)和被風吹動、即將消失在水的盡頭的樹葉。然后,筆者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造句。從圖片中,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因而也能輕松造出下面的句子:“早上,同學們斷斷續(xù)續(xù)地進入了校門。”“下課鈴一響,同學們就都跑了出去,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不僅如此,筆者還鼓勵學生在練習造句之前先試著給該詞匯畫一個“素描像”,畫出該詞匯的特點,然后再造句。以“趕緊”為例子,學生畫出了奔跑的人的形象,然后造句:“媽媽回來了,我趕緊來到門口迎接媽媽?!?/p>
在借助圖畫指導學生造句的過程中,筆者先引導學生學習怎樣觀察圖片,鼓勵學生找出畫面中的主要內(nèi)容,關注畫面中的各個細節(jié)內(nèi)容,然后圍繞畫面的內(nèi)容展開具體描寫。這樣,學生的想象就有了畫面作為依托,從而能更好地開展造句活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造句能力受到了詞匯量和語言情境的影響,容易造出陳舊乏味甚至是不合情理的句子。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情境,以及給學生提供練習素材,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造句能力。
作者簡介:吳英(1977— ),女,廣西玉林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