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頻繁的“進校園”任務的確讓學校師生疲于應付,甚至占用了日常教學時間。但許多“進校園”活動有著鮮明的育人價值,深遠的社會意義,因此學校又不能一概拒之門外。那么,如何讓頻繁的“進校園”頻而不煩呢?本專輯的作者既有專門研究教育管理的專家,也有一線教育管理者和教師,他們都提出了非常具有實踐性的觀點,希望能給讀者提供有益參考!
各界聲音:
1. 對教育目的不明、教育內(nèi)容不全、教育方法缺乏的“進校園”活動堅決叫停,要減少形式主義,避免興師動眾,更要避免把“進校園”活動當成一種工作考核或工作政績。
2. 某地120急救中心走進校園,開展為小學生們普及急救知識的活動,受到學校和家長的一致叫好:“如果所有的進校園活動,都像這樣有針對性就好了?!?/p>
3. 各項“進校園”活動如果能讓學生學到點東西,無論是廉政、禁毒,還是救護、逃生,對學生、學校、家長、社會來說,都是功德無量的。
4. 進小學和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一定要有活動性、實踐性和參與性,只有符合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