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希臘特派記者 曲翔宇
提到中國和希臘的合作,很多人都會想到在中企手中涅槃重生的比雷埃夫斯港。實際上,除了“言必稱比港”,《環(huán)球時報》記者前不久在希臘還聽到不少見證中希關系發(fā)展的感人故事。
海運是希臘的支柱產業(yè)。由希臘船東控制的船隊數量在全球名列前茅,運力占世界總運力的近兩成。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當美國等一些國家對新生的社會主義中國實施孤立政策時,希臘船王們并未跟風,反而將自己的遠洋船隊開往中國。中國改革開放后,希臘船王們又成為天然的合作伙伴。
中國船級社雅典分社總經理陳繼平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深有感觸。他和記者一邊翻閱記錄該社在希臘發(fā)展歷程的畫冊,一邊回憶起2008年汶川地震發(fā)生第二天的募捐場景?!皵凳幌ED船東你捐5000美元,我捐1萬美元,看不出絲毫猶豫,沒過一會兒就籌集了大量善款。”陳繼平說,當時航運業(yè)不景氣,船東日子也不好過。
2011年中國從利比亞撤僑,又是希臘船東在危急時刻雪中送炭。陳繼平說:“去利比亞那種戰(zhàn)火紛飛的地方,即便報價比平常高好幾倍,一般的船東也不愿去,但希臘船東卻仍按照正常價格收費,著實令人感動?!?/p>
“大船合作”源遠流長,“小船合作”也蒸蒸日上。阿基亞·特里亞達是希臘北部海岸的一個小漁村,11月的一個傍晚,在老漁民佩爾卡斯家的小院里,十余箱捆好的鮮活梭子蟹碼放整齊。稱重、抽驗、關箱、結賬后,佩爾卡斯笑瞇瞇地數著手中的歐元鈔票:“感謝中國,我們的收入一直穩(wěn)步提升!”
10年前,佩爾卡斯看準機會轉行捕撈梭子蟹。盡管希臘經濟此前數年低迷,但面向中國市場的梭子蟹收購價一路上漲,他的收入水漲船高,最近每月能達到近1.5萬歐元。這與此前養(yǎng)殖面向歐洲市場的海鱸魚時入不敷出的窘境形成鮮明對比。
漁業(yè)是希臘的傳統優(yōu)勢產業(yè)。受經濟不景氣、周邊國家競爭加劇等多重因素影響,希臘漁業(yè)一度徘徊不前。2009年前后,中資海鮮加工企業(yè)的進入,讓像佩爾卡斯這樣的希臘漁民逐漸走出困境。
阿基亞·特里亞達村民自治組織負責人納噶斯現年60歲,年輕時曾在一家大型船運公司工作,從海員一路干到船長?!拔?0年前就曾在大連、上海等地靠港過?!痹跐O村小酒館見到記者時,他正喝著珍藏多年的二鍋頭和用希臘食材自釀的“地瓜燒”。納噶斯說,愛琴海鹽度高,盛產梭子蟹、海參、螯蝦等。在愛琴海與淡水交界地帶,還遍布中國食客喜愛的小龍蝦等食材。
如今,捕魚已成為村子主要的經濟來源,村民們每周都與中國客戶交易?!爸袊笥训牡絹斫o我們帶來了新希望”,納噶斯說,“對希臘人而言,中國朋友親切真誠。”希臘海億海鮮公司董事長陳鋒告訴記者,每逢夏季中國禁漁期,他每周從希臘向中國發(fā)去1噸梭子蟹。就這樣,小船上的希臘海產品又匯聚到大船上,駛向中國?!?/p>