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香芝
(菏澤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 山東 菏澤 274000)
臨床上眼眶性血管病變屬于較為多發(fā)的眼眶疾病,現(xiàn)階段臨床主要通過影像學進行疾病診斷,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B超與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眼科得到了廣泛應用[1]。其中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夠直觀顯示眼眶病變血流狀態(tài),幫助臨床醫(yī)生判斷血管性病變,具有較高的診斷正確率,也為眼眶血管性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更多選擇方式[2]。本文將對在眼眶血管性病變患者中應用B超與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臨床診斷價值展開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以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214例眼眶血管性病變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18例,女性96例,年齡最小34歲,最大76歲,平均年齡(48.3±4.1)歲,疾病持續(xù)時間1月~10年,平均(4.5±1.5)年,包括左眼病變患者110例,右眼病變患者104例。所有患者自愿參與此次研究并簽署協(xié)議書。
所有患者同時接受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將B超軸分辨率設置為300μm,側分辨率設置為900μm,頻率設置為10MHz,穿膜厚度設置為50~60mm之間,將彩色多普勒超聲的高頻探頭頻率設置為10~15Hz。檢查時指導患者保持仰臥體位,告知雙眼緊閉,將耦合劑均勻涂抹于眼瞼表面,隨即進行橫、縱切面和斜切面的平面掃描,通過探頭密切關注眼眶內部血管病變情況,包括血管腫瘤狀態(tài)、部位、大小邊緣以及回聲情況,檢查是否具有壓縮性,監(jiān)測血流分布狀態(tài)[3]。
通過檢查結果得知,在214例眼眶血管性病變患者中,有115例為海綿狀血管瘤,B超結果顯示血管腫瘤呈圓形,邊緣清晰,內部回聲強烈,存在輕微壓縮性;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顯示25例患者血管腫瘤存在點狀彩色血流信號,其余患者未存在明顯血流信號。39例為淋巴管瘤,B超結果顯示血管腫瘤呈不規(guī)則形狀,邊緣清晰,內部回聲呈不均勻分布,存在大小各異的間隔;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顯示22例患者存在內部明顯血流信號,17例患者未存在血流信號。33例為靜脈性血管瘤,B超結果顯示病變部位呈無規(guī)則形狀,邊緣模糊,存在小面積無回聲區(qū)域;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顯示23例患者內部清晰可見藍色血流信號,剩余10例患者未出現(xiàn)明顯血流信號。21例為靜脈曲張,B超結果顯示基本正常,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顯示,頸部加壓過程中,存在明顯紅色血流信號,壓力解除后,血流信號隨之消失。6例毛細血管瘤,B超結果顯示血管腫瘤呈無規(guī)則形狀,邊緣模糊,回聲較低,存在一定壓縮性;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顯示血管腫瘤內部存在多樣彩色血流信號,呈動脈型。
在臨床眼眶血管性病變種類里面,海綿狀血管瘤屬于最為多發(fā)的原發(fā)性腫瘤,呈良性狀態(tài)。該血管瘤存在完整的包膜,從圖像觀察可見腫瘤邊緣清晰、規(guī)則。當血竇薄壁逐漸擴大時就會導致海綿狀血管瘤的發(fā)生,竇腔內包含血液,采用超聲檢查時可見腫瘤內部存在數(shù)量較多的點狀回聲。同時由于海綿狀血管瘤血竇內部血液呈靜止狀態(tài),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時內部未出現(xiàn)彩色血流信號,所以將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聲結合可做到基本確診。臨床認為淋巴管瘤屬于發(fā)育畸形的表現(xiàn),單純淋巴管瘤內部存在清亮的液體,同時腫瘤中不僅有成熟的紫紅色靜脈,還有液體極為清亮的淋巴管。在本次研究中,22例淋巴管瘤患者中,血管淋巴瘤患者有19例,僅有3例患者為單純淋巴管瘤。原因可能是血管瘤成分混入其中,或者淋巴液受到擠壓后導致流動。雖然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病變部位的血流情況顯示方面優(yōu)勢明顯,但同時圖像變化多種多樣,易造成淋巴管瘤與其他血管性病變誤診,從而具有一定局限性。靜脈性血管瘤屬于先天性血管畸形,纖維組織和大量的小靜脈是其主要構成部分,和其他眼眶血管性病變完全不同[6]。靜脈曲張也屬于先天性靜脈畸形,但較為少見,主要為靜脈迂擴張或靜脈囊狀擴張。當出現(xiàn)眼眶靜脈曲張后,其管壁逐漸變薄,若頸靜脈壓力超過眼眶靜脈壓力時,血液經(jīng)過海綿竇進入眼眶,血流背離探頭呈紅色,頸靜脈壓力降低后,此時血流呈藍色狀態(tài)。毛細血管瘤是兒童較為多發(fā)的疾病類型,主要由內皮細胞和毛細血管組成,肉眼可見囊膜欠缺,呈灰白色顆粒狀,不夠堅硬。
綜上所述,眼眶血管性病變給身體健康造成較大影響,導致生活質量的下降。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作為臨床診斷重要依據(jù),實現(xiàn)基本確診,同時具有快捷、無創(chuàng)等優(yōu)勢,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