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瑾瑾
[摘 ? ? ? ? ? 要] ?學習古詩詞能提高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審美情趣。但中職古詩詞教學面臨課堂效率低、學生積極性缺乏的困境。實施古詩詞的翻轉課堂有容量大、便于學生自主掌控、課堂形式靈活多樣等優(yōu)點,可以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但實施古詩詞教學要注意符合學情、把握適度原則,才能發(fā)揮更大功效。
[關 ? ?鍵 ? 詞] ?翻轉課堂;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6-0150-02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文明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中華文學史上的藝術瑰寶。學習古詩詞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審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只有使用合適的教學模式,才能使學生真正體會古詩詞蘊含的意義,發(fā)揮古詩詞的教化作用。而翻轉課堂是近幾年來在現(xiàn)代網絡技術快速發(fā)展下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一、剖析現(xiàn)行課堂,探索實踐之因
目前,中職語文古詩詞課堂存在如下現(xiàn)象: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學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古詩詞中包含的古代文化知識較多,而中職生由于文化素養(yǎng)和文化積累不夠,難以理解古詩詞中豐富的內涵和典雅的韻律,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遭受打擊。另一方面,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在課堂上把對古詩詞的理解全部灌輸給學生,學生刻板地記憶教師的講解內容,這種教學方式單一機械,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難以產生愉悅的審美體驗,也就無法激起學習興趣。如何改變這種局面,提高中職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提升課堂的有效性,成了中職語文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理解翻轉課堂,探究引入教學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指課前學生先自學微視頻,課堂上師生討論交流自學時遇到的問題的教學模式。它將課堂內外“教”與“學”的時間重新分配,把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教學順序進行顛倒,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在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將翻轉課堂的模式適當引入課堂。下面就以《宋詞二首》(《聲聲慢》《醉花陰》,一課教學過程為例做具體說明。
(一)教師層面
第一步 確定教學目標和翻轉內容
李清照的《宋詞二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單元的課文。李清照的作品視角精致新穎,筆觸敏感細膩,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課程標準為詩詞設定的目標是:掌握詩詞的鑒賞方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
筆者任教的學前教育專業(yè)高二學生,他們活潑好學,能背誦一些古典詩詞,對古詩詞的意象有了初步了解,但還沒有正確掌握古詩詞的鑒賞方法,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難以在一節(jié)課中容納兩首詞的學習,耗時長,效率低,學生缺乏興趣。于是,筆者試圖用翻轉課堂模式教學本詞。翻轉的內容就是比較鑒賞這兩首詞。
第二步 編寫前置式學習任務單
根據(jù)課程教學目標和學情,筆者確定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1.初讀本詞,理解詞的內容,把握詞的情感。
2.精讀本詞,品味意象,體會兩首詞“愁”的區(qū)別。
3.反復誦讀,掌握詩詞朗誦技巧,有感情地朗誦本詞。
4.總結詩詞鑒賞的方法。
5.熟練背誦這兩首詞。
學習內容:
(1)教材自學:通過觀看微視頻或網絡查找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補充作者簡介、梳理基礎知識(詞的流派、詞的韻律等文學常識);利用微視頻和課文注釋,讀準字音,理解字義,把握詞作大意。
(2)朗誦訓練:通過觀看微課學會初步的吟誦技巧,進行朗誦練習。
(3)自讀思考:
①兩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這些情感相同嗎?
②兩首詞中選取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景物(意象)?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所營造的意境相同嗎?
(4)自學質疑:寫出個人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5)進階練習:選擇其中一首改編成記敘文或現(xiàn)代詩歌。
第三步 制作微視頻
筆者用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錄制時長8分鐘的微視頻,內容包括用PPT展示詞的鑒賞方法、創(chuàng)作背景和詞人生平經歷、思想,課文注釋、詩詞朗誦技巧和配樂朗誦示范,并通過UMU互動平臺推送到班級群,讓學生課前觀看學習。
第四步 課前查閱任務單
在學生課前自習的過程中,筆者通過UMU平臺的班級群,時時關注學生的交流探討情況。在上課之前,筆者查閱學生提交的任務單,關注學生是怎樣回答預設問題的,又提出哪些疑問。查閱任務單的目的是為課堂的探討釋疑做好準備。
第五步 課上探討釋疑
大多數(shù)學生由于人生閱歷有限,文學積累有限,自習后對詞的意象內涵和情感仍把握不準,有學生提出兩首詞都寫到黃花,表達的情感有什么區(qū)別?“人比黃花瘦”為什么用“瘦”來形容“黃花”呢?“三杯兩盞淡酒”的“淡”有何好處呢?筆者和學生課堂探討后明確《醉花陰》中詞人以黃花來比人的瘦,可見人因相思而憔悴,仿佛黃花因風霜而凋殘。因此,黃花寓意詞人憔悴的容顏;《聲聲慢》詞中的菊花凋殘不堪,現(xiàn)在已經沒有人去摘下來把玩欣賞,任隨它滿地狼藉。
針對學生的疑惑,筆者修改教學設計增加了“小組討論,比較意象”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比較兩首詞中相同意象的不同內涵和情感,并拓展到其他的詩詞中。學生還提出《一剪梅》中“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中的“愁”與《聲聲慢》中的“愁”,情感上是否一致?師生探討后明確前者是寂寞無聊的閑愁,后者是刻骨銘心的悲愁。這種探討不斷閃現(xiàn)出學生思維的閃光點,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詩詞帶來的獨特審美體驗,潛移默化中掌握了詩詞的鑒賞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